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中的盲盒,你开到了吗?

人生在世,最乐便是逍遥。

而何为“逍遥”?作为提出“逍遥”这一概念的鼻祖庄子用他充满博大想象力和奇幻故事的《庄子》给我们把“逍遥”来了一次庖丁解牛,而更有意思的是,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找出了《庄子》中隐藏的“盲盒”,拆解出“套娃”般的缜密而美妙的逻辑结构。


文学的庄子博大瑰丽,哲学的庄子严谨深邃。

全书的序言部分是非常令人惊艳的,作者非常深入浅出的阐述了自己多年研究的发现,“它在逻辑思辨上其实也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工巧”。三位一体的套嵌结构,每篇甚至到每个章节的循环论证,作者用表格和详细的论述一一清晰呈现,此处涉及比较专业哲学思辨。读罢,我只恍惚觉得以前自己读《庄子》就是小学生读连环画般浅薄。

前言中作者梳理的漂亮且清晰的框架就像地图,带领我再次进入《庄子》的奇幻世界之中,非常喜欢书籍排版中的插画,每一张都典雅而切合篇章的主题,而作者的评述就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导游,既不干涉游客对美景的自身体验和欣赏,又能恰到好处的点出关键和容易被忽略的角度,让人发掘出更多的“彩蛋”瞬间——“求道之阻碍唯有自己”、“世间总有非议,我心自有坚持”……


最喜欢的是《人间世》这个部分。作者总结的非常精到:“人在世间之事,无非三种:欲做之事、必做之事、待做之事。”人生是需要欲做之事来维持存在的意义,积极点的奔向人生的目标和终极追求,消极绝望的奔向各种形式的死亡和消失;但在这过程中始终少不了很多必做之事,例如让这个躯体生存下来的最基础的呼吸吃饭排泄;在时间的未来维度上,总是排列着很多需要我们去做的事,像一盏盏导航指引灯,等着我们点亮,走向未知的航程。


而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三种情况,才能真正达到“逍遥”的状态呢?“无心为之、尽心为之、随而化之”。用现在的鸡汤表述,其实就是对欲做之事“不执著结果”,关注过程和行动,对必做之事“专注当下”,全力以赴,对待做之事“终身学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读到这里,突然联想到日本漫画《工作细胞》中表达的一个观点,就算是你这个躯体不爱惜自己,不断地做着损害自己的事,你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尽着自己的全力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瞬间,维持着身体这个庞大精密世界的正常运转。这样的入世之术上,儒学和庄学是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儒学是身体力行,沉浸式体验,而庄学的视野更宽,更像是高空鸟瞰。

喜欢体验逻辑之美,感受《庄子》的浑然天成,来读这本书吧,“盲盒”的确惊喜连连。


PS:美中不足的是我手上这本书的108-109页印刷有重影,影响了一些美好的阅读体验。如果对古文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建议配合庄子的翻译本阅读,对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和锻炼。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一书中的盲盒,你开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