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真没想到,堂堂经济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主张农民到县城里买房去住。如果一些农民仍然需要在农村种地,他可以需要的时候开着车过去种地,但是他长期住在县城。农民住在县城里面的话,医疗、教育、生活环境等都会有很大的改善,也能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
这句话是董藩昨天面对凤凰网《封面直播》时说的。
首先,要感谢董藩为农民着想的好意,只可惜农民们无福消受。
董教授能说出这样的话,想必是他养尊处优习惯了,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如果他能在农村坚持生活一周,多问、多听、多看、多走,就不会说出这么异想天开的话。
目前的农村,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能力强的年轻人都去了一二线城市,毕竟,大城市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好。能力一般的年轻人最差也会流向县城,比起农村,县城的收入渠道更多一些。
只有那些极个别既没有学历也没有能力的年轻人,才会被迫留在农村种地,将来大概率会成为光棍。
据我所知,目前的农村人90%以上是没有经济实力在县城买房的。
一是他们实在没有钱了,之前早已把钱倒贴给儿女在城市支付了首付。二是留守农民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根本攒不下钱,买房对他们来说很遥远。
老家县城的房价在5000元左右,购买者多数是乡镇里边偏远村子的农民家庭。他们买来房子后,常年在外打工,房子基本上闲置着,只有过春节时才回去住几天。他们买房的目的,无非就是给儿子找对象时增加砝码。
但凡有点家底的,该买房的早已买下,幻想着现在把县城的空置房消化给农民,太不现实了。
董教授的话有没有可行性?
我们逐一来分析。
其一,现在的农民普遍没钱,他们之前支援儿女在城市买房,已经掏空了口袋,不要说去县城买房自己来住,就是买一辆车都很费劲。
其二,农民种地的收入太过微薄,即使勉强买下房,也很难有余钱养房、养车。
2019年,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随机抽取了7万个样本做了测算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6亿农民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才是中国真实的农村现状。
住在县城的小区里,每个月要收取物业费、卫生费、水费、电费,冬天要收暖气费,夏天若开空调,电费用量会猛涨。若养车的话,每年的保险费、油费、停车费,等等,这些养房和养车的花费加起来不算少,绝不是一个月1000元能拿下来的。
如果让农民去县城买房住,是要农民举债度日吗?
其三,开车种地的时间成本会无限增加农民的奔波之苦。
农民种地不是度假,也不是过田园生活,非常辛苦,起早贪黑是常态。
以种小麦来说说农民种地有多么辛苦。
陕西关中农作物一年两熟,中秋节过后,玉米逐渐成熟,把玉米收割后腾出地种上小麦,直到来年6月上旬小麦才能收割,从播种到收获,整整需要8个月。
现在的好处是,播种和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大解放了农民的双手。
然而,在小麦生长的8个月里,除草、打药、施肥、灌溉等程序无法实现机械化,只能由人工来完成,每个程序要各进行好几次。若是在山地种小麦,所有程序都需要手工来完成,那个劳动强度不是一个整天坐在空调房里的教授能想象的。
农民的皮肤为什么看起来粗糙、黝黑,那是长期干粗活,经受风吹日晒的结果。他们不是不想享受,而是整天被拴在土地上,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
田间地头的小路,汽车根本无法通行,如果开车去种地,只能把车停在公路上,然后扛着农具步行到地里。
大部分农村距离县城要半小时以上的车程,若再算上取车、等车、停车、步行之类的时间花费,就算是开车去种地,每天消耗在路上的出行时间将是多大的浪费。还嫌农民起得不够早,干得不够晚吗?
农民又不傻,为什么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
其四,农具的携带和存放很不方便。
不知道董教授有没有见过铁锨、䦆头、锄头、耙子、扫帚、镰刀、斧头之类的农具,尤其前几种农具,光是把柄的长度就超过了1.5米,小车的后备箱能放下这些工具吗?开车去种地怎么携带它们?
没有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割前,还有诸如曲犁、牛套、风车、笸篮、荆条笼等体积庞大的农具,小汽车那点空间,面对这些根本有心无力。
农民通常会预留1——2间房,或者在院子角落搭一个棚子,专门用来存放各种农具。
如果住到县城的小区,就那可怜的三居室、两居室,农具往哪里放?楼房里根本没有它们的容身之地。
专家也许会说,可以放到宅基地的老房子里呀。这些农具几乎每天要用到,要农民每天在县城和农村之间来回奔波,那跟住在农村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话。农民勒紧裤腰带跑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买房的意义又是什么?
董教授是否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
董教授把种地想象得太诗情画意了,在他眼里,似乎只要一把种子撒在地里,不用管理就能长出沉甸甸的粮食。
岂不知,农民种地就像照顾婴儿,一年365天几乎每天要守着照理,从耕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打药、收割,许多程序要重复几次,经过精心照料的庄稼,到收割时才能不辜负一年的辛劳。
董教授自幼在城里长大,不认识庄稼和农具情有可原,但不能随便信口开河,出不切实际的馊主意,这是无知无畏的表现,不符合知识分子的身份。
实际上,董教授在信口开河方面,一直是一个“惯犯”。
他昨天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建议把房贷时间延长到40年。
2011年4月,他曾对自己的研究生学生说: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2009年,董藩曾说: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
看来,董教授“一鸣惊人”的能力不简单。他的话总能让人想起那句“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傲慢和无知的程度让人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