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到天府之国

    张冬生因参加一些政治活动而受到冲击,凭着多年的职业觉悟,张冬生侥幸逃过一劫。

  但天天在复旦大学提心吊胆的张冬生,终于在几个月后找到一个复旦大学到四川支边的机会,他趁机勇跃报名,很快得到批准,并马上成行。

  张冬生从波涛汹涌的上海滩一路火车,来到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旁德阳地区的中江县,清爽的山风,香甜的空气,金黄的稻谷,纯仆热情的人民,他的整个心都飞了起来:这不就是久远了的世外桃源吗?

  中江县领导热情的接待了张冬生,并要县委接待处安排了一桌当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晚餐,县委领导亲自作陪,不仅吃了当地纯农家的土鸡、麻鸭、桂花鱼,而且吃了中江名优特产手工挂面、八宝油糕、中江柚等。给张冬生印象最深的是除了红红的辣椒,就是让人味蕾大开的花椒,那真是有生以来最美好的一餐。

  在县委招待所住了二晚,张冬生就被安排到县粮食局下面的县种子公司,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和农作物生长肥料等科研工作。他觉得农村是广阔天地,确实大有可为。他在从上海来的火车上就初步了解了中江县。虽在成都盆地西北部边缘,中江县却是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西部的农业大县,西临成都,北依绵阳,南靠遂宁,以古中水而得名。中江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等特点,降雨丰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水稻、小麦、蔬菜、经济林栽植比较突出。

  一到中江县种子公司,张冬生就开始了忙碌地杂交水稻研究实验工作。民以食为天,那是个农业科研工作者都以寻找提高农业粮食产量的大好时代,张冬生放下手脚,发挥自己这么多年来学习、教学专业知识的时候到了。他与县种子公司的领导和农科员一起选择实验田。

  从小就在农村出生长大的张冬生,对实验田的选择相当有经验。他走了中江县方圆几十公里的农田,终于选择一块位置比较偏远,土地比较肥沃,离村庄比较远的地方。

  张冬生从小就吃苦受累,不在乎艰苦,工作起来,就十分投入。中江县大部分是山区,试验田所在的乡下没有汽车,乘班车到一个公社集镇后,还要行走十几公里的路程,张冬生的一个技术助手就经常骑单车送他到农村。然后,他就赤着脚,走到泥泞的农田里,精心的栽培管理,研究实验,陪着谷子播种发芽,禾苗返青抽穗,稻谷扬花成熟。

  没有住房,张冬生就住在种子公司的一个大仓库里,一间单人铺下面垫了一张棕席,上面放上一床被子,睡起来很香;在田间扯点野菜,拿点农民给的蔬菜,自己用柴火烧饭炒菜,吃得也很香;没有电灯,晚上就点上一个炼油灯学习和钻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冬生一个人一住就是大半月。

  农田试验是张冬生日夜牵挂的大事,作为复旦大学生物系的老师,他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白天他和技术员一同下田做试验,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分析研究试验数据。在中江县粮食局的支持和共同实验下,张冬生杂交水稻制种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当时中江县的杂交水稻制种获得全国最高产量,受到农业部门的嘉奖和表彰。

  有了好的杂交水稻种子,还要有好的市场。张冬生利用自己的关系,和中江县种子公司的同事一起去安徽、湖北推销,使县种子公司杂交水稻制种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那年中江县种子公司被评为县先进工作单位,公司经理很快升了官,调县委工作,张冬生的先进事迹传遍了中江县。

  张冬生的艰苦工作作风、刻苦钻研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道。当他做完试验回到中江县城,县委书记亲自来招待所来看望他。

  县委书记紧紧地握住张冬生的手:“感谢你这个上海来的大知识分子,感谢你对中江县工作的支持,你不怕脏不怕累,刻苦攻关,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让我们县粮食产量走在全国前列,我要全县干部职工都你这样的模范知识分子学习。”

  从此,张冬生与四川结缘,对德阳市中江县更有一样难以割舍的情感。多年后,张冬生仍和该公司有关领导保持着联系,而且把他发明的专利技术无私地交给种子公司,指导他们生产叶面肥,推广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使该县种子公司的杂交水稻制种长期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十三章 到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