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教你搞定“间接性焦虑,持续性迷茫”。


下班后,回到宿舍,你控制了自己想瘫倒在床上的欲望,打起精神,坐在椅子上,想起了昨晚入睡前信誓旦旦许下的目标,今天一定要把这本纸质书看完,快速翻阅了几页后,觉得竟然阅读也是娱乐,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轻松的娱乐方式,比如刷短视屏,追自己喜欢的up主…

结果一本纸质书看了大半个月,每晚入睡前都要做好扎实的脸部运动,追综艺果然快乐。

只有你那跳动得极为不规律的心告诉你:不,你不是真的快乐。

没错,在上个星期坚持了一星期的早睡早起,一天阅读40+,连续日更3天之后,我又让自己陷入了一种“道德许可”的陷阱中。

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改变,进步之后,就会开始返回"原始状态"。甚至变本加厉,比如以前7:00醒,可能现在8:00才起,说好的10:30睡,变成了12:30睡……导致一天的开启急急忙忙,整天都有气无力,状态实在糟糕。

所以,我再次开始寻求改变,刚好朋友圈有人推荐《自控力》这本书,于是便去看了看,发现收获真不小。


1-改变三观:自控力与什么有关?

盖奇是一位铁路工人 ,医生认为他“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和体魄”。一天下午,他和同事在用炸药做清理工作时 ,发生了事故, 一条钢筋刺进他的脑袋,他的前额皮质受损了,此后他性情大变,完全失去了耐心。

从这个故事中作者告诉我们,自控力也就是意志力与我们的生理因素息息相关,假如你的前额叶出了问题,钢铁般的意志也会立马消失。

从意志力的角度来说。前额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左边的专门让我们迎难而上,如果跑步很难,他就会让我们迈开腿,作者把这个叫做"我要做"的意志力。

前额页右边的区域专门让我们克制冲动,比如美食真好吃啊,他会让我们闭上嘴,作者把这个叫做"我不做"的意志力。

前额叶中间靠下方的区域,专门让我们记住长远的目标和梦想,这个区域越是活跃,我们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作者把这个叫做"我想要"的意志力。


有些神经学家甚至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大脑,但我们有两个想法。或者说,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

我们总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有时觉得自己想减肥,有时觉得自己想吃饼干。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意志力的挑战——你一方面想要这个,一方面想要那个。当下的你想要这个,但如果不要的话,你未来的生活会更好。

两个自我发生分歧的时候,总会有一方击败另一方。决定放弃的一方并没有做错,只是双方觉得重要的东西不同而已。

ps小挑战:认清两个自我

意志力挑战就是两个自我的对抗。你正面临什么样的意志力挑战?你如何描述两种相抗衡的想法?冲动的你想要什么?明智的你又想要什么?你可以给冲动的自我起个名字,比如把及时行乐的人叫做“饼干怪兽”,把爱抱怨的人叫做“评论家”,把总是不想开工的人叫做“拖延者”。在他们占上风的时候,你就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这还能帮你唤醒那个明智的自己,唤醒意志力。


二:改变的陷阱:自控没有那么简单

只要我们没有先天缺陷,自控也是一种能力,它可以被训练,并且作者认为它比天赋,才华更接近成功,因为成功的人从来都是自律的人,他们都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可惜毕竟成功只属于少数人,因为自律的路上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

1-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

面容憔悴的学生在书桌前、电脑前昏昏欲睡。他们像僵尸一样,在校园里到处搜寻咖啡因和甜食。

健身房里空空荡荡,宿舍床上也没有人影。这就是每学期最后一周的期末考试周。在斯坦福大学,这段时间被称为“死亡周”。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烟抽得更多了,还放弃了吃蔬菜沙拉,吃了更多的法式炸薯条。他们的情绪更容易爆发,也更可能发生自行车事故。他们不洗澡,不刮胡子,也不怎么换衣服。

所以就连学霸们也只能兼顾好一件事情,意志力全用在了学习上,便兼顾不了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了。

2-“道德许可”陷阱

这来自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贝努瓦·莫林(Benoit Monin)和戴尔·米勒(Dale Miller)的一个实验结果:

当你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常常会允许你做坏事。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认真学习了一小时后,你会对自己很满意,然后更容易多刷几集电视剧,因为你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奖励。当然,这也算不上坏事,只是有点偏离了主要目标。

3-大脑会撒谎

神经营销学的崛起,让大脑不断的分泌多巴胺。零售业的方方面面都设计得让我们更有购买欲。

比如,大型食品公司在菜谱中搭配适当的糖类、盐类和脂肪,让你的多巴胺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乐透彩票的广告则鼓励你去想象,自己中大奖后拿着100万美元会去做些什么。

这个时候你应该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锻炼一下“我不要”力量。

4-压力会带来欲望

当你感到压力时,你的大脑就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

神经科学家证明了,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会使你的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只要你的大脑和奖励的承诺联系起来,你就会渴望得到那个“奖励”。

你确信,只有获得那个“奖励”才是得到快乐的唯一方法。

5-透支未来:及时行乐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挑战,在挑战开始之前,他们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更想要6份食物。

但当必须等2分钟才能拿3倍数量的零食时,超过80%的人改变了自己的偏好。为了迅速得到瞬间的快感,他们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经济学家称之为“延迟折扣”。也就是说,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

作为现代人,我们在权衡“即时奖励”和“未来奖励”时,应该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被瞬间的利益蒙蔽了眼睛,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应该“延迟满足”。


三:开始行动:意志力是会传染的!

想要成为一个拥有自控力的人,过上自律的生活,真的很难,路上充满了各种诱惑和陷阱,但好消息是,意志力会传染,因为人生来就要和其他人产生联系。

我们的大脑已经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确保我们能产生这样的联系。我们有专门的脑细胞管这件事,它名叫“镜像神经元”。

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注意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镜像神经元分布在整个大脑中,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所有的经历。

当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运动时,也会感染到别人,所以每条路上都并不会孤单。

只要你有想做的事,想完成的目标,就大胆开始行动吧,总有人和你一起并肩前行。

还有最重要的是,虽然这本书义正言辞,充满了不可质疑的科普力量,但作者用了一个比较幽默的结尾:我前面讲的你都不要信。

也就是说其实没有人能够达到百分百自律,这样是违反人性的,适当保留空间,保留欲望,负能量更有利于你活得更好。

正所谓有缝隙才能让阳光照进来呀!前提是你得认识到并接受那个有缝隙的你自己!祝每个人每天都能不留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控力》:教你搞定“间接性焦虑,持续性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