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关于《城南旧事》

臻选好书┃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关于《城南旧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导     读

终究是旧事,终究是过往,黯淡的背景和黯淡的声响里,有一丝温温柔柔的光氤氲着,又在时间的长度里慢慢散去。不思量自难忘的记忆也在天真可爱的时光里渐渐模糊了。

但那些人,那些事儿,却如同路标一样存在着。不同的读者会从这略复古的感觉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在淡淡的文字中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寻找爸爸。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

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个朋友。

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是坐在最前一排中间的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行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要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辞。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呢?”

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这时,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了。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我不再是个小孩

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

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 那么大。

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啊!每天他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催着自己,快回家去,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进了家门来,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我捡起小青石榴。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

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以现实的角度来观察,《城南旧事》中所描绘的事件大多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各有各的痛楚。封建伦理道德逼疯了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也有各自的血泪史,然而从整个文本来说,其主旨并非是对旧制度的控诉,而是以一个纯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这些底层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辉。文章极力淡化善恶标准,以欢乐的童心对待现实的丑陋,在沉重的现实中保留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可以说,小英子打开了成人世界所忽视的视角,这个视角是以质朴、单纯、善良的心去待人处事。这些视角本来为我们所共有,却在世俗陈规的劫持下慢慢遗忘、丢失。小说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现实中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陌生与熟悉感冲淡了对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纯真的年代,令人感叹良多。整部作品始终贯穿着对成长内涵的诠释,对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恋却敌不过现实的变化。

英子的故事


我是在去年看完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刚开始读就甚是喜欢,文字读来活泼生动,简洁易懂,温暖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笔下的人物与我们熟悉又陌生,就像身边的某一个人。全书以儿童视角展开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观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角度很新颖。

但是看到最后,感觉太过悲伤,所以的一切都物是人非,如《送别》里一句歌词描绘的意境一般,“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所以在我得知《城南旧事》之后还有后续——《英子的故事》时,是特别期待的,渴望了解更多英子的故事,也想知道长大后的英子怎么样了。

一拿到书,就一口气读完了,书中收录了10篇英子新篇,篇幅不长,书中的优美的插画完美的与文字结合,富有童趣。

相比之下,读《英子的故事》是轻松愉悦的,也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在天桥上当、新剪了头发、虎坊街的乞丐、没有消息的三妹在多年后重逢、写给祖父的信、买豆腐的妇人、收报纸的人坚称电秤头没错却说了十年的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生动形象,她一直保持着最初的善念,一直在思索,保持自己的判断力。

也能从女儿的描述中了解到英子的形象,“在异国的旅居房中,夜夜等待着返归的丈夫,从无怨言”。

在序文里,女儿把总结了母亲的一生。

到澳大利亚探坊女儿,有早晨散步的习惯,有一次走着走着找不回家了,写了一篇有趣的《奶奶丢了》,可见林海音是一个可爱的人。

七十岁那年,写下:英子的心还是六七十年前的那颗心,把家人和朋友紧紧搂在心上,到老不变。

七十七岁,写下了回忆童年的诗。

七十八岁,许下专注于儿童文学的心愿,可惜因健康因素,半途而废。

这样的故事读来温暖而亲切,用最平淡朴实的文字,最真切的情感带我们回溯童年的生活,看到温馨的家庭描写,不由想到港剧的经典台词:“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齐齐”。

我想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和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童年的玩伴走着就散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变得圆滑世故,失去了年少时的天真单纯、勇敢无畏。

回不去的是童年,纵使我们的再缅怀无忧无虑毫无烦恼的童年岁月,也只能带着珍藏这份回忆向前看。

作者

我是臻选即刻。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 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坚持热爱,诸君共勉。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关于《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