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极简史 | 这里住着一群精致会玩的古人


香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佩戴香草的风尚。到后来,君子看书、弹琴、品茶、论道,也都必先焚香净手。


可它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部分的呢?今天我们就借着几件典型的香炉,来翻开这桩“有味道”的香事。



01

汉晋

“香出博山,观烟修仙



西汉时,

求仙问道的方士们心里都有个“桃花源”:

在一座神秘险峻的山峦深处

有一群神兽灵禽出没于此

每当烟雾升腾起时

只见仙气缥缈

人们便犹如置身仙境一般




谁能想到,

这个梦寐以求竟成了真,

带来了后来的——

“博山炉



▲ 西汉 错金博山炉,河北省博物馆藏


骑兽人物博山炉


▲ 东汉 陶博山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博山炉,也叫博山香炉

多为青铜器和陶器,

其外形完美地还原了

人们对于“仙山”的想象:

豆形炉体、山岭高耸、鸟兽出没

足底圆盘用来贮水,润气蒸香

这遗世独立的气质

和传说中的东海蓬莱如出一辙



除了居室熏香、祭祀焚香,

博山炉还用于熏衣、熏被、取暖等

许多诗词记述了博山炉熏香时

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也许就是从这时起,

香炉的使用与熏香的风俗

越来越普遍




02

隋唐

“佛使梵香,接引众生



唐代时佛教成为了主流

与它一同传入中国的

还有香供养文化


▲ 五代 温县慈胜寺壁画《菩萨焚香图》

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香炉即为用以供养礼佛的重要器具

人们在炉中熏燃香料或香饼、香丸,

虔心祈祝、行香,

以到达身心俱清净



一时之间,

长安城的佛寺林立,香火缭绕

熏香风气亦盛行于民间

这个时期的香炉多专为供养佛事所用,

大部分出土自佛塔地宫


唐 象首金刚五足铜炉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 唐 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熏炉

浙江临安唐天复元年(901)水丘氏墓出土



03

宋代

“怡情养性,香入巷陌



如何将日常生活过得有仪式感?

懂生活的宋朝人

给出了“文人四艺”这个答案:

点茶、焚香、挂画、插花


▲ 宋徽宗《听琴图》桌上的香炉


文人墨客在游山玩水的时候

都不忘带一个香炉

以备小憩之时焚香来陶冶身心



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香炉争奇斗艳

粗略可分为,有盖的和无盖的

有盖的叫香薰,无盖的叫香炉

宋人也把香薰叫做“出香”


▲ 北宋 青釉刻花卷草莲瓣纹熏炉


▲ 北宋 吉州窑绿釉莲瓣纹狻猊出香


▲ 北宋 绿釉狻猊出香


▲ 残件复原的鸳鸯出香



04

明清

“宫廷香事,精致奢华



到了明清,

焚香除了用来礼佛敬祖外

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

香炉也就成了必备的生活用具


▲ 明 杜堇《玩古图》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宣德炉

“宣德炉”简称为“宣炉”

这个名字来自于明宣宗的年号


明宣宗爱好玩赏香炉,

为了制作出一件精品,

他特地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

并亲自参与设计监制

如此不惜人工财力,在历史上都属少见


▲ 宣德款铜熏炉,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炉造型多姿最常见的是

蚰龙耳炉、狮头耳炉、钵盂炉、压经炉等

大气古雅的宣德炉

记录下了明朝曾有的如梦繁华


▲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清代仿制


▲ 铜胎画珐琅黄地番莲纹炉瓶,

清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香炉,因香而生,因香而美

一缕香烟袅袅,于炉间升起

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在燃起的香烟之间

器物的美学达到了极致



—— END ——


-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也许你不想错过系列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东方美学 | 艺术品鉴 | 知识分享 | 博物闲读

欢迎各位爱物之人,

前来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炉极简史 | 这里住着一群精致会玩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