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行走在最美的春光里

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了,春光明媚,鲜花盛开,正是踏春的好时候。特选了几首诗,供大家诵读,看看这些诗符合你的见闻吗?

1

新城道中(一) (宋)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简析:

1073年的春天,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出巡地方属县新城(属今天的浙江富阳),一路上饱览了春色,看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作者内心非常喜悦,于是就用欢快的笔调记录了自己路上的见闻和自己愉快的心情:

东风好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去,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的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要去春耕。

东风吹去乌云,送来晴天,白云似棉帽,太阳如铜锣,花含笑,柳多情,人们忙着春耕,这是多么惬意的意象啊!

2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简析:

这是一首感伤的诗。作者借梨花自喻,含着淡淡的忧伤。这首诗写于1077年,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在地方为官。1077年春天,苏轼调离密州,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接任密州知府的孔宗翰,此为其一。

诗的大意为: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你看东栏那一株如雪的梨花,它怅惘地开在这东风里,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啊。

苏轼一生,恰如诗中的梨花一样,居世清白,然而,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宦海沉浮后,人生已经走到了中年,他从梨花的开放中,看到了时光短暂,感叹人生能有几回看得清楚,就匆匆逝去!

3

春日怀秦髯(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简析:

李彭是北宋时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名不为一般人所了解,但是这首诗却写得非常精彩。这是怀念友人的诗,写的是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但是虽然花草可人,诗人的心却不在赏春上,而是在午睡醒来后,思念老朋友,猜想对方也许正在京城游玩吧!

4

春日(宋)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简析: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这首诗是汪藻的成名作,据说是汪藻早年时期的作品。诗歌以摇曳的笔致将诗人春日出游时的见闻次第展开,胜景叠出,引人入胜:

整个春天几乎没有连续十个晴天,到处都是乌云带着雨水飘行。野外田里的春水比镜子还要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丝毫都不害怕。桃花探头伸出篱笆外,含苞待放,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我的衣裳,午后一声鸡鸣,把我从梦中唤醒。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春日啊!


当下,正值春日,这样春意盎然的时光,有没有激发你的诗情呢?即使是读一读古人的诗,也会给生活平添不少生机和诗意吧!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里,宝钗与探春用古书上的道理探讨如何治理贾府,李纨笑道:

把大家找来,不说正事,却是听你们谈论学问呢!宝钗说:学问就是正事,将小事用学问一提,小事就高上一层去了。如果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我想,春光虽然年年相似,春日游玩固然不是在做学问,但是,如果我们也能“拿学问提着”,是不是也就不同于“流俗”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诗,行走在最美的春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