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话出自《道德经》第74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斵。夫代大匠斵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今译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亡来恐吓他?如果使人民真的畏惧死亡,对于为邪作恶的人,我们就可以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

经常有专管杀人的去执行杀的任务。那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执行杀的任务,这就如同代替木匠去斫木头一样。那代替木匠斫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我读经典

当人民被逼入绝境,无以为生的时候,死还有何惧?如果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谁又能不畏惧死亡?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如果仍然有为邪作恶之人,那就严惩不贷,为非作歹的人就少了。

为什么老百姓不怕死?要起身反抗了,为何要反抗?因为统治者行事背离了“道”,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百姓为了生计就不再畏惧死亡,这时候统治者再拿死亡来恐吓他们,还有何意义呢?如果使老百姓生活安逸、富足,那百姓就不会去冒死亡的风险了。

比如有的公司就是如此,领导心中只有自己的私利,不关心员工的利益,就想我怎么多采用点措施,制定一些制度出来,只要员工犯错我就扣钱,或者业绩不达标我多扣点,这个月给你扣掉两百,下月又被扣一千元,你还必须心服口服,说不出什么理由,因为制度就这么制定的。

因为领导就想怎么去节省开支,公司文化就是竞争文化,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互相PK,你干掉我我干掉你,你输我多少钱,我赢他多少钱,所以员工之间总是冲突不断,不为别的大事,可能就为了一个客户资源掐起来了。这公司一直也能运转,但很多年都没有一点儿发展,还随时处于摇摇欲坠的边缘。最终多数员工什么态度?那你罚吧,给我罚这么多也没剩下什么钱了,那爷不干了,这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另外,在公司内部,每个部门应该各司其职,都有部门领导带着大家做好本职工作,公司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可有的老板,他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喜欢夸耀自己的本事,没事就到处看一看,指点他们这个不行,那件事应该怎么做。总之事情不分大小,什么都管,连惩罚员工都要亲自监督。如此,那还要部门领导何用?他们的尊严何在?以后怎么去开展工作?所以很多老板就容易犯这个错误。

如此一来,公司必定要出现混乱,因为每件事都觉得老板会来干预,那就再等等消息,等老板发表意见再说,所以很多事就无法及时作出响应。可一旦听从老板的安排,因为他对部门具体的事情不那么清楚,若是出了什么纰漏,老板就会责怪部门领导玩忽职守、能力不足,逐渐的这公司运转就一团糟了,这叫“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矣。”你越俎代庖,就如同那代替木匠斫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人的生死本是顺应自然的,如庄子所说的“适来,时也;适去,顺也。”人的生,适时而来;人的死,顺时而去。人生在世,理应享尽天赋的寿命,然而极权者只为了维护一己的权益,斧钺威禁,私意杀人,使得许多人本应属于自然的死亡(“司杀者杀”),却在年轻力壮时,被统治阶层趋向穷途,而置于刑戮。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解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