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衣橱里的秘密》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28天。


衣食住行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四大主题。如今,我们的衣服样式已经是五花八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场合来随意搭配日常的穿着。我们的服饰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可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古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服饰对古人来说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分享下古人“衣橱里的秘密”。我们经常说“华夏民族”,华夏是什么意思呢?

唐代大学者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民族的名字里就融进了两样事物,礼仪和服饰。古人还将儒家博大的礼仪文化融入到了日常的服饰当中。

穿衣服我们可是认真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将服章制度视为建立统治基础的重要一环。通过指定严格的服饰规范来区分社会阶级,也通过礼服和常服的设计来体现礼仪精神。从古人们的穿着,我们也能一窥古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但我们的祖先们是怎么样想起来要穿衣服这件事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了。最初,人类用石器切割兽皮披在身上,遮蔽身体,以此来保护身体和保暖。随着工具的不断升级,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类当然也不再满足于现状,学会了用骨针将布连起来,裁成适合自己的尺寸。

考古学家们就曾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一枚珍贵的骨针,这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将衣服裁剪缝纫成适合自己的尺寸了。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创造服饰样式。那时的人类还有了审美意识,开始将贝类或者动物的牙齿做成项链,装饰自己。

到了商周时期,衣服除了遮蔽身体和保暖之外,还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西周时天子所穿的冕服,就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都反映了出来。

所谓“冕服”,也就是天子在祭祀天地,祭祀祖先或接受朝觐时穿着的礼服,每朝每代的服饰都在变化。和现代人一样,古人的时尚流行趋势也是瞬息万变。但是,唯有冕服的形制绵延了4000多年。将冕服作为最高等级的礼服这一传统,一直被各个朝代的君主传承着。

《易经》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就是说在黄帝和尧舜时期就规定了人们的衣和裳,教会了人们懂礼守序,这样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什么叫衣和裳呢?衣裳在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词,但是在古代指的可是两样衣服。衣指的是上衣,裳则指的是下裙。易经里的上衣下裳,是盖取之乾坤。意思就是上衣代表天,下裳代表地。

古人认为每天月亮降了下去,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那种黑里带红的状态,才是天本来的样子。他们就将这种颜色称为“玄色”,作为了上衣的颜色,上衣还采用交领右衽的形制,也就是左边的衣襟要压在右边的衣襟之上。和上衣一样,下裳也有固定的颜色叫“色”,就是一种红色。玄衣裳就成为了古代帝王“冕服”的主要款式。款式和颜色定下来了,可是光有颜色多单调呀,还得有花纹。

天子冕服上的纹饰也是相当讲究的。用绘画和刺绣的方式装饰了日月龙等十二种花纹,被称为“十二章纹”。古人认为绘画属阳,刺绣属阴。所以上衣的花纹是画上去的,下裳的花纹则是绣上去的。

这十二章纹还都有不同的含义。日月星代表光明,龙代表变化,就是说君王应善于根据国情制定不同的政策。山代表稳重,华虫代表文采,宗彝就是宗庙的礼器。上面绘有虎和虫隹的图像,这个虫隹是一种长尾猴,这宗彝的花纹就代表着智慧和威猛。水藻则代表着洁净,火则象征着万民归顺。粉米代表滋养。黼也就是斧头代表决断,黼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君臣相济,去恶存善。

这样古人就通过这“十二章纹”,将这天地间的自然万物穿在了身上,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而每一种花纹也都有独特的内涵,也表现了古人对美好品行和光明未来的期许。

上面介绍完“冕服”的款式和花纹,还有古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冠。孔子的学生子路在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候,都要先正冠,再从容赴死,可见头上戴的冠对古人的重要意义。

我们现在“冕服”中的“冕”,其实就是冠的意思。冕服的冠什么样的呢?

