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作业还没写完?脑神经科学家:3步告别拖延症

离开学还有几天了,月月着急慌忙地在家补作业:语文有两篇作文没写、数学还有半本练习册没做,英语要求预习的单词一个还没背呢。

妈妈在旁边唠叨:“催过你多少遍,你老是不上急!偏要捱到最后,这下着急了吧?.....”

不仅我们中国的孩子忙着在假期结束前疯狂赶作业,近日,日本的岐阜市开设了“赶作业专区”,就是为了在新学期开学前,帮助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赶作业。专区现场,有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在辅导孩子的作业,也有专业的老师讲解孩子不懂的题目。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娃,不到最后时刻不将作业提上日程。

拖延症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的通病,我国古人就曾写过《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本性就是懒惰的——拖延是大脑正常工作的模式。日本著名神经科学家菅原道仁在他的著作《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当中说:拖延是心理的正常“防卫机制”,也是懒惰且喜爱节约能量的大脑的典型行为。

我们从书中知道大脑的功能设置分工明确,不同的区域分管不同的工作。负责动物本能的区域是大脑边缘系统,负责理性自控能力的区域位于前额皮质。通常情况下,前额皮质会输给大脑边缘区域,所以人才会表现出拖延的本性。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说人类不能够改变拖延的本质了呢?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永远都要在假期结束之前才能完成作业呢?

不是的。

脑科学们基于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也就是只要“调动前额皮质的活跃性”,帮助前额皮质战胜大脑边缘区域,我们的孩子就可以成功告别拖延症,不用在假期快要结束时才急匆匆地赶作业,也省去了家长们大吼小叫的工作量和犯心梗的风险指数。

那么,如何让“前额皮质”这位“懒惰先生”活跃起来呢?菅原道仁在《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给出了绝招:多巴胺控制法。

大家都了解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神经递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多巴胺控制法”共分为三步走,可以令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

Step 1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心理学依据是著名的库埃疗法;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越是放松的状态,大脑越容易渗透语言的真谛。

某些销售从业人员早晨开会,大声喊振奋人心的口号,以此激励员工,其实是有脑神经科学依据的。

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对拖延作业的孩子来说也很有效。

每天起床后、睡觉前等放松的时刻,让孩子大声告诉自己:

“今天(或明天),我一定要完成XXX部分作业。”,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将类似的话用多次重复语言强势灌输给大脑,大脑就会坚定的认为你能够完成。

Step 2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所有的暑假作业加起来确实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语、数、英、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每科一套“大礼包”,外加日记N篇,试卷N张,还有各科的预习任务。目标太大,做起来没有头绪,等过了“望眼欲穿”的阶段,就会转变为无所谓的心态,破罐子破摔了。

现在试着将每门课的作业分解成比较均匀的30份左右,排成每天的课程表,这样一来,每天的作业看起来好像并不是难以完成。当孩子达成小目标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家长可以采用加分的方式对孩子的成果进行反馈。一种方法是在孩子顺利完成当天计划时,用红笔在课程表上“+1”分;二是做“积分卡”,每天孩子完成计划任务,就给他发放一张“积分卡”。

这样一来,孩子每天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就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

Step 3 促进多巴胺分泌

广泛分布着大脑皮质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最重要的奖励机制神经系统。接收到预期奖励的信号时,大脑会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来进行反馈,多巴胺水平上升会激发干劲。所以,采用科学健康的手段提高多巴胺的水平可以保持做事的激情。

1、运动。科学研究证明:定期散步有助于促进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增加海马体体积,刺激新生神经元的生长,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分子水平。

村上春树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说:“如果想提高想象力,那就放下工作去散步吧。”

2、冥想。脑神经学家发现,大脑具有“可塑性”,冥想让更多的血液流进前额皮质,就象提重物能让更多的血液流入肌肉一样,每天保持5-10分钟的冥想、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让相应大脑区域内的灰质增多。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家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说过:冥想是大脑的体操,可以训练大脑增强专注力,指导大脑处理内在的干扰和外在的诱惑,提升立刻行动的可能性。

《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为我们指出了告别拖延症的科学方法,也提醒我们谨防掉入拖延症那些不为人知的陷阱。

1、完美主义的陷阱。

脑科学告诉我们:完美主义的人更容易患有拖延症。

美国人乔恩.阿卡夫曾在线投票调查了1000个人,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计划想法,超过97%的报名参与者拒绝写下一个想法,只因自己认为这个想法不够好。

在一个为期30天的目标快速设定课程中,参与者最有可能在哪天放弃?多数人猜到在第23天或第15天。事实是,大部分人停止的时间是第二天。完美过后的那一天是将“目标完成者”与“目标启动者”区分开的一天。

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制定的一天看完50页书的计划执行的好好的,却在某一天因为一件特殊事件停止了。第二天,我们不是赶紧补上昨天的疏漏,而是想:反正我已经停了一天了,不在乎再停一天,接下来就很难再坚持下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完美的前进。昨天没完成计划不要紧,今天我还按照计划进行就是成功。

2、短视思维让人无法正常开始。

英国的弗西雅.西华教授曾指出:具有拖延倾向的人难以理解自己的判断与行为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目前所处的烦心事中,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阻碍正常行动。

假期里不做作业的孩子只看到了山一样的作业量,沉浸在“作业怎么这么多?老师是虐待狂!”这样的消极思想中,逃避想象几十天后他将要面临的更惨的“下场”,所以他只好一拖再拖。

《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以脑神经学原理为基础,用科学的“多巴胺控制法”对付”天性懒惰的大脑“,给出了最实用的指南,下一个假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在即作业还没写完?脑神经科学家:3步告别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