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构思 新颖的设计

--- 福伦达 Vitessa 相机

在胶片机已经多数退出使用而进入收藏领域的今天,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知道福伦达这个品牌。在福伦达品牌曾经辉煌的年代,它总是能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新的设计思想为福伦达带来了很多世界第一。虽然很多巧妙的设计并没有流行开来,可是那些新奇的相机却留了下来,引来后人的啧啧称赞,Vitessa L型相机就是其中之一。当我们拿起这台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老相机时,仍然会对它的奇特构思惊叹不已(图1)。

图1
(图2)闭合后的Vitessa

Vitessa L型相机诞生在1950年,这时德国相机制造业已经从战后的废墟上重新崛起。福伦达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相对其它德国摄影器材制造企业要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技术储备使它能够很快恢复了相机设计和制造。福伦达从1948年开始设计,仅两年的时间就推出了全新的 Vitessa L型双开门折叠相机。1950年面市的 Vitessa L相机带有一颗高素质四组六片50mmf/2 Ultron 镜头、Compur-Rapid 快门、联动对焦、手动调节视差,它通过机身右侧的一根立杆实现胶片过片和快门上弦(图3),在设定光圈速度曝光组合后,只要完成测距,就能够连续完成拍摄。

(图3)机身右侧的一根立杆能够实现胶片过片和快门上弦

Vitessa L型的基本设想是让拍摄者能够在眼睛不离开取景器的情况下,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完成快速拍摄。当拍摄者双手把握相机从取景器中对准拍摄目标取景时,右手拇指转动机身背部的对焦旋钮精确对焦,左手食指按动立杆过片并为快门上弦,为拍摄做好准备,最后右手食指按动快门进行拍摄(图4)。在同样的光线,不改变光圈速度的条件下,两手配合可以实现每秒一张的快速拍摄。即使改变焦距,眼睛也不用离开取景器。这样的设计特别适合拍摄运动物体,在完全手动的条件下实现快速拍摄。

图4 左右手配合拍摄示意图

在1950年美国《摄影》杂志上刊登了一条广告,用了一幅 Vitessa L型相机的正面图片和一对拳击手正在比赛的照片,广告中对 Vitessa L有如下描述:

漂亮的福伦达 Vitessa L型相机能够在你需要时让拍摄对象动作凝固。只要你连续快速按动立杆,你就能够得到精美的连贯动作照片。这台小巧的35mm规格胶片全金属联动测距相机能够拍摄连续的画面,适合于拍摄儿童、运动员、新闻事件和名人。拍摄是如此简单,只要你按动那个高高的立杆,你就能够过片、计数、上快门和防止重拍。Vitessa 实际上在替你思考,你不会错过任何美妙的场景。

Vitessa L型相机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它真的能够有如此出色的功能吗?当年要花费348马克或159美元才能购得这台相机,这可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但还是有不少人被广告吸引,大胆尝试这台双开门带着高高立杆的相机。在1950年代中期,几年时间里各种型号的 Vitessa L竟然卖出了20多万台,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由于它的奇特造型,得到了不少绰号,有人根据它的两扇小门叫它“仓门”,也有人突出它的立杆将它称为“灯塔”,在中国它也有个响亮的名字“石库门”。

双开门的相机的确非常少见, 1981年日本企能公司曾经推出一款类似的双开门相机: Bellami, 估计也是得到了Vitessa L 的启发。Vitessa L 机身正面的两扇小门设计得非常漂亮,格外惹人喜爱。闪亮的不锈钢边框配黑色真皮,闭合时镜头缩进机身,只要按动相机的快门,两扇小门就能自动弹开,而且在开启过程中还有一个缓冲,以减小皮腔的受力程度。现在多数机器都已经无法完成自动开启的全过程,按下快门后,小门只能呈半开状态(图5),同时机身右侧的过片杆也会自动弹出,这时需稍稍用力扳动任何一扇小门,镜头才会完全弹出,达到工作状态(图6)。在旋动机身背面的对焦旋钮进行对焦时,两扇小门也会随着镜头前后整体移动(图7),关闭相机小门后,按下的立杆也能缩回机身。这种通过折叠皮腔连接机身和镜头的设计使 Vitessa L在闭合后比一般固定机身的135规格胶片相机都要薄,很容易放入外衣口袋中,非常便于外出拍摄。

