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读诗,人间烟火,阳光里晾晒记忆:灵象寻数回,四气平运散

流年如梦,浮光掠影。今日又逢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脑海里忽然悠起一些琐碎印象。那个时候,居住村子里,每每冬至时节,母亲就会到菜园子里,拔回几个红皮萝卜,悬挂在房檐下面。那红皮萝卜经过严霜“摧残”,成为“酒精”考验的食材,生吃起来,真正是甜薄脆。“咯嘣”,咬上一口,“咯嘣咯嘣……”再也停不下来。

时光真是不经用的东西,就像有些娇嘀嘀的小姑娘,被人轻轻地数说了两句,立马气乎乎地跑掉,任凭三请四哄,却是再也不愿回来。幸好有些东西是美好的,虽然饱经风霜洗礼,仍旧可以像美酒陈酿,泛起诱人滋味以供品尝。或甜或酸,是咸是辣,全看个人喜好。你所选择的,就是你的命中注定。

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夜间最长。自然界里的诸般现象,多像生命的律动,命运的轮回,人生的起伏,记忆的浮沉。沉寂在脑海深处的,躲避在黑暗底层的,总是保留着最终的大多数,而能够敞亮的,只占一小部分。或许,就连上苍也不忍,所以才会给予记忆自由选择的权力。

冬至习俗,当然最喜欢的是吃饺子。饺子又称“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泛传播。以官家身份做医家事业,张仲景的博大胸怀一般人难以企及,把儒家悲天悯人的思想阐释得淋漓尽致。

有关冬至的记载,已经有悠久历史,而历史是神奇的,它愿意保留大小事件和人物。在《逸周书•时训》中有载:“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其中对大自然的观察,何等入微,细致处令人惊讶。人与自然,不说天人合一,至少完美和谐。

今天阅读的这首《冬至诗》,出自魏晋时期人李氏,事实上可算作无名诗,作者详细情况一无所知。但诗中散发出来的人间烟火气息,非常浓重,仿佛阳光下晾晒着的记忆,永远那么甜蜜,永远那么温馨。

《冬至诗》

【魏晋】李氏

灵象寻数回,四气平运散。

阴律鼓微阳,大明启修旦。

感兴时来兴,心随逝化叹。

式宴集中堂,宾客盈朝馆。

本诗大量运用中华古典传统文化概念,极其细致地描写气候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景象,细数面对冬至节气运转时候的感怀寄兴,以及人们在节气里款待宾客欢庆时刻的祥和气氛,从而为我们留下一幅充满了愉快欢悦的“冬至嘉庆图”。

首句“灵象寻数回,四气平运散”,灵象,上天所显示的景象,多指日月星辰的运转,古人常用来占卜吉凶,晋张载《秋诗》写道:“灵象运天机,日月如激电”,便用此意。四气,指春夏秋冬四季各自的气候特征温、热、冷、暖,如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诗:“蓊郁三光晦,温暾四气匀”。

在诗的开头,诗人首先描写眼前所观察到天象和物候:天上的日月星辰,按照时序规则,正常运转,慢慢地不停轮回着,而人间气候明显,一年四季,循规蹈矩,各自变换,平衡过渡,以免产生差错,导致天气突变,灾难降临。

二句“阴律鼓微阳,大明启修旦”,阴律,指阴气,“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骆宾王《晚泊江镇》诗:“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微阳,意阳气初生。大明,指太阳,“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易·乾》),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诗:“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

承接上端内容而来,如果说开头是大而化之,那么至此则是细腻地刻画,一点点的把细节给展示出来:在充斥阴厉寒冷的空气中,如果小心仔细地感受,便可以觉察到丝丝缕缕春阳气息在孕育着,一元复始,旭日东升,璀璨的霞光就会照亮整个天宇。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

三句“感兴时来兴,心随逝化叹”,诗人回归自身,感物寄兴,抒发面临季候变迁之时的心理触动:看到景象的美好,心境自然而然生发出愉悦,感受到四季交替,花木枯荣,油然而生喟叹,禁不住追忆似水年华。

尾句“式宴集中堂,宾客盈朝馆”,式宴,亦作“式燕”,宴饮之意,出自《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唐代苏瑰《兴庆池侍宴应制》诗:“金阙平明宿雾收,瑶池式宴俯清流。”在最后,诗人用热闹的人间场景结束全诗,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古代的冬至,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冬至》中,就曾有详细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人情味道充足而丰富,即使千载以来,仍然弥漫着足够多的余韵,使人心醉神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至读诗,人间烟火,阳光里晾晒记忆:灵象寻数回,四气平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