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种子》阅读干货分享 二

 人,可以说是在挫折中成长,“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可与人言无二三,”有些重大的挫折造成”心的伤害,终身隐隐作痛。在他的心里有虫子咬他,热铁烙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忘不了,抛不下,躲不掉。他刻骨地想,内在的语言如潮水翻腾。他只好去做某些事情去减除痛苦,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创作。

王鼎钧作品

今天接着昨天的题材来源开始提取干货:

题材来源的另外几种方式;想象

想象有两个好处:“想象“不但能使作家得到那可能发生的事,也使作家得到许多根本不可能的事。

帮助我们去发现新的事实,扩大观察的范围。。如新闻记者的“新闻鼻”

体验

许多作家设法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像旅行、换职业,登山、潜水、从军,跟各种性格的人做朋友。

扩大经验还有一个方法:帮助别人。

正如记录、论断、描写相互为用,观察、想象、体验也有密切关联。

(7)体裁之一:散文

文学四体:诗、散文、小说、剧本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说话,是说话的延长。那散文就是谈天,是谈天的延长。

题材是道出了意象与意义的关联,体裁是道出了内容与形式的关联,文学作品的形式恰当地表现了内容,就像裁缝出了件合身的衣服。

散文的特色

1、在一个“散”字。拘束少,可以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b.作者可以直接表现他自己,以非常主观的态度发言。

2、散文的题材也最广。议论、写景、叙事、抒情,几乎一切材料都可入手。

由于散文有上述各项特色,散文成为用途最广、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文体。

若把“用文字表现意象”来定义散文,它的范围则会立即缩小。我们常见的议论文是不透过意象的,一般记叙文只有零星的意象,这样,抒情和写景的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成分。

散文是如此“有我”,以致,如果你不喜欢谁的散文,你就不会喜欢那作者本人。

一篇散文怎么组合它的意象?

首先,一篇散文采取什么的结构要看它是什么样的内容,有事件的散文和没有事件的散文,内容不同,结构也不同。(散文的内容有“有事件的”和“没有事件的”之分。有人说散文和小说的分别是,散文没有故事,而小说有。散文多半没有故事,却可能有“事件”)

除了意象在空间内罗列和在时间中涌现以外,作家还常常把“同调”的意象配置在一起,使之协同一致,相得益彰。如“古藤老树昏鸦”、“餐馆的窗帘与餐巾同一个色调”

另一种设计恰恰相反,把效果迥异的意象配置在一起,以产生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体裁之二:小说

如果散文是谈天的延长,小说就是说故事的延长。为什么以“说故事”作小说的特征呢?这是因为,作家用小说来表达心思意念时,通常不肯直说,他转弯抹角去说一件事,起初,两者似乎无关,但最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

文学作品大都给我们两度的满足,首先是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使读者欢喜感动,但是紧接着是读者陷入沉思,他想到许多东西,他所想到的比他所看到的更多。前者为感性的满足,后者为理性地满足。前者为具体的感受,后者为抽象的思考。一篇小说如果不能引起理性的满足,那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只有故事而已”是一篇价值很低的小说,完全没有故事可能不成其为小说。

为什么文字作品可以给读者两度满足?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利用语文的特性作成的一种特别的东西。语言既不是一种精确的工具,足以处处引起我们的联想,而作家又挑选有代表性的题材,使作品中的一人代表千万事。

作家所追求的成就,是以最具体的事件给读者感性上最大的满足,再引起读者理性的活动,作高度抽象的思考。

在方法上,说故事和谈天当然有差异。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至于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味。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小说比散文更需要结果,它的结构也很复杂。

为了使听故事的人聚精会神,故事要有一个重心,故事由开始到结束都围绕着重心发展。故事的重心形成主角。小说表现人生,故事就是人的欲望、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瓜葛。故事既有重心,情节自然会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有时候,这少数只是一个。读者会因此熟悉他、关心他,愿意知道后事到底如何。

典型人物要做世上活人的代表,因此他们永远被后人引用,被后人想念,这就是小说人物的不朽。不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他有性格分明的人物,甚至有不朽的人物。

人物有了动机、有了行为,还得有阻碍,还得人物不怕阻碍,一再努力克服阻碍。人物在面对阻碍冲向前去的时候最能显露个性,最能引起读者关心。阻碍可能来自环境,可能来自另一个人,也可能来自自己的内心。阻碍挡在前面,受阻的一方不肯罢休,于是冲突,冲突越来越大,到达顶点,出现高潮。高潮是故事对读者吸引力最大的地方,长篇小说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说中有各种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风景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物体描写,这些描写常被编文选的人摘出来当做散文的模范。

说故事的人要给故事一个结尾。通常小说的结尾是最后一个高潮的解决,是全部问题的最后答案,再没有听下回分解。这是关闭式的解决。当然还有开放式的结尾。小说又有圆满的结局和不圆满的结局。不圆满的结局可以加强艺术效果,有无穷的回味,如宝玉出家、渔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有时候,写小说的人先有故事的结尾,也就是最后的高潮,全局相当乐观,良好的结尾是成功的一半。

