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通常被孩子用来释放压力。当父母控制、打压、斥责和打骂孩子时,当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时,孩子的压力会再无形中增加,而这些源于父母的压力会促使孩子延长游戏时间以释放压力。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沈家宏
回看整个学生时代,发现身边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很多是家长管得越严,孩子就越叛逆。
不让孩子在家玩游戏的,孩子就上课的时候偷偷玩;不让孩子早恋的,孩子就越想找个男生相处一下;只盯着孩子学习的,孩子就越不好好学。
家长想问,我的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
孩子想说,我的想法怎么父母都听不到。
01 儿子想穿裙子,这个爸爸做错了吗?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爸爸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其实也不算是经验,更多的是分享了自己和儿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上小学的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和爸爸说:“爸爸我想穿裙子。”
爸爸有点诧异,对儿子说:“我们要回家问问妈妈。”
到家了,儿子询问妈妈可不可以穿裙子,妈妈也很意外,问儿子:“为什么想穿裙子呢?”
儿子说:“天气太热了,穿裙子一定很凉快。”
妈妈于是又对儿子说:“那你知道穿裙子上学会被同学嘲笑吗?你能接受同学们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么?”
儿子想了想说,“能”。
于是爸爸妈妈带着儿子去商场选购裙子,买了一条儿子相中的牛仔半裙,儿子很喜欢,说这个裙子很好看,一点也不娘。
第二天儿子开心地穿裙子上学,但迎接到的都是异样的眼光。第一道异样的眼光来自门卫大爷,然后是在门口值班的学校领导,询问他怎么穿成这个样子就来了;接下来不出意外,同学们开始讨论他,班主任也批评他并联系了家长。
放学后男孩很沮丧也很委屈,当父母询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的时候,男孩很难过说一点也不好。
妈妈问是因为同学的嘲笑吗?
男孩摇摇头,然后说:“同学们嘲笑还好,最让我难受的是男同学掀我的裙子;还有体育课上我明明已经换好了裤子上课,体育老师还就穿裙子的事情一直批评我。”
02 我同事骂男孩父母“混蛋”
你们听完这个故事,觉得男孩父母做得对吗?
我觉得父母很棒,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和孩子讲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哪怕碰了壁;我觉得男孩会在这次“裙装”事件中有所反思。
但我一个同事,听完就骂父母“混蛋”,说满足孩子穿裙子这不合理的要求就是傻x,这孩子在学校不挨欺负谁挨欺负?
他认为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因为家长看的一定比孩子长远,家长都看了风险,还鼓励孩子去尝试,这不是傻x吗。
我同事已为人父,而我未为人母,我对我的看法底气不足,但我依旧固执我见。
03 我对我的看法底气不足,但我依旧固执我见
这个想穿裙子的男孩并不清楚妈妈的询问,他并不了解要面对同学嘲笑的真正含义,男孩以为自己可以面对,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好准备。
通过这次的挫折经历,我想男孩以后再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更加充分的考量,而不是自以为的冲动。
虽然在学校男孩受挫了,但男孩也通过此事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对自己无条件的爱。这份爱是支持男孩度过这次挫折的精神支柱,同时也种下了以后将要面对所有未知困难的精神种子。
如果从男孩要穿裙子的时候就直接否定,说裙子是女生才穿的衣服,你穿裙子上学会被同学和老师当成怪物。
男孩是避免了在学校受挫,但也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我的需求爸爸不满足”的想法。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总得不到认同,自己的想法父母总是听不到,孩子就一定不想再听父母的了。这是报复心理,别说孩子了,成人也会有这种心理,既然你不满足我的需求,那我也不满足你的。
当然,孩子和成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孩子不敢直接说不,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就是绝对权威,吃喝用度孩子都要依靠家长,孩子很清楚自己无力反抗。
想要反抗又无力反抗的孩子,会怎么做呢?只有叛逆。
你不是想让我好好学习吗,你重视学习,好,那我就偏不好好学;
你不是不让我玩游戏吗,好,当你面我听话,我背后玩;
你不是不让我早恋吗,好,那我就早恋给你看。
你看,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真的是分不清好坏吗?TA不知道好好学习,不玩游戏,不早恋是好的事情吗?TA当然知道。
TA去做这些事情,就是因为想要反抗。
04 写在最后
题引中父母批评指责禁止孩子打游戏,反倒激起孩子打游戏的欲望,这里面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形成的逃避心理或报复心理。
一言堂的大家长式做法,想用自己的经验规避孩子的风险,但往往适得其反;倾听孩子的声音,满足孩子的需求,放手相信孩子能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小意外和小挫折,才是正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