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路》

    今天这节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远去的路》,在上朱老师引领下,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了解近大远小的视角关系,懂得画家如何来利用远近关系来画画,朱老师让孩子们欣赏了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和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图片发自App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让我们弄清“树木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路近宽远窄、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这一教学重点。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的创作中,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循这一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创作自己的作品。

图片发自App

    接着学习透视效果(近清晰,远模糊),认识什么是视平线。在学生构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个别学生对整个构图把握不是很好。

图片发自App


    针对前几节课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边画边听,注意老师讲了些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画,先画路再画树。第一棵树都画得挺棒的,可再画第二棵第三棵时,问题出来了——遮挡部分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等变化规律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一圈巡视指导下来,作用不大,因为我们的基础太薄弱了。

图片发自App

    有个同学画的树还向路的两边延伸,缺乏真实感。有些同学的路竟然成了断头路,与风景的衔接不是很好!

图片发自App

    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这几次课程的失败经历,孩子们会知道,画画真的不是单纯的用色彩涂涂抹抹。它是包涵了许多学科的综合学问!最近的《基本形体切挖》,《点的集合》,《色彩的和谐》,《色彩的搭配》以及低年级《大大小小》等课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图画有点,线,面的组合,有几何体的碰撞,还有色彩的搭配……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作为一个非专业助学老师,我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在助学路上为孩子们助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