体裁之三:剧本

如果小说是说故事的延长,戏剧就是吵架的延长。有人给戏剧下定义,说戏剧是“演员当着观众在舞台上表演一段精彩的人生”。

戏剧情节结构的蓝图和小说十分近似。两者都布置冲突、高潮和解决。如果把三者分开,冲突最重要,冲突推动事件使戏剧情节向前发展。可以说,小说使用散文写成的戏剧,但戏剧规划得十分仔细,计算得十分精密,予人以“机关算尽”之感。单就情节结构而论,戏剧的技巧最难,写小说的人如果想改进作品的故事结构,无妨多读剧本、多看电影。

剧本并不是写给你我看的,它是为演员准备的,演员看剧本,观众看演员。话剧剧本供我们阅读乃是它次要的功用。剧本既为表演而写,编剧要受很多限制,他要考虑:一、演员是否演的出来?二、即使能演出来,剧场效果如何?三、要花多少钱?戏剧演出是要讲成本预算的。

比起小说,编剧也有省事的地方,不必叙述前后经过,不必描写环境,人物的服装、体型长相、动作都另外有人去动脑筋,编剧只须从对话去刻画人物性格,制造冲突,展现危机,推动剧情。于是编剧的全副精神放在对话上。好剧本的对话实在写得好。

由于观众看到的是演员,不是编导,因此剧团电影公司,就用心提高演员的声望,以演员的影响力来代表剧团或公司的成就。在这种情形下,编剧往往要为了发挥某些演员的能力而写戏,本来是拿着剧本选演员,而今是对着演员写剧本。

诗人和散文作家可能会以“迎合大众”为耻。而戏剧家编导相信,如果大家不来看他的戏,那是因为他的戏失败了。一出戏在构想之中不但要想好谁来演,也要想好谁来看,怎样使他们爱看。戏剧在表现手法上力求适应观众,表现手法是中性的,它本身不发生道德问题。戏剧在题材力求观众乐于接受,任何题材都可能做成有价值的作品,看有谁来做,怎么做法。

体裁之四:诗

如果散文是谈天,诗就是唱歌。诗的定义有一条是“文之成音者也”,诗人的专长是把语言的音乐性加以发扬利用,使文字效果和音乐效果想加或相乘。作诗叫“吟诗”。

学诗由认识音节(节奏+音律)开始,直到文字和韵律合作无间;由事物引发想象开始,直到以想象再造世界。

所谓节奏,就是由声音的长短、高低、轻重、快慢和顿挫形成的秩序,长短、高低、轻重、快慢和顿挫,相互间错综配合,连绵不断,可能产生的变化几乎是无限的。

音律涉及字音的长短轻重,和节奏有密切关系,因此两者合称“音节”。国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齿音唇音喉音,有开口撮口合口,有轻声变调儿化韵,字音有响哑清浊,在什么情形下用那种声音或不用那种声音,使用语言的人应该有考虑。

作者在经营意象时同时经营音节,还要知道诗的格律(不用)。格律是近体诗的规范。我们今天反对旧诗的格律,是因为“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反对语言的韵律,掌握语言的音节而变化运用,是诗人的天职。

体裁选择

第一个理由:一篇作品究竟应该写成散文、小说、还是剧本,要看那篇作品处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什么样的内容。散文、小说、剧本属于体裁,体裁属于形式,形式是为表现内容而设。题材属于内容,有些题材应该写成散文,不宜写成剧本,有些题材则相反。

散文的题材:a.直说的 b.平面的 c.闪现的,不定形的

小说的题材:a.性格突出的人物 b.含有冲突的事件 c.事件复杂,并经过很长的时间,有种种演变

戏剧的题材:a.立体的 b.激烈的 c.集中的

喜欢写散文的人:a.爱好自由 b.内向、长于内省 c.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什么样的人会去写小说:a.化身癖 b.记录癖

什么样的人乐意写剧本:a.组织能力 b.商业头脑 c.对群众的感应有兴趣

新与旧

文学创作中,最有用的一个是增加法。

a.增加法,是在前人已有作品增添一些成分。在原本故事里面增加情节。如一天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散文。

b.延长法,是“增加法”的另一示例,利用一个熟知的故事加以改写,却不照原来的样子结束,故意加叙一段。如所有的歇后语都用延长法

c.合并法,也可以列为增加法的一项。如红白喜事

d.变造法,如夺胎换骨

e.倒置法,是改变已形成的顺序。如亲朋无一字(无即是有,有灾难),老病有孤舟(有即是无,无归宿)

f.荒谬法,是离了谱,打破成规1.作品内容超出日常行为规范 2.超出自然律

g.新解释,作家在表现人生的同时解释了人生,人生中的同一现象,经不同的作家加以不同的解释,就分别写出不相同的文章

()真与假

作家所追求的“真”,是利用真实的材料细节,表现内心真正的思想情感,使读者觉得真实。

文学作品中的材料细节要真,但作品的整体不必真,有时也不能真。

作家即使写实,也往往并非忠实地记录事件的原貌,而依照创作的需要有增删损益,此谓“理想化”。理想化的意思是,有时候把真实的生活经验写出来并不能产生最佳的文学效果,作家得按文学创作的理想改动一下。写新闻就不可以理想化。

再谈人生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

作者取法人生可以分作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取法人生”是小处着手(人生细节),第二层次的“取法人生”是大处着眼(文学法则),第三层次的“取法人生”是心领神会,整体贯通。

通过对王鼎钧老师作品的整理分享,可以学到诸多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干货满满,而且风格独特,非常容易接受。希望大家有更大的收货。

                                                 无戒90天训练营日更第七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种子》阅读干货分享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