其实我们在平时看的影视剧当中经常能见到。天子头上会带一个方形的板子,这个板子就是冕板,前低后高,前后都悬着一些玉珠。王维有句诗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个“冕旒”说的就是这种头冠。“旒”指的就是悬下来的这些珠串。天子冕旒要悬十二旒,每一旒都需要用五彩的玉串成。

古人的衣冠真是处处能见细节。冕服的细节还体现在衣服的配饰上。

首先,古人衣服都非常地宽大,必须要用腰带系住才行。冕服的腰带也分革带和大带两种,起到固定上衣的作用的是大带,而革带则必要宽大,系在腰间是挂玉佩用的,日配送的,后面还可以挂绶带。

其次就是玉佩,古人挂玉佩也不是纯粹为了漂亮,他它还能起到一个调节步速的作用。因为玉佩在走动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反映着佩戴者的步履节奏,这个声音就时时刻刻提醒着穿着冕服的人,走路要稳重庄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蔽膝,也就是挂在革带上,能垂到膝盖的一块长方形的布。大家可能乍一看觉得它没什么用。的确,它的文化意义胜过了它的实际意义。

开篇我们说到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裁兽皮遮蔽身体和保护身体的意识。这块蔽膝就是代表了远古先人所创造出来的第一件“衣服”。在冕服上加上这一块布,就好像我们将祖先曾经创造出的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先人对话,继承先人们的遗志。

从形制到配色,从头冠到下裳,从纹饰到配饰,冕服的每一个部分都反映着古人对自然和礼仪的推崇。虽然冕服的形制复杂,而且是天子在重大场合才能穿的,但是也并不妨碍它影响普通老百姓穿着的日常服饰。

冕服务这种上衣下裳的形制一直影响着各个朝代的穿着。魏晋南北朝穿的这些衣服相比前朝更喜爱宽大的衣衫,但无论如何改变,人们还是习惯上衣穿长衫,下身穿下裳。

唐朝的女子喜欢将宽大的长裙束到胸前,以显示女子的婀娜多姿,但是仍然不出上衣下裳的本宗。唐朝男子穿的襕衫,虽然吸取了胡服的优点做成了圆领长袍的样式,但是下摆处有一个横襕,用来代表上衣下裳的古制,表明我们不忘前人的传统。

宋朝更是崇尚古制,女子的襦裙也一改唐朝的飘逸婀娜。上身穿褙子,下身穿褶裙,更能凸显上衣下裳的旧式形制。

明朝更是汉族政权重新建立的历史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恢复华夏衣冠。在出席重大场合时,他规定群臣要在圆领袍外面穿全套的中单深衣和上衣下裳的朝服。帝王则要沿袭古制,穿着冕服。除了上衣下裳的形制,还有一种名为“深衣”的服饰。

历史也很悠久,深衣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同样非常地悠久。冕服被视为礼服,而且只有君王才能穿着。普通百姓平时则大多穿深衣。所谓深衣,就是一种将衣与裳连在一起的衣服。也就是一种长袍。

虽然穿着时是一个整体,但是在制作的时候,仍然要上衣和下裳裁剪。下裳分为十二幅,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上衣和下裳做好后,缝在一起就做成了深衣。深衣最早流行于齐鲁之地,穿起来颇有儒家的谦谦君子之风,很快这种儒雅的着装就流行了起来。

汉朝时因为帝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延续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传统穿着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汉朝人无论男女都可以穿着深衣,深衣又可以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在平时最典型的穿着。

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周礼,在服装这方面,儒家自然也将他的思想一以贯之。儒家认为,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这是说不符合祖先衣冠形制的衣服就不敢穿在身上。

无论是上衣下裳的冕服,还是儒雅端庄的深衣,都展现着古人高雅的审美追求和对礼仪秩序的重视。中国历史悠久,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服饰文化。其中有异彩纷呈的民间智慧,也有万变不离其宗的礼仪典范。

了解古人们的服饰也是今天的我们尝试了解他们日常生活的一把钥匙。为了让孩子们对古人的穿衣历史产生兴趣,大家不妨来翻开《衣橱里的秘密》。

这是由米莱童书出品,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历史绘本。全套共有四本,从古人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为小朋友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多彩的古代社会。

其中这本书则全面地梳理了从远古到现代中国人的服饰变化。其中还不乏与服饰有关的历史故事,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孩子们可以发现,原来古人的生活也是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枯燥。

书中的插图色彩明快,服饰的细节都展现得清晰而准确。并且书中除了服饰的形制之外,有关纺织、染色、刺绣等等知识也是应有尽有,能够为孩子立体地展现古人的服饰文化。

相信这套全景手绘历史绘本,能够让孩子透过古人的衣食住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828】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衣橱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