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古镇的那些文友

  薛玉森 

  古老的南运河流过了漫漫岁月,陶冶了古韵悠然的淳朴民风,尤其是历史悠久的陈官屯,更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创造,促进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与繁荣。

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

  “陈官屯”的名字,与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她既是我的第二故乡,又是我人生转折的摇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毕业分配后第一次离开故乡,迎着“一年好景橘黄时”的初冬暖阳,满怀信心地走进这个古镇。在这里,我一直工作、生活了十三个年头。期间,我见证了运河两岸旖旎沃野所结出的丰硕成果,见证了运河两岸干部群众所焕发出的勤劳智慧,见证了运河两岸远古传说所印证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运河两岸厚重底蕴所展现出的多元文化。

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

  1993年,我调离古镇到东部地区工作。屈指算来,至今已是二十几个春秋。时间久了,“陈官屯”的名字虽然始终印在我的脑海、记在我的心里,但每当提及她,有的总是一种久远的亲切和片片的花絮。而今天,之所以又一次打开我记忆的闸门,是源于一次偶然。

  前不久,一位在古镇工作的老朋友打来电话,说要到家里送一份惊喜与我。当晚,朋友笑眯眯地递给我一个陈旧但又似乎很厚重的牛皮纸档案袋。见我的表情有些惊愕,朋友赶忙解释说,这份“礼品”是镇政府清理杂物,在一间许久无人光顾的小屋里发现的。我敢保证,你对它一定会感兴趣。

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

  档案袋上标有“《作者陈稿件》1982”的模糊字迹。我打开袋子,抽出了里面那厚厚的一叠,却发现是些手稿。可能是朋友有意所为,这第一张竟是被我自己早已遗忘的那篇《苦槐》的散文草稿。再往下,一个个曾经十分熟悉而又久违的名字便一一映入眼帘:邹炳岩、王静奎、钱秀玲、常子媛、张兆明、闫贺清,田望、少华、周裔、玉蝉、石磊、何风……在我的记忆里,这些有的是实名,有的则是笔名。手稿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也有故事、纪实、杂谈等,最低端还有一本当年用铁笔蜡纸刻写、手工油印的8开小册子《习作选》。翻看着一页页发黄且散发着霉香味的稿纸,梳理着一位位作者的文章,直觉告诉我,他(她)们就是当年运河古镇的那些文学爱好者,是自己曾经的文友。我几乎欣喜若狂:老朋友,时隔二十多年,我在重温你们这些伴着当年青春气息的手稿,或是那老气横秋的作品时,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大家那一张张憨厚而质朴的脸庞。

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

  回想当年,到陈官屯工作不久,缘于共同的爱好,我即与古镇的一些文学友人开始接触。两年后,在我先后任职于公社宣传干事、乡党委宣传委员,尤其是主管镇政府文化教育工作后,便与运河文友们有了更大范围、更加深入的直接互动,并建立了彼此间的友谊,进而发展成了莫逆之交乃至忘年之交。此后的近十年间,大家齐心协力,以乡镇文化站、广播站为阵地,以自办文学月刊《习作选》为平台,以悠久的运河文化底蕴为依托,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和乡村实际,把古镇的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推出新经验、创出新业绩:试办镇政府的文学内刊《晨钟月报》;开辟活跃机关文化的《漫画专栏》;举办全镇“话家乡,我说改革十年”征文;筹建由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字的中国第二家农民漫画《静海银锄漫画组》;统筹策划与上海电视台合拍反映古镇的宣传片《运河两岸的绿宝石》等,一件件都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也正是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才使我与运河两岸文友间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想来,这是古镇送给我的珍贵礼物,这是古镇留于我心底的最美画卷!

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

  岁月流转,人世沧桑。当我向朋友问起这些文友的近况时,不免又着实让人有些遗憾。如今,在他们中间,有的已意外身故,有的则英年早逝,有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有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虽然昔日的友人再难聚齐,但相同的梦想却永不言退。我想,无论是还活在当下的,或是已步入天国的,只要有文学艺术这个大家庭在,我们的心就会永远在一起。因为,有当年古镇《晨钟月报》的发刊词为证:

  “艰苦的田野劳动,复杂的现实生活。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长了我们的才干。与此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前进中新的课题。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有一腔沸腾的血,有一双粗大的手,有一支勤奋的笔。我们最有权利描写生活、探索生活,我们最有资格反映生活,歌唱生活。

图片由作者手机拍摄

  我们来了!我们从血与火的激情中走来了,我们从泥土芬芳的乡村走来了,我们从运河岸边的文学之路走来了!”

  于是,今天我想:大运河孕育和发展了古镇陈官屯的经济文化,而我们也要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兴盛做出一份奉献。

作者简介

薛玉森,男,汉族,笔名阿雪、东乡玉,1957年生于天津静海。做过农民,放过牲畜,出过河工,当过村官。1979年高考出炉,1981年参加工作。先有中专证书,后自修至大学文凭。三十六年一直服务于基层,先后在三个乡、镇就职。曾任公社管委会生产助理、公社党委宣传干事、乡政府办公室主任、乡党委宣传委员、乡长助理、副乡长、副镇长、政府顾问等职。自幼爱好爬格与涂鸦,初有零星条、块文稿变为铅字,自1984年起陆续有散文、诗歌、小说、寓言、杂谈等见诸报端,也曾有漫画习作点缀一二,尤对民间故事和幽默笑话情有独钟。作品散见于《天津日报》、《天津农民报》、《今晚报》、《滨海时报》、《北京晚报》、《静海文汇》和《中国漫画》,吉林《婚育漫画报》、《幽默与笑话》及《静海作家网》、《海河网》等。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个人文集《九月的记忆》;主编《风雨同舟·静海政协六十五年》(待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河古镇的那些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