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11月23日 晴)

图片发自App



      中西哲学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哲学注重人文思想的探索,西方主要专注自然科学的研究。因此,在哲学思维方式上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大概可用三个方面来描述。

      其一整体关联。中国人非常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认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个体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同理,只有把个体、部分放到整体中去,部分和个体才能凸显他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中国人喜欢太极图,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彼此不分,互为关系,彼此就是一个整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长阴消,阴消阳长,互为根又彼此不能分开。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关联的思维方式。古人认为,无论现象有多复杂,都能找到其中的共通之处,此即为古人所说之“道理”,道理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体现了一体即整体的思想。总之,古代中国各个具体的学科并无细化分开,每个学派都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例如,儒家就将诗教、礼教、理学三者合为一体,儒家思想包含了艺术、宗教和哲学。这种整体关联的哲学思维特点,所积淀下来的社会实践也必然是一个综合、系统的整体。

      其二动态平衡。中国传统文化有中庸之道,中庸即代表平衡、适度。为什么强调“中”呢?因为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不让其偏差,就要做到恰到好处,既不过,也没有不及。当然,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衡,它需要在变化之中保持平衡,因此,它是相对的,随机进行调整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好比我们身体,所处的环境时时发生变化,我们便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身体,以协调身体内部的阴阳关系,避免偏离中道,落得疾病,这就是中医的理论。中国哲学关注人,而人所处之世界瞬息万变,不像物质世界是静止的,这便决定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须要用动态的方法来整体把握。这种思维方式较之于西方研究自然科学,注重个体的思维方式分别极大。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确需要两种思维的互补。

      其三自然合理。中国文化注重顺自然求合理,“自然”是指自然而然;“合理”即符合最初的状态,符合事物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就是“天道”、“天意”、“道理”。自然合理就是中国的科学思想,它要求一切都要合乎本性。此种顺其自然的思想,适用于一切方面,包括人、社会和自然。如果不顺应自然,人、社会、自然都会出问题。我们要在顺应自然的动态过程中,去保持各种关系的平衡,包括人和自身、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平衡。自然合理就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而事物自身都有其个性和特殊性。因此,顺其自然的哲学思维又衍生出尊重个性这一合理的思维特点。它不是用统一标尺去看待某个具体的事物,这种思维方式符合该具体事物的特性。西方的哲学思维则相反,他们认为科学的才是合理的,而所谓的科学依据则是事物的普遍性。此外,东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是迥然有别的。

      概言之,从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可以推导出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世界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因此只有达到自然合理才能符合每个具体事物的特性。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哲学思维的底蕴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新录(11月23日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