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近期肯定很多人都会通过**甄选董老师的介绍安利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也种了草。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没有第一时间读进去,而是反复读了几遍,并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额尔古纳河的简介后才慢慢才入了情节。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正源,史称"望建河",是通古斯语(鄂温克语)honkirnaur的音译,意思为鄂温克江。在《旧唐书》中称之为望建河,在《蒙古秘史》中称之为额尔古涅河,在《元史》中称之为也里古纳河,在《明史》中称之为阿鲁那么连,自清代开始称之为额尔古纳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为中俄界河。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正源,上游是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的海拉尔河,同蒙古国境内流来的鄂嫩河在根河口汇聚(一说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西的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的恩和哈达附近与流经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一般称为黑龙江北源)汇合),向下称为黑龙江。

额尔古纳河本为蒙古帝国时期中国的内陆河,公元16世纪末,俄罗斯南侵,康熙皇帝为了同卫拉特的噶尔丹争夺蒙古地区的控制权,匆匆忙忙于1689年同俄罗斯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割地求和,将额尔古纳河以西划归俄罗斯,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额尔古纳河全长970公里,以海拉尔河为上源,全长1666公里。另说1,620公里(1,007哩,其中海拉尔河622公里)。主要支流有克鲁伦河。总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山岭森林,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

这样了解后,对左岸和右岸的关系就心中有数了,不论左岸还是右岸,它们曾经都是一家人。

故事围绕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及她的亲人、朋友、族人的出生、成长展开。看到近一半,梳理清人物关系后读起来脉络更清晰。当完全看完后会有再看第二遍的想法,也许是因为第一遍看得有点懵,第二遍时从头起是清晰的。也许这就是看风俗不同,名字绕口的小说的困难之一。或者对于人物线有点多的书可以一边看一边画一个人物关系图便于联系。

正如董老师所说,右岸这本书中有太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读完后想去看看,想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民俗、萨满……,想去看看可爱温顺且通晓人理的驯鹿、想去了解猎人狩猎的惊险、想去听关于这个民族的故事……

这个民族本就充满了神秘与奇幻。印象中小时候就看过很多关于鄂温克族的神话传说,传说中人类起源与他们有关,传说中的萨满就像神一样的存在,而在这本书中,成为萨满的人也的确太玄幻。他们曾经都是正常人,却会在一定的时期就像被神灵选中了般忽然变得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他们一边在救人,一边在失去自己的子女,这个代价太过悲惨。于是当最后一个人玛克辛姆开始有可能成为萨满的怪异举动后,人们赶紧将传了一代又一代萨满的神衣、神帽和神裙捐给了激流乡的民俗博物馆,只留下一个神鼓,他们想让玛克辛姆与那股神秘而苍凉的气息隔绝。

看到这里,我的脑海又漂浮了一下,这些放在博物馆的神服会不会一直有灵气?如果按《第十三号仓库》的编写,是不是在配到神鼓后就会有人成为新的萨满,拥有萨满的能量?哈哈,想多了!


据说在勒拿河时代,他们的祖先就放着驯鹿。驯鹿有着马一样的头,鹿一样的角,驴一样的身驱和牛一样的蹄子,似马非马,似鹿非鹿,似驴非驴,似牛非牛,所以我们汉族人叫它们“四不像”。驯鹿性情温和而富有耐力,它们虽然个头大但非常灵活,可以负载很重的东西穿山林越沼泽。它们浑身是宝。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鹿鞭、鹿心血、鹿胎是名贵药材,是他们换取生活用品的主要物品。而鹿奶是清晨时注入他们身体的最甘甜的清泉。行猎时驯鹿可以独自把猎物安全地运回营地,搬迁时它们不仅可以驼物资还能供妇孺老幼骑乘。它们自己在森林寻找食物。除了吃苔藓和石蕊外,春季它们也吃青草、草间荆、白头翁。夏天它们啃桦树和柳树的叶子。秋天它们食鲜美的林间蘑菇。它们吃东西很爱惜,当从草地走过,它们一边行走一边轻啃青草,草地仍然是毫发无损的样子,该绿还是绿的。它们吃桦树和柳树的叶子,也是啃几口就离开,那树依然枝叶繁茂……只要它们的颈下拴上铃铛,它们走到哪里族人都不用担心,狼会被那响声响走,而族人会从风儿送来的铃声中,知道它们在哪里!

