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之延安市(陕西)

地名由来:

据《太平寰宇记》卷36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大业三年(607年),在肤施置延安郡。”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

约在公元前13世纪,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时,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

战国,延安大部属魏国。《史记·秦本纪》载:“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又称,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帅公孙不大败魏军于雕阴(今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

椐史料记载,夏,今延安市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为犬戎与猃狁领土。

春秋时,本境为白翟部族所居。战国初期,中部和北部属魏,南部属秦,后全部为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后,本境属上郡。。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

汉仍为上郡。

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

东晋义熙三年(407),匈奴铁弗部赫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

西魏,设东夏州,领遍城郡、朔方郡、定阳郡、上郡;设北华州,领中部郡、敷城郡。

北魏,在本区南部设北华州和中部、敷城、义州、乐州4郡,北部设东夏州和遍城、定阳、上郡、朔方4郡,以及夏州的金明郡。西魏始设延州、敷州、丹州。


隋开皇三年(583),撤遍城、文安、中部、敷城、丹阳、乐州、金明7郡,仍设延州、敷州、丹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制,设上郡和延安郡。隋义宁元年(617),增设丹阳郡。

唐、本区属关内道。武德元年(618),撤上郡、延安、丹阳3郡,设鄜州、延州、丹州。武德二年(619),增设坊州。天宝元年(742),废州制,设延安、洛交、中部、咸宁4郡。乾元元年(758),又废郡制,复设延州、丹州、坊州、鄜州。

宋,本区属永兴军路,仍设延州、鄜州、坊州、丹州。宋初,西北部被西夏占据。收复后,设保安、定边2军。庆历元年(1041),设鄜延路。元佑四年(1089)延州升延安府。

金仍设鄜延路,初辖延安府、鄜州、坊州、丹州、绥德州(辖地在今榆林地区)及保安、定边2军。皇统六年(1146),撤定边军。大定十一年(1171),降保安军为保安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保安县为保安州。

元置延安路,领鄜州、葭州、绥德州(后2州在今榆林市区)。

明洪武二年(1369)五月,延安路改设延安府。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

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

清雍正三年(1725年),鄜州升直隶州。本区有两个省辖行政建置延安府和鄜州。

乾隆年间,又增领定边、靖边二县。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和西捻军张宗禹在延安境内反清,左宗棠率湘军入境剿抚。最后一支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镇压,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清末,清政府设延长石油官厂,在延长县钻成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

民国2年(1913),撤府、州,属县改隶榆林道。民国9年(1920),道治迁置肤施城。

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

民国17年(1928),废道,诸县由省直辖。

民国23年(1934年)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

1935年11月,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改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6年5月,合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爆发后改称中华民国特区。1937年9月6日,改称陕甘宁边区,11月10日改称陕甘宁特区。1938年1月,复称陕甘宁边区。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9月6日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1942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新建吴旗县,隶属三边分区。 11月,设延属分区。

1943年1月,成立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和延安、子长、延川、延长、固临、甘泉、富县、志丹、安塞9县。

1945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往西安市,11月5月,改为陕北行政区。

1948年1月,黄龙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澄城、韩城、合阳、白水、富平10县。

建国后,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延安分区,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称延安专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68年8月,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9月,改称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延安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1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84号):(1)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设立地级延安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宝塔区。(2)延安市设立宝塔区,以原县级延安市的行政区域为宝塔区的行政区域。(3)延安市辖原延安地区的安塞县、黄陵县、延长县、志丹县、洛川县、延川县、甘泉县、黄龙县、子长县、富县、宜川县、吴旗县和新设立的宝塔区。全市共有3个街道、48个镇,146个乡,162个居委会、3416个行政村,463354户1903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2人。1997年1月8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延安市常住总人口2016787人。其中:宝塔区403868人、延长县128551人、延川县164902人、子长县207972人、安塞县160771人、志丹县124449人、吴旗县112524人、甘泉县76705人、富县141760人、洛川县200573人、宜川县111685人、黄龙县49039人、黄陵县133988人。

2005年10月17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5]278号)同意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驻地吴旗镇于2007年更名为吴起镇)。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3.49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延安市常住总人口2187009人,其中:宝塔区475234人,延长县125391人,延川县168375人,子长县216910人,安塞县171552人,志丹县140489人,吴起县145061人,甘泉县77188人,富县149727人,洛川县220684人,宜川县117203人,黄龙县49392人,黄陵县129803人。

2011年6月24日,省民政厅带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延安市撤乡并镇工作方案的批复》,同意了我市撤乡并镇的方案。延安市辖1区12县、122个乡镇(31乡、91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9万。全市撤并乡镇41个,撤并率达到25.15%。

2012年末,延安市面积37031.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54094人,常住人口219.81万人。2013年末,延安市共有3个街道、91个镇、31个乡,106个社区、3380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宝塔区。


2014年3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延安市以姚店工业园区为基础,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6年6月,《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104号):同意撤销安塞县,设立延安市安塞区,以原安塞县的行政区域为安塞区的行政区域,安塞区人民政府驻真武洞街道真武街1号。【7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延安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陕政函〔2016〕126号)】

2016年9月,延安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12月,延安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6月,延安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

2019年,延安市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常住人口225.5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3.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99.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4.7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9.0:60.1:30.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73703元。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延安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地理环境: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1935年到194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构成延安的“五鼓”艺术,已打遍中华大地,尤其是安塞腰鼓,以其粗旷雄浑和陕北特色享誉国际。延安剪纸、农民画、布堆画、毛麻绣和刺绣等民间工艺,绚丽多彩,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中外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被法、美等国的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在国内民间艺术评选中屡获大奖,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风韵在全国卷起了一股“西北风”热潮,长久不息。洛川名俗展览馆为陕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陕北民俗的展览馆,延安万花民俗村被称为活的陕北窑居博物馆,为陕北唯一集游、购、娱和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实体。

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国第一号古墓葬——轩辕黄帝陵(5A)、宝塔山景区(5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4A)、中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有枣园革命旧址(5A)、杨家岭革命旧址(5A)、延安革命纪念馆(5A)、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5A)、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南泥湾、清凉山、延安新闻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中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市境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家乡在哪里之延安市(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