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经典:《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该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下面来看看“改过之法”中的经典语句:

1.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xūn)天,如举火焚(fén)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馀(yú)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听到诽谤的话不生气,就算谗言如烈焰熏天,也不过像举着大火去燃烧天空一样,最终会自然熄灭。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听到诽谤就生气,就算巧舌如簧,努力辩白,也不过像春蚕一样作茧自缚,自寻烦恼。

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生气没有一点好处,而且还非常有害。哪怕不做出冲动的事情,也伤害身体。

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其他的种种过错,也都应该根据情理来思考;道理想清楚了,过错也就自然改正了。

2.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wǎng)魉(liǎng)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zhǎn)毒树,直断其根,奚(xī)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zāi)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什么是心理上的改正过错呢?人的过错有千千万万,但都起源于人的内心;控制内心,就能够控制不良情绪。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我的心如果没有动过错误念头,又怎么会发生错误呢?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学者们对于好色,求名,求利,易怒等等过错,不必每种都去考察接触。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只需要一心一意地行善积德,始终持有光明正大的念头,邪念自然污染不了你。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就像太阳当空,万事万物处于光明之下,魍魉自然消散,这就是精粹纯一的真理。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过错往往是由内心发生的,也可以由心来改正,就像砍伐毒树,直接斩断它的根,又何必一枝一枝地摘除呢?

3.大抵(dǐ)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gǒu)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大体来说,改正过错最佳方式是调整内心,这样立刻进入清净。

才动即觉,觉之即无:邪念一动就要察觉,一觉察到念头不正确,让自己生气,就要马上消除。

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应该用正确的道理,正确的观念来排除杂念。

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再做不到,就设置具体事情来警戒自己。比方说不喝酒,不抽烟,不暴饮暴食,一条一条列出来。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如果拥有上等的观念,但还没有采取行动,还不算失策。

执下而昧上,则拙矣:如果能够使用下等方式,却对上等方法一无所知,那就显得笨拙了。大脑是司令部,要好好利用。

4.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一个人的诚心合于天道,福报来临之前,看他之前所做的善事,就可以预先知道。

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灾祸将要到来,看其犯下的恶行,也可以预先知道。做了坏事,东躲西藏,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现在若想获得福报,能够远离灾祸,先不要说做了多少好事,务必先改正自己的过错。过错势必也包含了不正确的起心动念。

“改过之法”主要论述在行善积德之前,先端正自己的心念;具体方法是见贤思齐,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以身边优秀的人为榜样,任何时候不起邪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国学经典:《了凡四训》改过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