(图5)呈半开状态的小门

(图6)呈工作状态的相机底部:从左至右相机倒片柄、后盖开关柄、倒片按钮和支架螺孔

( 图7) 能够随镜头整体移动的小门

除了那两扇小门,Vitessa L最新奇的特点就是那根高高的立杆,它其实同时具备了好几种功能,在按下它时,首先会通过连杆触动机身背面一个按键,松开胶片压板,为过片做好准备,再向下按时通过一根弹簧压迫螺旋轴将向下的力转化为横向的力带动过片齿轮和胶片轴卷过一幅胶片,同时带动计数器走过一格。在立杆下压的过程中会同时压下快门上弦柄,并通过连杆拉紧快门按钮,为拍摄做好准备。在立杆回弹的过程中,会重新触动机身背面按键,压紧胶片。在立杆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带动一处锁闭装置,防止重复按下立杆出现空片。按动快门进行拍摄之后,与立杆连接的连杆会松开快门按钮,防止重复曝光(图8)注释1。一个简单的按动立杆的动作,就能通过纯机械装置完成如此众多的功能,而且这套联动系统全部是由相对可靠耐用的金属部件组成,故障率低,维修简单,我们不得不佩服 Vitessa L设计者的高明。

(图8)联动系统简图

Vitessa L 各种型号都带有内置的联动对焦取景器,联动对焦技术在1950年代初期已经很成熟,能够将过去外置的对焦取景器缩小放进机身里,当时很多中高档相机都带有这样的功能。从1952年开始出厂的 Vitessa L又增加了自动视差调节功能。福伦达的视差补偿技术一直很先进,在1933年面市的双镜头反光相机 Superb 中就采用了非常先进的自动视差补偿技术。Superb 在近距离对焦时,下面的成像镜头保持不动,上面的取景镜头会随着焦距的拉近逐渐向下倾斜,以补偿被拍摄物体在上下两颗镜头之间产生的纵向视差。相对双镜头相机 Superb 的技术,Vitessa L型的旁轴视差补偿技术更为简单实用,它是通过一根拉杆,在焦距拉近时逐渐改变取景器的角度,自动补偿近距离拍摄时镜头与旁轴取景器之间的横向视差。

1950年的 Vitessa L原型机相对简单,不能够自动调节视差,相机也不带冷靴,机身后盖不能完全脱离,装卸胶卷比较麻烦。在随后的几年里,这款相机不断改进,增加了自动调整节视差功能,后盖也加以改进,增加了冷靴和机身挂钩。除了配有50mmf/2 Ultron 镜头的专业型,又增加了配备 Color-Scopar f/2.8 口径镜头的普及型和配备Color-Scopar f/3.5 口径镜头的经济型。1954年开始为 Vitessa L型配备应用硒光电池的内置测光表,并增加了自拍装置。从1950年到1957年,双开门的 Vitessa L型一共开发了12种不同的机型(图9-11),同时还开发了与其配套的闪光皮套、滤镜、近摄镜等。

(图9) 配备Color-Scopar f/3.5 口径镜头不带测光表的经济型
(图10)配备Color-Scopar f/2.8 口径镜头的普及型
(图11)配有测光表配备Color-Scopar f/2.8 口径镜头的普及型

Vitessa L型虽然方便实用,但是通过它那小小的取景器取景对焦还是比较困难。福伦达曾经设计出一款带有大窗取景器的 Vitessa L改进型,它应用了同时期福伦达 Vito BR 型1:1大窗取景器,在 Vitessa L型原来平滑的机身顶部安放了一个突出的取景器窗口,以改善取景效果(图12)(注释2)。这款设计虽然并不复杂,Vito BR 的取景系统也是现成的,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就夭折了,因为这时仅仅改进 Vitessa L型的取景器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Vitessa L型设计团队面临的是更为紧迫的形势,他们必须直面那些咄咄逼人的对手,对 Vitessa L型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图12)配备大窗取景器的 Vitessa L改进型并没有推出