读了这部分,有几个人会不爱上这些可爱又通晓情理的驯鹿呢?

可是,就是这样可爱的驯鹿也要历经属于它们的劫难——锯茸。

锯茸的时候,驯鹿要被拴在树上,两边用木杆夹住。茸角也是它们的骨肉啊,所以锯茸的时候驯鹿疼得四蹄捣来捣去,骨锯上沾染了鲜血。锯下茸角后,过去的老法子要烧烙茸根,以防出血。现在锯完茸后,撒上一些白色的消炎粉末就可以了。

这样的场面文中的玛利亚会哭泣,很多人都会哭泣,这实在太过残忍。

书中出现过两位萨满,一个尼都萨满,一位是妮浩。他们都与女主是家人。尼都萨满与女主的父亲是亲兄弟,当初他们都爱上了女主的母亲,祖父只好让他们进行一场射箭比赛谁赢谁就娶达玛拉(女主的母亲)。不知道是不是尼都萨满让了杜克(女主的父亲),总之当杜克和达玛拉成亲时,尼都就有了怪异的举动。他用刀子划破了手指,人们眼见鲜血一滴滴地流下来,依芙林要给他取鹿食草止血时,被尼都制止了,只见他竖起滴血的手指,放在嘴角吹了吹,那血竟奇迹般地止住了。

若说这不怎么奇怪的话,那接下来他的行为就让人们知道他要成为萨满了。

他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却仍能精力充沛地走上一天的路。他光着脚踏过荆棘丛的时候,脚却没有一点儿划伤,连个刺都不会扎上。有一天,他在河岸被一块石头绊了脚,气和冲它踢了一脚,谁知巨石飞了起来……

就这样,女主的额格都阿玛成了一名萨满。萨满有超科寻常的能力,但他们的命运却多舛。他们一边救人,一边送走亲人。尼都萨满一直爱着达玛拉,却不得。哪怕杜克死了,达玛拉也爱上他了,他们都因为众人的非议而不能在一起。直到达玛拉走了,他也不久于逝。

另一位萨满是妮浩,女主的弟媳。就在尼都萨满去世三年后,妮浩也开始有了怪异的举动,她光着脚在雪地里跑不觉冻。她躺在火塘旁,昼夜睁着眼睛,不吃不喝不说话,足足躺了七天……她可以吞下铜铃在新的鹿王诞生时吐出来为它系上,于是妮浩成了新的萨满,她唱神歌的时候,碧蓝的天空出现了两朵圆圆的、雪白的云,就像玛鲁王那双明净的眼睛。听起来是不是很神气,但是因为成了萨满,妮浩每救一个人,就要失去一个自己的孩子,直到后来她用麝香避孕,再也不敢要孩子。这种一次又一次失去骨血的痛谁又能替她承担?难怪,后来妮浩去世后,再有人有要成为萨满的迹象时,族人们果断把那些有灵异的服饰捐出,谁都不想再让谁去承担那一次次的失子失亲之痛了。

书中还有很多人物的故事很打动人,如果不是通过书本,真的不知道这个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如此神秘,他们爱森林,爱驯鹿,爱狩猎,他们敢爱敢恨,他们也侠肝义胆,直到解放后因为当地要建设才导致伐木严重 ,随着驯鹿可食的苔藓越来越少,他们不停的搬迁,一边适应解放后政府对牧民生活的安排,一边努力留下自己族人留存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

如果有机会,约上三五友人,一起去额尔古纳河看看吧,看看祖国山河里那个神秘的民族,看看他们的家,他们的驯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