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问题把脉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中国教育的文章,开头豪不客气的指出:关于中国教育,不是说我们有多大的能耐把它办的怎么好,而是我们竟然有能耐把它办的这么糟。是说有消解胸中关于中国教育的块垒之功。那么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有多糟,糟在哪里?很值得把脉思考。其实基础教育的问题并不在孩子在接受教育中出了多大问题,而是面对这个未成年人的未来,参与进入教育环节和范围阶段的各类角色的失衡心态。这些角色失衡的心态表现出的教育需求就是对以孩子为中心的基础教育的过度解构。一言一蔽之,即过度的非份的期望和要求。

一、家长的过度

中国的父母从来沒有象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他们重视孩子获得知识,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未来的工作和人生。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希望自已的孩子比别人优秀。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体面的工作,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优势的社会资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优渥舒适的生活而没有出力流汗之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高高在上其它人望尘莫及。他们希望自已的孩子高人一等有俯视众生的优越。他们害怕孩子未来是一位普通人、平常人、一般人,他们更害怕孩子成为“下等人"这种美好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将这种期望和需求以过度的方式、以孤注一掷的押宝式的方式寄托在自己仅有的一两个孩子一坐身上是很值得商確的。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他们人生遗憾或是享受了既得利益的梦想,他们对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和做法无所不用其极。刚怀上孩子就做胎教,孩子刚会发声就教识字,孩子刚会走路就带着孩子上各类特长班,音乐、舞蹈、乐器、美朮、台拳道,孩子刚三岁就给孩子找名牌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给孩子报奥数班,为争取孩子幼儿园结束上名牌小学、贵族小学做提前准备,美其名曰,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次,我乘坐电梯,大约是七点半左右,正碰上一位女士,她带着孩子,边下梯边叮咛孩子“全部背下过了没有?"我很好奇,就顺口问,有多么重要的事值得这么慎重的提醒孩子。母亲说,孩子今天幼儿园毕业,孩子代表班级做毕业演讲,她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骄傲、自豪和优越。我一脸鄂然,幼儿园竟然有“毕业”?一亇活泼可爱的孩子和一群小朋友分别竟然要庄重严肃的演讲?而父母却将这种僵化庸俗的成人之规看得这般神圣和骄傲。这大概是为他们自己对孩子期望和培养的一种自豪和赢家的满足一一自己的孩子已经阶段性地获得了提前成功。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如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为了孩子在教育上先人一步或有更压倒别人的优势,家长可是熬费苦心。花钱上重点,找关系上名校,报特长班,请名师辅导,报晚班,报星期节假日辅导班,不惜金钱买参考资料,买套题试卷练习,不惜放弃工作,不顾赡养父母陪读,不惜借贷买学区房,其投资孩子的教育不侪一场赌博。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一线城市的小学三年级女孩子,她每天的读书时间是这样被父母规划的:早晨八点去学校,下午四点放学上托管班做当天的学校各门作业和天天练试卷,大约晚上七点半左右去学练钢琴。每到周末,要上奥数班、阅读班、作文班、英语班、编程班、写字班、游泳班。五花八门,样样要学,唯恐落下,唯恐别人抢得先机。孩子自豪地给其它小朋友说,我妈让我将来长大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到国外学习生活,说中国……我当时听了一时无言。这就是我们未来下一代的理想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实,仔细推敲一下当下父母用心于孩子教育的过度心态,无非基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不安和恐惧。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要么认为自己是己有生活的失败者,他们输在了读书,输在了高考,输在了没有上名牌大学没有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而他们的同辈人、同类人因为享受了高等优质教育成了人生的赢家,人家凭借着曾经享受的高等教育在这亇社会过上了优渥的生活,垄断性地占有了社会资源的特权,这一切让他们蒙羞,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只有通过孩子成功的读书和受教育才能把这失去的一切扮回来,赢回来,而且这是一条可以弯道超车的终南捷径。要么是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已经从读书上大学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既得的利益,拥有了缺乏智力者所享有的特权,他们想把这种特权保持下去,他们害怕失去,害怕失去之后的所谓受苦。无论如何,对今天的父母来说,现实的不安和恐惧,使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梦想做提前布局,超前打算。基于这样一种现实的心理,父母对孩子的超前过度教育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需求,而正是由于家长的内在需求过度透支着整亇社会的过度教育。其实他们不知道,人生教育的真谛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国民,而不是与众不是的特权享有者。基于这样的目的,国外的基础教育和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提倡国民教育和平民教育。可悲的是我们教育的内需却是特权教育和高人一等级教育。因此中国基础教育必须摆正心态,以大中持正的庸常之接受教育,享受教育,运用教育。特权教育,等级教育在文明社会没有赢家,只能招致轮回性的社会心理报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础教育问题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