战后35mm规格胶片开始流行,以莱卡为代表的旁轴135相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莱卡相机能够方便地更换各种镜头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拍摄对象的需要,特别是莱卡M系列在1954年出现,为整个使用35mm胶片的小型相机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这款相机使用卡口驳接不同焦距的镜头,明亮的取景器中带有不同焦距的取景框,超长的对焦行程能够实现更为精确的测距结果,快速的扳手卷片甚至能够达到每秒两张的拍摄速度。所有这些指标都超过了 Vitessa L型。以莱卡品牌为首的众多竞争者已经能够为自己的相机配套全系列的驳接镜头,如何让 Vitessa 能够迎头赶上?让 Vitessa 能够更换不同焦距镜头成为当务之急。

1956年,能够更换镜头的 Vitessa T 型相机终于面市了,它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有的双开门伸缩皮腔设计改为固定机身设计(图13)。相机的其它部分与 Vitessa L原有型号几乎没有做任何改变。它通过特有的 Vitessa 接口驳接几种不同口径和焦距的特制镜头(图14)。福伦达为这款相机专门开发了四款镜头:35mm Skoparet f/3.4、50mm Color-Skopar f/2.8、100mm Dynaret f/4.8和135mm Super Dynaret f/4。匆忙应战的福伦达来不及对 Vitessa T的取景器再做出相应的改变,它不得不用外接取景器来满足不同焦段镜头的取景要求(图15)。仅从这一点上看,Vitessa T在技术上就比能够在取景窗内显示不同焦段信息的莱卡M系列差了一大截。

(图13) 固定机身配备Color-Scopar f/2.8 口径镜头的Vitessa T型
(图14)特有的Vitessa接口,只能接驳为Vitessa T特制的几款镜头
(图15)更换镜头后只能外接取景器取景。

丢掉了双开门的 Vitessa T型也同时失去了原来优雅的身段,原本纤细的机身好像增加了一个突出的肚腩,加上镜头后变得体态臃肿,没了便携的优势。与同类相机比较,除了那根立杆再也没有什么其它的特色。为了实现能够换镜头的目标,它失去了太多(图16)。快速的设计变革并没有带来期待的回报,Vitessa T型只生产了42,000台,这个成绩与带有双开门的那些机型相差甚远。更为致命的是改型后的 Vitessa T 与福伦达自己的至尊系列(Prominent System)相机撞到了一起。

(图16)双开门的 Vitessa L型与能够更换镜头的 Vitessa T型的比较。

福伦达的至尊系列相机从原型机开始就是能够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1950年面市后逐渐完善,镜头和配件都很丰富,并且已经有了自己忠实的用户群.能够更换镜头的Vitessa T与至尊系列在镜头焦段上是完全重复的,但是两个不同系列的镜头因接口不同而不能互换,福伦达的粉丝们在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体系面前犹豫不决,特别是已经拥有至尊型的用户很难再做出购买 Vitessa T 的决定,因为他们必须重新购买所有配套镜头。在继续开发新一代机型时,福伦达面临着痛苦的抉择:在这两个系列中不得不放弃一个。最后,开发较早、相对成熟、更受用户喜爱的至尊系列得以保留。整个 Vitessa 系列,包括双开门的所有L型和固定机身的T型都在1950年代末停止生产。到1960年代末期 Vitessa 的名字又被重新启用,不过新的相机已经完全是另外的模样。

具备更为优秀配套镜头的至尊系列在1959年就推出了带有快速过片扳手和带有不同焦距内框大取景器的至尊 II 代(Prominent II),但是至尊 II 代也没有改变福伦达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的命运,只生产了几千台就停产了。在莱卡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福伦达选择了退却,从此再也没有开发过新的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产品。六十年代初期,福伦达的品牌早已成为蔡斯伊康公司的一部分,但是仍然保留了相对独立的设计团队,能够以福伦达的名义开发自己的产品。为了追赶单反相机的潮流,福伦达的设计师们很快又蜂拥奔向福伦达单反相机的开发,为品牌的延续开始了另外一场生死之战。

注释1: 图8立杆的工作原理图引自英文版《福伦达相机收藏者手册》, Terence Sheehy,第四版,2000年。
注释2: 图11 配备大窗取景器的Vitessa改进型图片引自德文版《福伦达报告》第一册,Claus Prochnow,2003年。

本文照片都来自于个人收藏。未经允许不得引用,违者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特的构思 新颖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