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游戏》我为作者而感动


《玻璃球游戏》是德国作家黑塞历经12年完成的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

当时二战即将爆发,黑塞因反对发动战争,遭到一些有权阶层和主战派的排挤和打压。他所有书籍在当时德国被禁止出版,并把他列为最不受欢迎的德国人。最后被迫出逃瑞士,借住在瑞士一个朋友的庄园里。人们每天看到他像农夫一样在庄园里种菜、翻土、打理草坪,很少与人来往,过着平静孤独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他的一些朋友认为此时的黑塞也许怯懦了,沉默而又意志消沉了,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再关心政治。其实这时的黑塞心里正在孕育《玻璃球游戏》的构思。正如小说评论家称“黑塞不是畏惧迫害,逃避现实,而是用语言作为武器让人们得以自由地呼吸在超时间的空间之中,成为自觉抵制恶魔的觉悟者”。小说的问世几乎与希特勒灭亡同步,并于一九四六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作家假借一个虚构人物“克乃西特”的传记,讲叙克乃西特从童年至到成年一直在一个乌托邦似的精神王国“卡斯塔里”生活和成长经历。

“卡斯塔里”是精神世界的天堂,在这个衣食住行无忧的精神王国里,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喜爱从事各种学科研究。这里的人们没有世俗社会的各种欲望,比例金钱、名誉、权利,甚至人的基本性欲都不存在。

在这个纯净王国里,造就了一批批像克乃西特一样的精英人物,他们才华出众,知识渊博,却无意服务于社会。人们只在自己的圈子和精神世界里,从事着自娱自乐的思想游戏,陶醉于自我意识里。他们排挤世俗世界,对世俗社会里的一切欲望都持一种轻蔑的态度,更没有社会意识和责任。这些躲避在精神世界里的团体人物,其实是软弱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对现实和未来感到失望,只想生活在被理想化的过去之中。

他们的才华也因缺乏实用性不但失去生命力,反而还会对社会起到消极作用。“克乃西特”已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危险和破坏性。在他看来,虽然世俗世界充满着无数欲望和邪恶,但也不能否认正是这种自私和本能才为精神世界提供素材和活力,所有崇高的思想也产生于世俗社会的苦难经历中。

因此“克乃西特”其实是作者的主张,要求国家里一些有才华,有思想和有感召力的进步人士,从自我的圈子里走出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教导和影响民众,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游泳,不是所有人都善于思考”。这就是黑塞写作的良苦用心。

虽然“克乃西特”最后因溺水而亡,但他的精神已传承给世人。他的学生兼付精神世界和世俗世界两种精神。这正是“克乃西特”最想做的。

因为得不到精神滋养的自然生活会陷入泥潭,而且越陷越深,甚至会转化为兽性;但是纯粹建立在精神上的生活也是多么的冒险和可怕,最终必然一无所获。两种精神世界不仅有存在的权利,而且还具有各自存在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玻璃球游戏》我为作者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