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禁好奇,什么是开放式大脑?丹尼尔给出了“开放式大脑”的4个特质:
平衡力:平衡情绪和行为,让自己保持理智
复原力:遇到困难、挑战不逃避,可以重整旗鼓
洞察力:了解自己,可以做出理智的决定
共情力:理解、关心他人
丹尼尔认为,一个孩子的大脑拥有了这4种特质,能够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遇到困难也可以再次振作起来,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这样的孩子,会成长为一个自觉、主动、有内驱力的人。
一天之中,孩子要有下面7种时间:
专注时间:孩子专注投入地进行某一种活动,比如学习新知识,这个过程,是在帮助大脑构建深层的连接。
玩耍时间:玩是天性,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建立新连接,达到身心平衡和愉悦。
联结时间:孩子与外界(包括同伴他人、大自然)建立联系的时间,帮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联系。
放松时间:我们常说的留白,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发呆、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这个时间是让大宝彻底放空,给大脑充电的。
内省时间:让孩子自我思考,聚焦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更深入地了解、洞察自己,利于大脑更好地整合。
睡眠时间 :让大脑休息,为了之后更好地工作。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力、专注力等。
运动时间:运动可以强化大脑的各项功能,帮助更好地学习、探索。
当孩子每天都能够进行这7项心智活动时,各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休息。身心愉悦,产生幸福感,达到平衡。
鼓励孩子拥抱挑战,形成【洞察-共情-复原】的闭环
想要让孩子形成开放式的大脑,家长首先要鼓励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的反应一般有下面几种:
我让你听我的,你不听,看看现在,坏事了吧!
你说说你,怎么人家XXX都行,怎么你就不行了,你比人家差什么?
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自己解决,别什么都来问我们!
毫不客气地说,这三种态度都不是正确。它们要么埋怨、要么责怪、要么躲懒,却没有一种是在帮助、鼓励孩子。
当孩子面对挫败时,我们最要做的,就是让他知道:失败在所难免;失败了,我们依旧爱他;我们会陪着他一起度过难关。
只有父母全盘接受孩子的情绪,才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接受”的。
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平静下来,然后去内省、思考和洞察自己,通过不断地共情练习,激励自己再去试一试。
图片
就像丹尼尔在书中举的例子一样,一个很爱画画的小孩,看着自己画得很糟糕的画,一步一步把自己从奔溃、放弃的边缘拉回来:
我这次画得不好,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画,技巧不熟练。——洞察
等我再画一次,就会变得好一点了,如果还不好,说明我画得太少,要多练习。——共情
从不会到会,总要有个过程。所以,我愿意再试一试!——复原
图片
蒙特利梭说:孩子不是小号的成人。
我们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更不能要求他们做能力之外的事情。
说穿了,过高的期望从来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孩子做不到不代表他不行、不努力、不认真。
当然,我们同样也不能为了达到目标,粗暴地折断孩子的翅膀,让他们变成听话的提线木偶,还妄想他们有一天可以展翅飞翔。
孩子和父母,终究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为各自负责。
就像心理学者克莱尔所说: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从生命中将孩子分离出去,让他成为独立的个体。这种分离越早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