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拿破仑大帝在回忆录中说:“我如果无所事事的过了一天,自己就好像犯了盗窃罪。”

拿破仑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比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更被我们喜欢,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有天才的指挥打仗能力,还有着留给后人非凡的著作,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喜欢读书,他用尽一切时间去读书,去学习,他总是有危机感,哪怕是在完成了自己忙碌的工作后,仍然不会让一点时间虚度。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我们不为考试,为自己!

只有读书,才能扩展视野,增加知识,才能找到自己最终的方向,如果你迷茫,那就读书吧!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当然,一定要学会辨认这是不是一本好书,否则,还不如不看。

一本好书只有一个标准:是否能够感同身受。

不论是小说中一个人物性格,还是史料中的一段情节,还是哲学里的一个思想,还是散文里的一处描写。

只要自己能切身体会,那这本书对于你来说,就是一本好书,因为你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能够了解自己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一种意愿,想写又写不出来的一段往事。

每一本书都是一场人生,一场自己从未体会过的人生,然而读的时候,却好像身临其境,仿佛主人公就是自己或者就是自己在写一般,它帮助我们去了解不曾经历的酸甜苦辣,指引我们去领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过去。

也只有经历多了,才能更快的成长,只有看到别人试图努力后的失败,才能不重蹈覆辙。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侃侃而谈,而是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珍惜感情、珍惜拥有的一切。

学习的目的也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枉此生。

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是先辈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去读,换方式的去读,有条件的去读。

但随着手机的遍及,当下已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很多人说,工作忙,生活难,哪有时间读书!读书又有什么用?读来了也许记不住,花时间记住了也用不上,花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干些能够快速来钱的事情,再不行,我玩玩游戏睡睡觉,好歹能够放松心情。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忙碌的原因!

越是忙碌就越是要读书,你要知道,为什么别人每天轻轻松松,而我累死累活,到头来别人赚的钱还比我多,日子过的还比我幸福。

你去看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不敢说全部,不然有人该拿“刘项原来不读书”来反驳我了,绝大多数都是喜欢读书的,他们或许打小就喜欢读书,也有些是后来慢慢养成的习惯。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不管走到哪里,总是书不离身,手不释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毛泽东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谈古论今,皆成文章。

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据统计,毛主席把《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读了八遍。

这也说明了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一遍一遍读,要读通读透,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一些见解,这些东西不一定在短时间内都能用上,但留着,总有用的着的时候,而且我保证,等你养成读书这个习惯后,多年之后回头看,一定会感谢自己。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吕蒙推托戎马倥偬没有时间读书,孙权就反驳说你难道有我忙吗?于是吕蒙开始尝试读书,等到鲁肃有一次照常找吕蒙商量军务时,却发现吕蒙谈吐之间和之前判若两人,于是就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

因此,我们不能以忙来做为自己不读书的借口,而且要记住不能读死书,就是要学习书中的知识却又不能被书中的知识所限制。

这就和古代打仗是一个道理,我们既要学习兵法,但又不能死板教条的按照兵法上写的来,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要被人挥泪斩了的。

就像现在,防控疫情严禁外出,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我们何不利用起来,丢掉手机,认真的去看一本书,当然我不是说手机有什么不好,而是我们的自律不能合理的运用、控制手机,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手机其实是比书更能有效学习的一种工具,我们如果真的读不进去一本书,也可以循序渐进,比如从看电影开始,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具有现实和历史背景的一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们从中思考,慢慢培养自己呢兴趣。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罗曼罗兰说:“只有和书籍生活在一起,人才永远不会叹气。”

真的,读书吧,相信我,当你真正拿起一本书准备读下去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虽然巨大,然而你却不一定能发现,因为你读的还太少,而你读书的目的就是去找寻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是一场艰难的探索和漫长的旅程,但请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这个收获,是贯穿你整个人生的一种享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