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节课,我们讲到了角色如何影响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又是如何通过识别关系的语言,沟通彼此的角色信息。可是,这种角色的分配是怎么完成的呢?为什么我们明明在扮演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角色,却仍然无法做出改变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思考角色的分配。我们要从系统的视角,来讲讲关系的互补。
角色是系统逐渐生成的
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他的老师,心理咨询大师米纽庆的故事。有一天米纽庆带太太去和同事们去聚会。他看到太太在和一群同事谈笑风生,讲了很多有趣的笑话,这些笑话连米纽庆都没听过。他很吃惊,从来没发现太太居然还有这种讲脱口秀的才能。
从那之后,米纽庆在反省,为什么他从来没有发现太太有这一面呢?原因很简单:太太从来没在家里表现过这一面,她没什么机会表现。这么多年,太太辅佐他的事业,相夫教子,实际上是埋没了自己的一些才能的。她为婚姻做出了一些牺牲。
婚姻的一个事实是,因为结婚,每个人都需要在婚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让这个家庭顺利运转下去。有些人成了面子,就有些人成了里子。婚姻是有牺牲的,这就是一种互补。
正如婚姻一样,我们每个人也总是属于某个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可以是公司、家庭,也可以是社会。这个系统要运作起来,就需要不同的角色。所以有些人当了面子,有些人当了里子,哪怕百般不情愿。
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角色是系统运作时逐渐生成的,而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举个例子。家里很乱,儿子和丈夫却都在玩,妻子呢,虽然下班很累了,却会去收拾。妻子觉得,是儿子和丈夫不收拾,所以她不得不去收拾。可是也正是由于她会去收拾,儿子和丈夫就可以忍着不用收拾。这就是妻子在家这个系统里所扮演的角色,是家里三个人共谋的结果。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面。妻子总是干活,心里会有怨气。她就会有很多的抱怨和控制。这种抱怨也许就让儿子变得反叛,让老公变得疏离。这时候,他们更想不到要为妻子做点什么了。而妻子呢?就会更抱怨,觉得自己为家付出这么多,可是不仅没有什么回报,老公和孩子还不体谅自己。
从个体的角度,也许你会说,这是一个控制的妈妈,她心里有很多的不安全感。可是从系统的角度,你就能看到,无论是妈妈的劳累,还是妈妈的抱怨和控制,都是系统运转的结果。是这个系统,让妈妈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又限制了她的行为。虽然身处关系中的自己也很痛苦,很想改变,但因为系统运转的需要,他们自己也很难改变。这就是系统中关系的互补。
什么叫关系的互补性呢?
我的老师在上课时,用了东方的阴阳哲学来帮助我们理解。她说: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是一个拼图,是他们把彼此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来完成系统这个大拼图。这种互补性很像中国人说的阴阳,它们看起来彼此对立,但又是矛盾统一的。
就像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果你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好的,你同时也确立了什么是不好的;你说什么是美的,那你也同时确立了什么是丑的。
系统里所谓的角色好坏,都是相互造就的。
三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现在,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观察到的三种典型的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第一种,就是在家里或者团队里,一些人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就会变得特别不能干。
有一种爱,叫做“照顾得你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一句玩笑话,可在关系中,也是真的。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焦虑的妈妈,她让我想办法帮帮他们家的孩子。原来他们家孩子大学刚毕业,她就托关系给儿子找了一个工作。可是儿子嫌工作太远了,去了几天就不想去了,现在成天在家打游戏。她担心这样下去,儿子就要废了,到处替儿子去找工作。
这是他们家长久的模式:妈妈总是操心着儿子的事,久而久之,儿子自己就不操心了。可是,两个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角色。在这样的关系里,儿子和妈妈有一个潜在的共识:儿子就是没什么能力的,所以才需要妈妈这么操心。我就跟妈妈说:“你去跟儿子说,如果他需要你帮什么忙,你会力所能及地去帮他。如果他不说,那你就假设他不需要。”
我说,这对你来说也不容易,你要克制自己帮儿子做事的冲动,克制自己对儿子的担心。可是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主动权还给儿子。那个妈妈听了我的话,真的这样去跟儿子说了。过了段时间,儿子就自己出去找工作了。
第二种,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原来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这个单位不大,就五六个人。他的老板,是个焦虑的中年女性,很控制,骂起人来毫不留情。而手下这些员工,也都对老板唯唯诺诺。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觉得自己做好事就行了,所以也没太在意。谁知道去了以后,公司的人好像都在针对他,他做什么事都会被挑剔指责,让他产生了很多的自我怀疑。后来实在受不了,他就离开了。离开以后,那个单位又新招了一个人,还是做什么都不对。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新招的员工也离职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老板的焦虑,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员工。可是他们不敢反抗老板,所以每当有一个新员工进来,他们就会把这种焦虑投射到那个新员工身上。这个新员工,就成了系统焦虑的替罪羊。可是,那个惹事的新员工离职以后,他们这个系统就能很好地运作了吗?那也不行,有可能,这个系统里原来的某个员工,会开始让大家看不惯,成为焦虑的发泄口;也有可能,这种强烈的焦虑,会最终指向老板,形成员工和老板的对抗。
