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的朋友圈是我的能量汲取地,圈里多是做教育的大咖,有零星的做广告的,求点赞,发布负能量的,都会被我第一时间删除掉。每天留半个小时来浏览我的朋友发的朋友圈,每天都有新收获,我会收藏,会背诵,会记录,会点赞,会评论,感谢他们每天给我学习的机会,思考的方向。今天看到了深圳李祖文老师的一篇文章《我就是这样的人》,引发了我的同理心,依据他的思路,我也写写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有朋友好久不见我,一脸关切的问:“哎呀,这段时间很疲惫吗?” “不要太累了,搞得自己没有自己的生活!”很多熟悉我的亲朋好友也会劝我,“不要如此拼命了,有必要吗?”是的,我完全可以轻轻松松,我可以呼朋唤友,吃火锅,逛超市,选美衣,做美妆,我可以喝茶看报,按时作息,收拾家务,接送孩子,追偶像剧,刷抖音……我也很享受一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时光。但,“为什么要这样拼呢?”我也时常这样问自己。

我可能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或者是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解决,或者我体味到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折磨,我在试图“好为人师”的想法帮助谁,引导谁。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孩子的学习差异这么大?”。

“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环境,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这么大?”

我尝试无数种方法,或者访谈,或者观察,这个疑问不但没有消退,反倒是越来越压在我的心里。也许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与习惯以及自身的遗传素质,也许是我们的课程和教学。也许是老师的看待问题的态度,对教育的不同认知,学校校长的管理思路,着力点问题等,我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甚至讨厌学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呈现了“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兢兢业业的教书”的景象,教师的学习成了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呢?我想继续试试,或许很久很久,也未必能够弄明白,或者我已经明白了,很多人也明白了,但是无法更改,我只想去试试,能影响多少就影响多少吧!

我可能还不想“让身上所有的刺都退化”——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中年的老教师,也许自己太多所谓的成功经验左右着自己。如果想当然的安逸下去,就会不停的重复着一个个“套路”,虽然自己其实现在天天都沉浸在套路上,不过内心却盼望着有一天能够“跳出”这些套路。(引自李祖文老师原话)我深深知道,要想“跳出”习惯的套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要经历疗伤刮骨的痛,经历茫然无措的绝望的。所以我不管别人喜欢还是不喜欢,愿意看还是不愿意看,我都坚持着每天的思考记录,把它们放在微博上,放在空间里。我会告诉我的朋友说,我记录下这些东西,是为了当我老了,我曾经在不停的思考,为了改变一些能够影响我们的进步的事情,我也收获了老年后能记忆下自己年轻时候曾经做过的事情,给中年的记忆力渐渐衰退的自己看的。因为我知道,我不像年轻时那么敏感,我需要随时记录下自己每天灵光一现的想法而已。

年少时,大多时间放在了如何玩,如何让自己快乐的享受,那个时候,有饭局就去,有聚会就参与,有远行就跟着,到了这个年龄,却愿静静呆着,看着书,看着孩子,深度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常常想,自己怎么就不能从20岁就如此的,所以我拒绝能拒绝的饭局,利用自己所有的碎片化时间,去阅读,去运动,去学习新的理念,去写作。是的,就是觉得不能让自己“未来再后悔”,不能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未来,不要年复一年的重复生活,不要再让自己迷茫的东西做错的事情重复了。机缘巧合,让我有机会参与写过两本书,虽然那些时间与过程不堪回首,那种不得其解的困惑和迷茫让自己痛苦不堪,结束后,再去审视,感觉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重新来考量与调整。深深自责,深深的惭愧。如今,我再努力做调整,争取做更多的,保证给更多的人一些有益的引导。

我,仍然会这样子,继续保持自己对于教学的敏感;继续保持对于教学的疑问,继续保持影响一些人的赤子心,继续保护自己身上的“刺”。

我依然没有时间和密友们有太多的时间吃饭,聊天,但是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简约则长,浓烈则短。我用真心待你,但并不执着于你,你我活在缘份中,而非关系里……

我依然没有大把的时间去陪伴我的孩子,但是我坚信他们看到妈妈努力和正直的模样是会模仿的,因为父母努力的样子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依然会把时间放置在教室里,放在学习的路上。因为越来在越举得自己的学识太浅了,不学根本是寸步难行。

我依然会加班,会熬夜,但是我更会锻炼,让自己每天斗志昂扬,精神焕发,很多时间我们就是活在自己的精气神里。

我就是这样的人,依然如此。我就是这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