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如唐诗,古筝似宋词。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说的是古琴。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说的是古筝。

        也许有人已经发现,我在描写古琴的时候,用的是唐诗;而在描写古筝的时候,用的则是宋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仅仅是为了点明这篇文章的主题吗?

        很多人都会觉得,古筝华丽如唐诗,古琴质朴似宋词。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一直觉得古琴含蓄蕴藉,像唐诗;古筝则婉转洗练,更像宋词。

        说实话,如果你有认真地去了解诗和词的区别,你就会发现,它们有着不一样的差异。诗讲究含蓄蕴藉,无论是音韵、格律还是对仗,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内容也比较雅正,多以家国情怀、山水风光、人生感叹为主;而词又称“长短句”,则讲究明白如话,和诗相比,它对格律和对仗的要求相对比较自由,内容不仅有家国情怀、山水风光、人生感叹,还有花前月下、男欢女爱和闺阁情思。

        诗和词的特点,在古琴和古筝当中也能充分体现,特别是在音色方面。古琴的音色中正平和、含蓄内敛,和唐诗的含蓄蕴藉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古筝的音色则是明亮婉转、清丽柔美,和宋词的婉约洗练非常相似。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将近五万多首的唐诗当中,光是和古琴有关的诗作就有1420首之多,而涉及古筝的诗作则只有40首。但是到了宋代,和古筝有关的宋词就已经达到183首之多,仅次于古琴和琵琶。由此可见,在唐代,文人更偏爱古琴,而古筝则是到了宋代才有地位和词的数量上的提升。


        还有一点就是,大多数的古琴曲都是源自于唐诗名篇,比方说大家非常熟悉的《阳关三叠》(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关山月》(源自李白同名五言古诗)、《欸乃》和《极乐吟》(均源自柳宗元《渔翁》)等等。而古筝曲则多从宋词当中汲取灵感,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蕉窗夜雨》就是源自于《全宋词》里的《浣溪沙》。

        由此可见,古琴和古筝就像唐诗和宋词一样,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各自的魅力,这不仅仅是音乐之美、诗词之美,更是文化之美、历史之美。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描写古琴的唐诗和一首描写古筝的宋词,在唐风宋韵中感受这两件乐器的独特魅力。



《船夜援琴》

(唐)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是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期间无古今。


《菩萨蛮·赠筝妓》

(宋)张孝祥

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

一弄入云声,月明天更青。

匆匆莺语啭,待寓昭君怨。

寄语莫重弹,有人愁倚栏。





阅读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5510340102xmzl.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琴如唐诗,古筝似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