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批判性思维时,我们在谈什么?

        当有记者问:“爵士乐是什么?”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1901年8月4日-1971年7月6日,美国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被誉为古典音乐的巴赫,摇滚乐的猫王)这样回答道:“女士,如果你不得不问,你永远不会知道。”
        批判性思维不是爵士乐,我也不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我就宁愿有人问“批判性思维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要专门开一门课来教人批评别人?”虽然提问题的人有可能都不懂批判性思维,但后者却要麻烦许多:他自以为知道。苏格拉底说过,自以为知道其实并不知道,是一种更严重的无知。

1

        罗振宇在《奇葩说》谈灵魂伴侣一期中,说他特别喜欢菲茨杰拉德的那句话:“一个人能同时保有两种截 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行事,那是第一等智慧的标志。”
        学过逻辑的人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头脑中“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说的不就是那个“鬻矛和盾”的楚人 吗?怎么就成了菲茨杰拉德所说的智者了?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要忙着下结论,最好弄清楚菲茨杰拉德到底是怎么说的,这就需要我们先找到那句话的出处。

      同样地,看到“批判性”这三个字,你或许会下意识地把它理解成:否定、批评、找茬、挑剔,甚至批斗等等这些负面的、 消极的词汇,但在意识层面,你一定要告诉自己,最好等一等,查一查,看看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批判性”(critical)一词源自希腊文”kritikos",意思是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引申义有敏锐、精明的意思。“kritikos”源自“krinein",有做决定,决策的意思。因而,”批判性“虽然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它同样也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做的工作就是批判性工作,他不仅具备淘汰劣质马的能力,同样具备挑选千里马的能力。

      不论在你看来,这里的“发现错误、查找弱点”不过是找茬挑刺的另一种说法,但后者具有浓浓的没事找事,小题大做,对人不对事的意味,而前者与关注优点和长处一样,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

2

      来看这位丽江炳哥:

      在给出这三个判断前,这位丽江炳哥若能等一等,想一想背后的理由是什么,比如,有什么证据证明老民警是犯错误被罚吗?或者你怎么知道他就是在作秀呢?这样问问自己,或许我们就看不到这张图片了。
      也许你会说,这不过是开玩笑,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弗洛伊德曾说过,“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更有人说,每一个玩笑都是一种伤害。所以,这样的玩笑还是少开的好。

      于是,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要素——“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性”(reasonable)的词根是“reason”,源自拉丁文“ratio”,意思是计算、分析、估测。即不管是信念还是行动,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通俗地说,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讲理。

        大家对“讲理”似乎并不陌生,甚至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讲理的人。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一书开篇就说,良知是人间分配最均匀的东西,因为人人都认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连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的良知不够,要想再多得一点。这里的“良知”换成“讲理”也同样适用。

        但真的是这样吗?

        著名作家余华曾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有网友在文后留言说,“余华小姐,请你自重!……思维如此狭隘的一个人也有资格评论起历史来了?” 另一位网友说,“只能说明你余华心里已经变态,你连一位长者都不尊重,你不陪(原文)做一个人,你《活着》不如去死!”

        这些网友不单相信自己是一个讲理的人,而且还有一种“刹时高大了”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榨出”余华心中“藏着的‘小’来”。可是看过余华这篇文章的人不难判断,他们并不了解文章的内容,其中一个甚至都不知道余华是谁。

        更不用说,“此人生活为人自私怪异,人缘极差,他的学术观点根本不值一提”以及“这个人就职于外企,是拿美国人钱的,一定别有用心,你怎么能支持他的观点呢”等等这样的言论了,貌似有理有据,实则谬误百出。

3

        而要学会讲理,我们至少需要培养一种反省精神,“反省性”也是批判性思维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事实上,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阐述的“反省性思维”常被视为现代批判性思维兴起的标志,而杜威也被看作是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

        所谓“反省性”(reflective),是指思考的再思考。

      不论是之前就罗振宇引用菲茨杰拉德的那句话,还是丽江炳哥的言论以及网友对余华文章的评论,看过之后,我们不要急着肯定或者否定,不妨先问问自己:
真的是这样子的吗?它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呢?

      如此,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反省性思考的第一步——悬置判断,此时我们会怀疑、踌躇、困惑不解。接下来就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新材料去证实或反驳出现的种种暗示。

        当然,“反省性”还包括自我思考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细致、深刻,是否充足、多样和全面,等等。

        比如,当你觉得批判性思维其实没什么用,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时,你不妨问问自己,“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没用”又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说“批判性思维没有用”?如果你能像这样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对于“批判性思维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其实你已经有了答案。

        甚至,当你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生活就是一场空的时候,也可以问问自己,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人生为什么要有意义?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只要理由充分,人生没有意义也是一种意义?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个要求未免过于苛刻,但当我们用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来指导生活时,我们所过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他人的生活,就此而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至少是不充实的。

      至于如何操作,在《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一书中,作者文森特.鲁吉罗给出的指导原则值得借鉴:

1,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
2,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反应;
3,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作出的其他可能反应;
4,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最后,当我们在谈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我们要谈的批判性思维是“是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罗伯特.恩尼斯)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谈批判性思维时,我们在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