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 读《制造消费者》(一)

商品如何产生?由于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尤其是蒸汽机 —— 作者的大段描述,不如其引用的这段话精彩: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这样描述市场发展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资本必须努力战胜交通的考验,才能让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并建立市场。他必须破坏时间和距离的关系,用最快的办法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资本发展得越大,市场就越大,其流通的空间轨迹越大,对于市场空间的扩展需求就越强烈,从而需要加快时间,以战胜空间阻碍。”

封神的人物就是不一般 —— 上面这段话,难道不也是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电商、O2O等等的写照?

然后呢?

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分工。。。大自然不再成为人类生存的主导。

人类开始改造世界,但也被自己的创造的,这种巨大的消费、生产的网络,所改造:

大众的心理也发生了改变。。。这张紧密结合的网络支持着人们的生计,也把生产与消费彻底分离了。

多少有些可悲的是:

在这张网中,人们生产着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挣到钱再去购买一些不由他们生产的商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对日常物品越来越陌生。

脱钩,带来了什么呢?

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商品愈发变得陌生而神奇了,这也是社会变得越来越拜物的过程。

拜物的过程中,还伴随着:

耕种、收割、采摘、宰牲。。。这些活动逐渐被“采购”取而代之。

作者举例:

由于繁育、屠宰、加工和消费之间离得越来越远,猪肉在人们眼中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东西,人们既不知道也不在乎猪肉是怎么成为猪肉的。

这个观察很有洞见。此外,这里作者没有提及,其实也一定伴随着商品逐渐丰富、甚至过剩 —— 那么问题来了:

这里牵扯出了。。。信任问题。人们为何会将生产的控制权交给不认识的大公司?

答案是什么?生产过剩 + 信任匮乏,带来了品牌:

品牌的首要功能就是给消费者安全感。。。

品牌用联想的方式对人们产生影响,他将一系列想法和价值纳入产品中,而这些想法和价值从本质上说与产品本身是不相干的。

结果是:

商家得以人为地位产品注入符号。

符号 ——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O(∩_∩)O哈哈~):

品牌。。。能通过符号工程将商品与社会文化价值联系起来。

最终:

品牌的效力就是带来这种“先入为主”的区别。

更文雅一点来:品牌帮助消费者将产品差异化。

“商品的符号和商品宣称拥有的价值不再受制于商品的构成,甚至可以与其内容物完全无关。”

人们从此在拜物的路上越走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 读《制造消费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