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

      三年前读至一半遗失这本书,熙攘闹室另有爱书之人,可惜?可喜?趁此闲暇,买来重读,一偿夙愿。读来一气呵成,比起前日读《儒林外史》更为流畅喜悦。东坡实在是个太有趣的人,无怪千百年来为人所挚爱。私以为“有趣”当属最宝贵的个性特点,如我等营求此者,早失之远矣。仁德聪颖、豁达大度,得一趣味人生,悦人悦己,不知多少年修炼得成——好在所有可爱的人都只是方向,不是终点,且歌且行。

        东坡爱开玩笑,一日访友,友人午睡时间较长,东坡等得不大耐烦——思维敏捷、行动果决者常易急躁,友人起床后便听到他对着堂内瓮中龟惊奇道:“这龟有三双眼!”友人自然也感觉很奇怪,问他,他才回答:“大概三双眼开合起来不易,否则睡个觉怎么需要平常午睡的三倍时间。”

        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也往往一笑置之,有时竟以此为乐。被贬海外儋州时,有一老妇笑问:“你做过大官,而今被贬在这里,是否觉得过往乃一场春梦?”东坡此后见此老妇笑称其为“春梦婆”。和人相取笑,他甚少输人,输的话往往是输给佛印,故林语堂疑这些事迹恐都为佛印私刻成集——佛印也是个妙人,但在此不做多谈。时光洪流里看不到历史本来颜色,东鳞西爪中亦见斯人可喜。

        给学生讲欧阳修时,我总要重点提到他的“为政宽简”,认为这比“与民同乐”更具实操性、更惠泽于人。此时才知,苏轼虚岁十八那年,与父亲、弟弟进京赶考,考场上让主考官欧阳修爱不释手,因疑是友人曾巩所作,为避嫌故,点为黄金榜上一甲第二的文章便是他的论为政宽与简。欧阳修作为当时文坛泰斗,外放做官应是王安石当权时,苏轼三十余岁左右。仁宗在位期间,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群星闪耀,那真是宋朝的黄金时代。

        北宋走上衰微,不可不谈王安石变法。我想很多人对王安石的情感一定很复杂,他机敏勤学、务实肯干、无私心杂念,却也不通俗务、刚愎自用。我私心里对他很有几分偏爱,谈起来恐没完没了。有爱民心反做害民事,理想国蓝图付诸实际竟成修罗场,人性远比想象中复杂、可怕、难控得多。在此提到王安石,也是因为这位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开启了苏轼一贬再贬的谪宦生涯序幕。

        难行之路始识千里良驹,人生中的风云雨雪反将苏轼磨炼得更为璀璨夺目。逆境无怨尤,沉醉在文学、书法、绘画、自然——乃至整个艺术人生之美中,于人无所求,一颗仁心一只妙笔馈于人者多矣。距斯人甚远,且行且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