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6)

101、认知需求:反应一个人从事和喜欢费劲的认知活动的程度的人格变量。

102、引发恐惧的沟通:通过引发人们恐惧感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态度的说服性信息。【如公益广告】

103、启发式系统性说服模型:说服性沟通改变态度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系统性的处理论证的优点,另一种是运用心理捷径(启发式)的方法,如专家永远是对的。

104、态度的预防免疫:通过让人们事先接触少量反对其观点的论证,使其能够对改变他们态度的企图产生免疫。

105、抗拒理论:认为当人们感到自己能够表现出特定行为的自由受到威胁时,一种不愉快的抗拒心态被激发,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实施受禁令威胁的行为来减少这种抗拒心理。

106、抗拒说服信息的策略:①态度的预防免疫;②警惕产品内置(指将一个商品放到电影、电视剧中);③拒绝同伴压力;④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抗拒理论。

107、态度的可接近性:某一事物与你对该事物的评价之间的联系强度,通常可以通过人们报告对该问题或事物的看法的速度来衡量。

108、有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对一个人的有计划性、有意的行为最好的预测方法是考察人们指向行为的态度(指人们对行为的特定态度而不是一般态度)、主观规范(人们对自己在乎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特定行为的理念)和知觉到的控制感(人们表现出某种行为的容易程度)这三个因素。

109、阈下信息:指某些不能被意识所察觉,但却可能影响人们的判断、态度和行为的文字或图像。没有证据证明广告中的阈下刺激对人们的行为有任何影响。但在控制良好的实验条件下,阈下刺激的这种影响是存在的。

110、从众:因为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111、信息性社会影响:他人的影响导致我们从众,是因为我们将他人视为指导我们行为的信息来源;我们从众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人对某种模糊情境的解释比我们自己的解释更正确,从而帮助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方式。

112、私下接纳:由于真诚地相信他人言行的正确性而顺应他人的行为。

113、公开顺从:在公开场合顺应他人的行为,但不一定相信他人的所言所行。

114、当情境模糊不清,选择正确答案或做出正确决策非常困难时,我们会从其他人那里得到需要的额外信息。当面临压力或者选择越重要,则人们越可能会依赖他人的信息和指导。

115、传染病:情绪或行为在群众之间迅速传播的现象。

116、群体心因性疾病:一群人身上出现类似但原因不明的症状。

117、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①当情境模糊不清时;②当处于危机情况时;③当别人是专家时。

118、社会规范:一个团体关于可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的内隐或外显的规则。

119、规范性社会影响:我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这类从众会导致个人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但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

120、社会影响理论:认为社会影响下的从众行为取决于三个因素,团体的强度、接近性和人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