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消息: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_第1张图片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_第2张图片

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速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贯彻落实全体扩大会议有关精神,对标对表打造临平区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全省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聚焦全区高标准打造江南水乡乡村振兴样板地、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新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聚焦枇杷、水稻、水产三大产业,促进京杭大运河、运河二通道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整体衔接推进,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利益联结,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融合更深入迈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样板。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_第3张图片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_第4张图片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_第5张图片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_第6张图片

二、建设目标

(一)发展定位

1.争创现代农业“双强行动”排头兵。园区内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扩大农业机械化覆盖面,提升农机综合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数字化赋能工程,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强化乡村产业人才支撑。注重主体培育,抓好职业农民培训、专业合作社培养和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夯实“双强”基础,强化“双强”保障,争创现代农业“双强行动”排头兵。

2.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平台。园区内强化集聚特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不断深化“生产、加工、销售、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将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集成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3.建成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实践新样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共建共享,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乡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和创新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链演化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园区建成共同富裕实践新样板。

(二)具体目标

1.规划布局美。与全区美丽乡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相融合,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农业发展格局基本确立,累计建成10个以上AAA级景区村庄。

2.产业融合深。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建成融生产、加工、营销等为一体的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枇杷全产业链、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水产全产业链、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水稻全产业链,打造丁山湖板块和运河北片核心圈2个产业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在塘北村、塘栖村、双桥村和崇贤村建成4处休闲农业观光园。

3.主体活力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家,争创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培育园区内农创客至50人以上。

4.绿色体系全。巩固深化“一控二减四基本”成果,全面落实“肥药两制”改革。推进清洁化生产,园区内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业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率、无害化处理率、水产养殖排放尾水生态化处理率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等达到园区创建标准值以上。

5.质量品牌优。规模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率100%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9%以上。加强“三品一标”建设,种养区块全面开展无公害产地认证,培育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1个,提升“塘栖枇杷”“本牌甲鱼”2个省级以上地域名牌产品。

6.农科结合紧。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强化农业生产管理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健全农科教产学研联盟,鼓励引导科研部门在园区内成立专家工作室。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以上,市级以上科研合作示范基地2个,实施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5个以上。

7.体制机制新。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撬动各类主体、资本投入园区建设,三年累计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以上。组建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整村流转、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或其他产业化组织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引导社会力量创办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高效的为农服务体系。

8.综合效益好。园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68%,核心区亩均产出高于全区平均20%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平均15%以上。

三、建设范围和内容

(一)建设范围及期限

1.建设范围。园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及运河二通道临平区境内沿线,涉及京杭大运河塘栖镇三星村至运河街道新宇村沿线约21公里,运河二通道运河街道明智村至南苑街道万常社区沿线约12公里。园区规划总面积11.1万亩(不含集镇区和已整村征迁村),其中耕地面积4.98万亩,涉及塘栖镇、运河街道、东湖街道、崇贤街道、临平街道和南苑街道等6个镇街、32个行政村(社区)。园区核心区为运河北部,主要涉及塘栖镇及运河街道,面积约3.1万亩。

2.建设期限。2021年11月19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二)功能布局

1.“一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依托京杭大运河、运河二通道沿线区域,在杭州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大运河沿线农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枇杷、水稻、水产三大主导产业,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临平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2.“一核”:农业“双强”示范区(核心区)。该区域为园区建设的核心区块,位于临平区京杭大运河北部,涉及塘栖镇与运河街道7个行政村,面积约3.1万亩。该区域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科研合作示范基地,推进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绿色生态种养殖技术、食品加工及保鲜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产业化,提升水稻绿色高效、水产种质资源、枇杷精深加工等薄弱环节,建设成为全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的核心示范区。

3.“两区”:农文旅休闲体验区。涉及塘栖镇和崇贤街道共13个行政村。该区域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及优良的地理位置,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田园水乡为特色,农耕体验为载体,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创意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重点以非粮化整治为抓手,以枇杷、水稻全产业链建设为基础,以农文旅融合为方向,推进休闲观光、农事节庆、文化沉浸、游学体验、科普农耕等业态发展,不断提高农文旅融合程度。同时,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深挖运河文化,展现水乡风情,打造农文旅融合目的地。乡村“共富”实验区。涉及运河二通道两侧运河街道、东湖街道、临平街道和南苑街道共12个村(社区)。该区域依托运河二通道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动土地流转,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创新农作制度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方式,普及优质高产、生态高效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度、产出率。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产业融合、抱团发展、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联农带农,打造特色利益联结模式,与农户实现共享共赢,加快推进共富脚步。