这时候,系统就会重新分配角色,来达到新的平衡。
再比如,我有一个高三的来访者,在准备高考的阶段,忽然抑郁了。父母很着急,到处为她奔波,后来就到了我这里。有一天,这个高三的学生跟我说:“如果不是我生病了,我就看不到已经分居的爸妈一起为我奔波。为了看到他们在一起,我宁可自己病着。”你看,如果系统运转不灵了,孩子就会通过让自己生病,来让系统继续运转。这也是一种互补,无奈的互补。
第三种,常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角色的错乱。
简单来说,就是系统中的某些人承担了其他人该承担的角色,并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错误的角色和位置上。
前段时间,我观摩了一个个案。儿子有多动症,爸爸妈妈都很着急,所以从很远的地方来找心理咨询师看。在咨询室里,咨询师问爸爸妈妈发生了什么。爸爸就开始指责妈妈,说自己在外面做生意,家里比较忙,让妈妈专职带孩子,谁知道妈妈还没有带好。
而且现在孩子不听他的话,只听妈妈的话。妈妈就在旁边看着儿子不说话。可是,过了一会,儿子忽然就紧张起来,他对妈妈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并跑过去抱妈妈了。这时候,咨询师和爸爸才发现妈妈哭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场景,却深刻揭示了这个家庭在角色上的互补性。爸爸指责妈妈,妈妈会伤心,而妈妈一伤心,儿子就会跑过去安慰妈妈、保护妈妈。他来保护妈妈的时候,妈妈的情绪又会深重地影响儿子,让儿子的问题加重。儿子问题一加重,爸爸更加上火,更加容易指责妈妈。
所以这样的互动模式,就固定了三个角色:指责者、安慰者和受害者,让三个人都没法动弹。
这样不健康的关系互补要怎么改变呢?系统的改变,常常不是一个人的事。
爸爸需要重新靠近妈妈,让他能安慰妈妈,妈妈就不需要儿子安慰,就不会把焦虑传递给儿子,这样儿子的症状也会减轻。儿子的症状一减轻,也许爸爸的心情就更好了。
在课程的最后,让我们重新来思考一下,不健康的互补关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人是有很多可能性的。而互补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固定这些角色,抹杀了人更多的可能性。这会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失去改变和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在一段良性的互补关系中,恭喜你。如果你在一段恶性的互补的关系中,那你就需要换一个眼光重新看待这段关系。
你要思考:为什么你会在这样的角色和位置?而你,是否一定要承担那个角色?
关于怎么改变,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在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们也还会讲到。但是在这里,我只想说:对于关系来说,改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某一个行为,你知道从改变某个行为开始,你就在重塑一个系统。当你有所改变的时候,这个系统会产生一定的混乱,你会受到很多阻力。
但是最终,这个系统会从混乱,达到重新的平衡,一种有更多可能性、更多弹性的平衡,一种更利于系统中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平衡。
今日得到
1、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是一个拼图,是彼此相互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来完成系统这个大拼图——看起来彼此对立,但又是矛盾统一的。
2、三种典型的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第1种,就是在家里或团队里,一些人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就会变得特别不能干;
第2种,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第3种,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角色的错乱——就是系统中的某些人,承担了其他人该承担的角色,并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错误的角色和位置上。
3、系统里所谓的角色好坏,都是相互造就的;系统的改变,常常不是一个人的事。
4、对于关系来说,改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某一个行为,而是从你改变某个行为开始,你就在重塑一个系统。
5、不健康的互补关系,会通过固定这些角色,抹杀人更多的可能性,会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失去改变和成长的机会。
思考与行动
最后,我想给你留个思考题:请你找一段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分析一下你们的角色是如何被固定下来的。如果你有成功改变的经验,也欢迎分享给我。
之前践行群的关系我就有不舒服了。因为这种关系属于不健康的互补关系里的第1种:就是在家里或团队里,一些人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就会变得特别不能干。
我是主动承担起践行总方向把握、挑选践行项目的。后来又给自己加了每天的功课检查和纠错,再后来又开始维持群规群纪:伙伴是否按时按质按量打卡、违规时的处罚提醒、乐捐催交与分配……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自己好像是践行群的“老板”,其他伙伴只是这里的员工,被动且不太快乐地完成践行任务;看到其他人违约不会讲;不会主动发起关于学习的讨论;其他人的功课若跑题、敷衍就像没有看到一样(可能有时候确实没有看)……
在这段关系里,自己感受到了不舒服,尤其以那日打体重+饮食卡违规我维持纪律时达到顶峰。那个事件让我很生气很委屈,有了一种“人多就有理,人少就无理”的感受,而且明明我是在做一件维护群氛围的事情,怎么到最后我能了恶人,成了死板不通人情不灵活处事的低情商人了呢?当时真是想退群,想离开这种让我爱不起的系统。
但随即我就想,我当初为什么来这里?为什么我要用别人的错误来处罚自己?我已经感受到不舒服了,我是否可以在不退群的情况下让自己舒服起来呢?然后调整关注点,把自己从组长/大姐/教练的位置,调整成陪练/伙伴的位置上——我只管做好自己,适当提醒伙伴,至余伙伴最终要怎么做,如何自我成长,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结果负责。想通后,就这么调整心态了,心情一下就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