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学习到失败是他的行为的一种可能后果,但并非不可挽回的灾难?
怎么让孩子学会从困难中汲取教训,而不是得出最好不行动的结论?
孩子面对失败和成功是什么样的反应?
҉
“除了智力与勤奋刻苦之外,还有三个关键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自尊、情绪稳定性、接受失败的程度”,这个内容来自我的一次初中家长讲堂课程。孩子的学业成绩自然是父母关心的大事,但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孩子的能力发展,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当今的教育体制、社会教育观念,注定了学校里存在竞争和攀比,学业失败导致孩子痛苦烦恼,不知不觉破坏他的自尊。根据孩子自尊水平的高低,可以预测孩子遇到学业上的困难时会采取什么应对策略:高自尊的孩子一般会采取适应的行为,如积极面对现实、主动寻求支持、对未来比较有信心等;低自尊的孩子往往采取低效的态度,宿命论,逃避问题,对未来看法消极等。
低自尊的人遇到困难或挑战一般表现出两类行为或态度:一类是自伤性行为或态度,表现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失去信心。另一类是自我中心的行为或态度,主要指向他人与环境,表现为不负责任、冷漠、敌视、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自尊水平过低,会出现“保护栏”效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低自尊的人可能抱怨试卷问题、抱怨老师问题等,或失去信心、心理崩溃、无法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水平与学习能力,以至于对如何改善学业成绩不能作出恰当的反应。
自尊不足甚至缺乏,人就无法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不能适时恰当地对环境的要求或事件做出合理反应,无法及时缓解生活中的基本焦虑,一言以蔽之,人就无法正常地进行社会生活。
֍认识自尊
自尊,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或者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自尊,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
每个人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自我价值感越高,自尊水平越高,行动力越强。自尊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缓冲基本焦虑,自尊驱动人去追求和呈现一种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自尊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如何看待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与贡献?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貌?学校和班上的同学喜欢我吗?我有很多朋友吗?我的行为是否符合规矩?是否被他人视为可靠的人?我的成绩还行吗?如果这些方面,在自己和别人眼里的评价是不一致的,自尊心则会失衡,引发内在情绪冲突。
自尊的内核是自信和自我肯定。自信,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的场合采取恰当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非常自信,那么他会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他将发展成为一个心态积极的成人,在他身上能感受到坦诚、责任感、豁达、勇敢等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不自信,在他的身上可能会存在怀疑、胆怯、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意味着没有相应的能力面对挑战。
自我肯定,是指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愿望、感受的同时又能尊重别人的想法、愿望、感受的能力,它是可以不带挑衅的说“不”,是不带歉意地去要求某件事情,是面对批评冷静地回应等。自我肯定可以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提升自尊感,能勇敢地、积极主动的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提升孩子自尊的误读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认识到提升孩子自尊水平的重要性。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无差别的赞扬、快乐小贴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这些可以是好玩而无害的,但如果因此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自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这样的认知,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学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孩子今天被赞扬感觉很伟大,一旦犯了错,遭遇到批评或否定,自尊瞬间便烟消云散。
家长在对一些概念与教育思想并不理解的情况下用到孩子身上,这导致他们曲解了一些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赢了”孩子——用控制、诱导、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情况都极大的挫伤孩子的自尊。惩罚孩子,或者用不恰当的语言否定孩子,会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造成巨大的损伤。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但却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冒险,他们在大人的责备、否定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就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对于自己的现状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那么就无法做出恰当的行为。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他们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而且他们对于如何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抱有错误的信念,在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失望、无助的信念。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机会,允许孩子失败,让孩子自己学会适应,这样他们才能知道如何应付生活中的跌宕起伏。
֍影响孩子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①温暖、关爱,积极接纳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经常听孩子谈他的世界,对他做的事情和他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真实的兴趣,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等活动;②严格要求且要求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③民主,对有关孩子事情的决策,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耐心听取他的意见。④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接受失败,面对失败不崩溃)。⑤让孩子感觉独一无二。
因缺乏家庭的爱而导致孩子缺乏自尊是最难补救的,精神治疗师把这种症状称之为人格障碍,这样的人一方面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无法与他人成功建立人际关系。
2.同伴关系因素,建立友谊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
֍父母对孩子自尊的滋养
父母要教会孩子拥有融入社会的能力,即在群体中感觉自在,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夸口也不咄咄逼人,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这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孩子要学习到失败是他的行为的一种可能后果,但并非不可挽回的灾难;孩子需要学会从困难中汲取教训,而不是得出最好不行动的结论,以及面对失败和成功应该做出恰当的适应性行为。
当孩子评判自己并表现出怀疑和抱怨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体会所发生的事。首先,就这些问题主动与他沟通,表现出兴趣,倾听他的疑虑。让孩子习惯寻求这种支持——与身边的人探讨自己的困难,获得有用的信息或积极的情绪反馈;其次,家长要将自己的建议与经验分享,可以帮助他相对地看待自己的忧虑。
当家长帮助孩子提升他的自尊时,避免过度干涉,不要急于插手干涉他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家长则留意孩子所面临的困难是否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在探寻孩子内心的想法时,记得适当时候要懂得退让,强迫孩子说出他心中的疑虑,反而会降低他的自尊,破坏他的完整人格和心理自主的感觉。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家长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管理和面对,孩子会观察且学会。如果父母自身有自尊的问题,却想改善孩子的自尊,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并缺乏说服力。不要采取情感要挟的方式,当孩子有不适当的行为,不要以不爱他来威胁他改正;也不要以爱的名义否认孩子身上的问题。
一个自尊平衡的人,是自爱的,内心有一种力量——一种面对挫折心平气和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尊重自己,听从内心的需要和欲望,这种状态会让人对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有愿景,反过来也会对自信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失败没有过度的担心,也不过度害怕别人的评判,能够采取积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