4.“三链”:枇杷全产业链。促进枇杷产业做精做强,培育打造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枇杷全产业链。产前大力推进优良品种改制换种工程,开展枇杷种质资源圃建设;产中以塘栖镇运河以北和丁山湖板块周边枇杷核心种植村为重点,打造多个高产优质示范基地;产后打响特色品牌,鼓励枇杷啤酒、枇杷果酒、枇杷蜜等衍生加工产品开发与营销,不断提升塘栖枇杷知名度。水稻全产业链。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打造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水稻全产业链。产前抓好扩面增产,加快推广实施“良种、良法、良机、良技、良制”水稻综合高产运管机制;产中抓好服务配套,建设标准化育秧工厂、区域化烘干收储中心,开展社会化农机服务;产后抓好粮油精深加工,培育打造本地稻米品牌。水产全产业链。促进水产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打造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水产全产业链。产前做优运河生态甲鱼产业,推动“育繁推一体化”;产中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推行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技术,完善水循环处理设施配套;产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地方特色加工产品,并举办运河鱼羊美食节、“干塘节”“鱼汤饭”等传统活动,促进水产与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5.“多点”:以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果,集成现代农业发展应用举措,以扩大示范带动为载体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打造多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美丽田园和美丽渔场等精品示范点。

四、建设项目和政策

(一)建设项目

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围绕农业种养项目、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六个方面开展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具体项目由园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负责立项,对已通过其他途径立项但纳入园区内的项目不再在园区项目中重复立项;对中途建设内容调整较大及新建项目,由区政府核定。

(二)扶持政策

1.资金支持。加强财政扶持,明确资金政策,在省、市两级奖补资金基础上,区财政给予不少于1:1配套资金,具体由区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联合另行制定出台园区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关联园区主导产业并符合扶持产业发展导向的村(社区)、经营主体(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在有效期限内完成建设投资达到300万元(含)以上并经验收合格的项目,按照审定投资额给予50%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800万元;对区级相关部门实施的公共服务类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区财政给予全额补助;纳入园区的政府投资项目按既定政策执行。

2.用地保障。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等途径加大对园区项目农业发展用地的供给,加强在规划审批与建设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同时,规范土地流转,优化招商投资,推动区内农业规模化经营、集聚化发展,引导农户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经营格局。

3.人才支撑。按照《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临平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打造人才活力强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大力度引培各类人才,鼓励国内外管理人才、科研及技术推广人才入园创新创业,培育壮大农创客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管理

为顺利推进园区建设,建立园区创建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村、财政、规资、经科、商务、市场监管、审计、统计、供销等相关部门及相关镇街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全面规划、决策部署、政策制定和协调督导等各项工作。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园区创建工作牵头职能,开展园区规划编制、创建申报、政策拟定、协调推进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园区创建资金筹措和管理等工作;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负责园区创建涉及的建设审批等工作;区经科局负责园区农业科技合作、科技创新、研发推广等项目的政策支持;区商务局负责推动园区招商引资和电商产业指导相关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园区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和园区生产、经营主体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区审计局根据年度项目计划安排,开展审计监督;区统计局负责园区创建区内相关经济指标调查统计工作;区供销联社负责选择合适的片区进行开发建设,发挥服务“三农”作用,打造农业示范基地;各相关镇街负责推进落实园区创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负责日常沟通协调工作。

建立园区创建工作专班,由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局相关科站、相关镇街农业区域发展办负责人为专班成员,具体开展园区创建各项业务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牵头开展工作进度检查、督查等。

(二)强化科技创新

优化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机制,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农业科技支撑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共同打造院地、校地合作平台的实践典范。创新园区科技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引进、技术孵化平台,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引培机制。组建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库,科学论证科技引进需求和引进项目,确保科技成果精准引进。

(三)强化考核激励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储备、立项、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对项目建设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压实压紧责任,分解落实园区建设工作任务,把园区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监督检查,对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的给予适当加分。

本方案自2022年2月1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2021年11月19日至本方案施行前符合扶持条件的,可参照本方案执行。

杭州临平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建设 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产业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农业大健康,人工智能,microsoft,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