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学院的学习记录
王波老师:我们身边是否有些父母,家有青春期的,会说现在的孩子好难沟通,爱搭不理,总对抗?
这很常见!怎么样做上瘾的父母呢?
1. 亲子关系要好,高质量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一起成长。0-3岁保证温饱同时给到爱。3-7玩伴的陪伴,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7-12教练角色,探索各种能力的基本功。12-18对孩子充分放手。
2. 父母与孩子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父母保持学习,保证跟孩子有效沟通。相互学习。
3. 孩子需要时给予引导。孩子是树,家长是土壤。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孩子能更好成长。
孩子成长中有很多问题和困难,带着爱,理解,肯定,接纳,支持鼓励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孩子只要充满爱,内心才有勇气。父母带着觉察,肯定孩子。
张培: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对你上瘾,是对人还是对所做的事情呢?
平时怎么做父母的呢?大宝小的时候,我最会数数,数到3,孩子乖乖听话。这是控制型妈妈。我的朋友,孩子哭时说让他哭一哭,哪怕撒泼打滚,放养型妈妈。
有二宝后会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注和在意。奖励吃的,贿赂型的父母。
低估孩子的感受,消极对待,比如不许看电视等惩罚型举动。
1. 情感引导,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聆听孩子,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2. 二级反馈:做对的事情的时候,珍惜时机告诉孩子是对的。增加孩子的自信。
3. 做法:回到开头的问题:让孩子上瘾的是父母的状态。孩子对父母的感知是每个当下,做真实的自己。
比如引导孩子看书,自己也要看。陪孩子一起玩。
停下头脑中对孩子的评判,挡住批判孩子的嘴巴。
茉莉老师:孩子对手机上瘾很头疼。
高考结束走的孩子报志愿唯一想法就是离父母越远越好。
父母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社交等,但孩子却受够了。当一个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的是最相信的人。
孩子对手机上瘾是有原因的。家长批评苛责孩子,考试拿班上孩子做比较,让孩子没有价值感。手机游戏会及时肯定表扬孩子,给试错的机会,有安全感和成就感。家长给不到的,手机游戏给到了。我们要向手机学习,给到孩子足够的心里滋养。输入正能量,被信任被尊重。
父母给不了孩子的,做到自爱自重。相信孩子,信任尊重孩子。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敢于接受挑战。能激发孩子内驱力。
傅园慧:父母的鼓励成了最重要的来源。
郑渊洁也是因为父亲的的鼓励成为童话大王。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
会有很多的责任感,更有勇气无所畏惧,带着智慧的爱才会成长。
父母不会下岗,做好榜样,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养分!取代手机虚拟世界的廉价短暂的快乐。
及时表扬孩子,当做朋友,给锻炼的机会,尊重理解,接纳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全情陪伴,爱孩子呵护孩子。
以孩子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做学习型成长型导师型父母。不指责不强迫不威胁不抱怨!
与其说让孩子上瘾,不如说对孩子上瘾,对孩子的成长上瘾。
刘纯燕:做让孩子上瘾的父母,让孩子有满满的爱。
自己的恋爱史是什么感觉?满脑子都是对方,心里很美好。充满了积极和自信,愿意为对方做所有的事!回想这种美好,交流的语言和做的事,20秒时间回想……
这种上瘾的感觉和经历,迁移到婚后生活和养育孩子中。拥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是孩子最大的财富。积极乐观和睦的家庭,影响孩子情商,带给孩子正能量。
语言的力量:比如孩子学习时跟不上,有挫败感。让孩子慢慢来?顺义自然?唠叨孩子不听话?不!思考什么样的话能激励孩子,适用句型: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比如:你年纪比别的孩子小,但是也能跟得上,因为你愿意自我思考 虽然你没上幼小衔接,但是你也能跟上,因为你会事先预习,用心思考
父母想想,有哪些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命令强迫,而不是从孩子角度出发。
父母改变信念心态,相信孩子,孩子才愿意相信父母。
唐芳老师:女儿快大三了,对于她的成长模式回放,像放电影一样。感叹现在出生的孩子的年轻妈妈,有这么好的时代和机会去学习如何让孩子上瘾。孩子成长有父母的身影。
成为教练型父母是孩子最愿意最愿意交流的对象。孩子遇到问题愿意跟父母交流。成长道路上,放下我是父母的这个架子,蹲下来跟孩子交流,倾听。小学时,坐着跟孩子沟通。初中,放下角色身段去沟通。
孩子小学之前自己不太合格,工作忙又无知。圈子也不太注重育儿。幼儿园都是家人帮忙,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尽量让孩子开心感受时光。小学时已经洗漱也会觉得很心酸。但是也没有跟孩子表达心疼。周末孩子回家,会问孩子一些情况,然后说一大堆。孩子喜欢看书,会用智慧启发自己并启发父母不用多讲大道理。
孩子中考给予足够的尊重。孩子择校选择私立,没有把她当小孩,当朋友让她自己去体验,看到学费厚厚一沓会心疼,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会想到如何更好的学习。考全校23名的时候,家长有了下次挑战考15名的要求,觉得很不应该。
不能太贪心,及时鼓励孩子。孩子越长大,越是在教会家长如何做父母。
给予孩子有效的支持和陪伴,给足够的尊重,相信孩子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孩子自己选择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她自己做了很多功课。家长给孩子更多的是支持,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也会及时交流反馈目前的困惑,现在看见及时调整,总比以后遇到来的强。
前段时间,孩子自己找暑期工,都是自己搞定。跟妈妈分享其中遇到的很多的坎儿,去工厂管理者不人性化的管理,上晚班不科学,而且对孩子们太苛责。孩子跟妈妈哭诉委屈,给她倾听和陪伴,让孩子设身处地的想自己会如何做。妈妈用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感受会遇到的一些事,怎么样慢慢放大自己的格局,从不如意中思考 ,让孩子对妈妈充满了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