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阴山讲《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图片来源:当当网)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初号学海,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他的母亲想让他放弃求取功名而学医,然后济世救人。


后来他的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对他说:“你注定是官场中人,为何不见你温书备考呢?”


于是,袁了凡便把此事告诉母亲,征得母亲的同意后便开始备考。有一次这位老先生为袁了凡推测了他的人生命数,结果后来一一应验。这让了凡相信:一个人的一生,进退浮沉,都是命数,所以他看淡了一切,无欲无求。


后来,他去栖霞山拜访得道高僧云谷禅师,和他在禅房静坐,三天三夜都不合眼。禅师佩服他从不产生妄念。了凡却说,我哪是没有妄念,只是曾经有位先生早就算出了我的命数,一切都是定数,无法改变。


禅师笑着说:“我以为是个豪杰,原来不过是凡夫。”


了凡追问:“为何这么说?”


禅师说说:“一个人的人生被另一个人算顶二十几年,没有丝毫的变动,说明你也只是凡夫俗子。”


了凡继续讨教:“难道一个人的命数是可以更改的?”


禅师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设定的,福分也要自己求。正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听完,顿时大悟,从此以后,便与过去一刀两断,用良知和灵性开辟了崭新的人生,并把他自己的人生经验写成了这本《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的精髓以及目的就是给所有即将踏入社会的人补一堂为人处世的课,如果你也能像袁了凡的教导那般知行合一,那么你在这个社会行走也可以心想事成。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所谓立命,积德行善为先


古人们十分讲究“安身立命”,所谓立命,就是彰显与生俱来的良知,脱胎换骨,创造属于自己的命运。


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那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我们的必修课,只是没人知道,这个必修课是福还是祸。而造就你遇到的是福还是祸的决定因素,不是老天,而是我们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立命最需要的是行善,积德行善,然后用你的善行来创造属于你的命运。


了凡遇到的那位老人,算准了他的命数,甚至算准了了凡命中无子。而云谷禅师却问了凡,那你觉得,你命中有子吗?


了凡自省之后说,他没有积累功德,没有意愿去做繁琐之事,没法包容别人,心胸也不够开阔,还经常自以为是,言语刻薄,所以他觉得他确实不应该有功名。


了凡所说的这几个理由,放在今天,也是我们需要自省的原因。今天的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展现出来的不是踏实努力实干,而是经常会觉得,为什么别人可以拥有那么多,而我却不行呢?


所以在此基础上,他们动了妄念,狂妄之念,渐渐地,陷入执念,当他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无休止的的妄念之上,他们越是没法脚踏实地,越是没办法接近成功,最终越是没法得偿所愿。


所以,所谓立命,是得对当下的情形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然后心存善念,积德行善,用你的善行来创造新的人生。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所谓改过,心存敬畏为先


那如何才能对当下的情形,当下的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呢?不停地行动,不停地探索,试错然后改错,这便是人生最高的意义。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错呢?这主要还需要一个人得有羞耻心,其实就是要脸面,这些来自于一个人的良知。


当你做坏事的时候,你是否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敬畏,你是否会觉得不好意思,你是否会觉得痛苦,如果是,那么这样的情绪其实是在帮助你远离那些不好的事情,或者说在阻止你犯错。


就好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同学逃课了,你也很好奇,很想试一下,可是当你真正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良心不安,还是觉得很享受?这些就是你的良知。


如果你觉得良心不安,那么你的内心在告诉你,这事你办错了。下一次,你就不会再动这样的妄念了。


如果你觉得很享受,那么你其实缺的就是对错之分。如果有下一次,你还是会想去做这件事的。


改过之法,重在于有敬畏之心,敬畏这世间的道德法则。当一个人进入社会,很少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做,所以做人做事主要还得靠自己,以及我们的道德法则的约束。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所谓积善,心存善念为先


前面我们提到,立命是需要我们的善行来依托的。我们也曾听过“日行一善,善善相加,则成正果。”中国古代有很多做了善事得善报的故事,这些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善心出善行,善念来自于善念。


有一位名叫杨荣的人,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摆渡人,听闻曾经当地发大水,溪水高涨,冲毁了百姓的住宅,也把人冲了下来。其他的船夫忙着打捞别人的财物,唯独杨荣的曾祖父、祖父却忙着救人。


其他的船夫看他们这样,都笑话他们是傻子。杨荣出生的时候,有位神仙幻化成道人,说道:“你的先祖曾经积了很多阴德,所以身为子孙自当显贵”。后来,杨荣真的弱冠登第,位至三公,成了皇帝的老师。


有人说,摆渡人是佛祖认为最好的职业,因为他总是把人从此岸送到彼岸,其实有的时候,渡人就是渡己。


所谓行善,并不是说你得做出多大的善行,而是从一开始,我们内心存的便是施善念,于无形之中,于冥冥之中,我们渡人渡己。


(图片来源:当当网)

04 谦德之效


而说到积德行善,古人们讲究的便是积阴德。所谓阳德,指的就是众人皆知的善行。所谓阴德,则是老天知道的善行。古人们觉得,阴德比阳德更重要。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另一个传统美德,“谦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其实都是讲究“月盈则亏”,凡事太过盈满就会带来亏损,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谦虚。


这句话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积德行善,是顺应我们的内在良知,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你做好事,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那么就难免陷入“面子工程”中。


就好像求学的你,你积极投入到志愿者的实践中,这样的实践,是出于志愿者这份工作带给你精神状态的圆满,还是说只是为了积个学分,做做样子。


这两种不同的念头,带着你走向的将是不同的结果。如果是为了求得一份内心的圆满,在这份工作中,你得到的也将是圆满。如果只是做做样子,你求的也只是做做样子。


这世间的万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它就会回复你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从至善的角度来说,谦虚的德行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前面做做样子的选择,实则是你太自大了,你看不懂这世间的运行法则,你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你也只看到对你有益的事情。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写的一本训子之书,也是对每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的谆谆教诲。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之后,也是对这本书推崇至极,并把它列为“人生必读的智慧书”。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不管从前的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但愿看过这本书的你,能够真正做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度阴山讲《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