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对宿主的影响
1.浸润与转移;
2.发热;
3.瘤栓形成;
4.肿瘤伴随综合征;
5.恶病质:食欲不振、极度消瘦、严重贫血、全身无力及衰竭
恶病质: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一种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的局部表现
1.肿块
2.肿块引起的阻塞症状
3.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
4.肿瘤破坏所在器官结构和功能
5.疼痛
6.病理性分泌物
7.溃疡
肿瘤的全身表现
1.发热
2.恶病质:进行性消瘦、贫血、乏力
3.黄疸
肿瘤的副癌综合症/肿瘤伴随综合征:由肿瘤产生的异常生物学活性物质引起患者的身临床表现,统称为肿瘤伴随综合征或副癌综合征,也称肿瘤“远隔效应”
肿瘤伴随综合征各系统表现
皮肤与结缔组织:①瘙痒②黑棘皮病③皮肌炎④葡行性回状红斑⑤带状疱疹
肺源性骨关节增生:杆状指、肺性关节痛、骨膜炎和男性乳房肥大
神经肌肉:①多发性肌炎;②周围神经炎:③肌无力综合征
心血管:①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②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内分泌为代谢:①皮质醇增多症②高钙血症③低血糖症④高血糖症⑤分泌抗利尿激素⑥类癌综合征:指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泌一些5-羟色胺、缓激肽等物质,引起患者皮肤潮红、瘙痒,心率加快等症状
血液:①慢性贫血②红细胞增多症③类白血病反应④纤维蛋白溶解性紫癜⑤血小板增多
检查局部肿块时,应注意哪些特点
1.肿瘤部位:以视诊、触诊明确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瘤侵犯范围。内脏肿瘤除触诊外,通常需做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来确定部位
2.肿瘤大小:肿瘤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厘米记录,一般仅能测量肿瘤的长度和宽度(肿瘤的最长径和最大垂直直径)
3.肿瘤的形状:良性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如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腺瘤,而脂肪瘤呈分叶状;恶性肿瘤多呈不规则状
4.肿瘤边界:良性肿瘤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恶性肿瘤浸润生长,边界不清
5.肿瘤的硬度:癌多坚硬或韧实,其中央坏死有囊性感;脂肪瘤质软;纤维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质韧实;恶性淋巴瘤如橡皮样硬度,略带弹性;甲状腺、乳腺及卵巢囊性肿瘤呈囊性感,但囊内充满液体则韧实;骨肉瘤一般坚硬;海绵状淋巴管瘤质软有压缩性
6.肿瘤表面:注意肿瘤表面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或潮红,有无结节、平滑或凹凸不平,肿瘤与皮肤或基底有无粘连,皮肤及皮下静脉怒张情况,有无溃疡。良性肿瘤表面多平滑。恶性肿瘤表面多凹凸不平,静脉怒张明显或溃疡;皮肤基底细胞癌溃烂后多呈鼠咬状溃疡。
7.活动度:良性肿瘤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恶性肿瘤早期多可活动或活动度受限,中后期活动度低或完全固定
8.压痛:如肿块有压痛,通常为炎症、外伤或血肿;肿瘤肿块一般无压痛,如溃烂、感染或压迫邻近神经者多有轻、中度或重度压痛。
9.皮肤温度:肿块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提示为炎症或血管性肿瘤;某些富于血管的肿瘤,其患部皮肤及皮下血管充血,局部皮肤温度多较高。
10.搏动和血管杂音:主动脉瘤、动静脉瘘、蔓状血管瘤及富于血管的恶性肿瘤的患部,可触到搏动和听到血管杂音。肺癌肿块表面腹壁亦可听到血管杂音。
肿瘤的常规化验指标
常规化验: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
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并在周围血中发现幼稚的白细胞
泌尿系统肿瘤:尿中见到红细胞,尿液离心沉淀可见肿瘤细胞
骨髓瘤: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
直肠癌:大便有黏液和红细胞
胃肠道癌出血:长期潜血试验阳性
其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
恶性肿瘤的诊断原则
1.获得病理组织学的恶性证据
2.以前治疗缓解的患者,要获得复发的证据
3.利用临床上最可能导致诊断的征兆
4.复查以前手术切除的恶性或非恶性组织的病理切片
5.获得第二次鉴定
6.分期,根据分期确定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1.根据分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客观地评价疗效
3.正确的判断预后
4.比较各种治疗方法
5.促进经验交流
(定方案、评疗效、判预后、较高低、促交流)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肿瘤细胞异常产生,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标示肿瘤存在,可用于肿瘤疗效观察,复发监测、预后评价,也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向位点。
举例: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CA125、降钙素
肿瘤标志物的来源
1.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2.分化紊乱的细胞基因产物
3.肿瘤细胞坏死崩解产物
4.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相关微小RNA和循环肿瘤细胞
5.宿主反应类产物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①胚胎性抗原
②蛋白类
③酶和同工酶
④糖蛋白抗原
⑤激素
⑥癌基因产物
⑦其他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TM可作为肿瘤的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和监测复发的指标。
1.高危人群筛查
原则:①TM对早期肿瘤的发现有较高的灵敏度,如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②测定方法要求灵敏度、特异性高,重复性好;③筛查费用经济、合理;④对筛查时TM异常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者,必须复查和随访。
2.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
3.TM的器官定位
4.肿瘤的疗效监测
5.肿瘤的预后判断
6.肿瘤复发监测
甲胎蛋白(AFP)的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
50~200ng/ml持续2个月以上阳性——肝癌高危人群
AFP>300ng/ml且持续4~8周——不排除肝癌可能
AFP>400ng/ml——确诊肝癌
2.疗效观察和病情预后评估,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若术前无转移,手术切除彻底,血中AFP于2~4周内可降到正常水平(<50ng/ml);若浓度不降或降后复升,提示有弥漫性肝癌或癌复发
3.生殖细胞瘤诊断指标
4.肝炎、肝硬化、妊娠、胎儿神经管畸形、无脑儿和脊柱裂,血清AFP也显著升高
为什么说DNA甲基化状态的分析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指标
DNA甲基化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的作用表现在控制基因表达,维护染色体的完整性,调节DNA重组的某些环节,并认识到其可能在抵御外来入侵寄生DNA中起重要作用。低甲基化将导致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抑制的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得到大量表达。另外,低甲基化会导致整个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上述因素将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故DNA甲基化状态的分析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标志。(高度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