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身边有不少相较于普通家长更认真,负责,爱学习的妈妈们,她们有的执着于倾听家庭教育类的讲座,讲座上会做一些家庭分析,因为触及到了当事人内心软弱的部分,把很多观者感动的痛哭流涕。美名其曰治愈原生家庭的问题;有的参加了一些培训,告诉你培养孩子的所谓正确的途径;有的参加读书会……我的微信群里就有一位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分享一些她认为对的教育观,但大多是转发时下的一些言论,尽管数量不少,但似乎也没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其实,家长有这样的教育意识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自身不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只是被一味地灌输这些可能只适用于当事人的教育理论,可能其并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观,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我们在吸纳别人的经验教训时保持警醒。

        有一次她分享了一个关于李玫瑾教授教育自己女儿的例子,大意是说:李玫瑾教授在女儿中学时,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提醒她说她女儿的数学成绩太差,150分满分只能考15分,这样的话可能考不上大学。李玫瑾教授对老师说:“历史上数学学得差的有很多名人。”李玫瑾教授针对女儿的情况有意送她出国,女儿后来没有出去,但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李玫瑾教授以自身的经验总结说: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心理培养包括对孩子情感,性格,观念,能力的培养。不逼孩子成长,要保持孩子心理的健康。虽然这个经验教训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总结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家长们一味地感叹别人教育的智慧而不结合自己所处的现实情况,那就有一些南辕北辙了。

        首先,我们确实不能唯孩子的分数而论。包括社会上一些教育专家也提出培养孩子可以培养偏好教育,突出孩子的长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必须在高中前将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所有科目均衡学好。否则,偏科太严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再一点,我们作为家长,自身可能并没有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的能力。我们不可能因为国内的应试教育压力太大而让孩子绕过高考,取得国外的高学历。很多人跟风说国外的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事实上,国内的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很扎实,实用和有用的。

        心理抚养确实比物质抚养更重要。很多家长因为自己担负着家庭支出的重担,所以缺失了孩子的童年。这就像一个穷人思维的闭环。疲于奔波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物质条件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什么算是刚刚好?好像没有人会有答案。有一位打工的父亲,别的工友在劳累一天后,会聚在一起打扑克,刷手机,而他会坚持与儿子远程语音或者视频,虽然人不在孩子身边,但是,他尽量让自己的爱不缺失,他的孩子因此拥有了父亲很好的陪伴。陪孩子并不是非得在身边,孩子需要的是大人心贴心的理解和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