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compile() 函数将一个字符串编译为字节代码。
语法
以下是 compile() 方法的语法:
compile(source, filename, mode[, flags[, dont_inherit]])
参数
source -- 字符串或者AST(Abstract Syntax Trees)对象。。
filename -- 代码文件名称,如果不是从文件读取代码则传递一些可辨认的值。
mode -- 指定编译代码的种类。可以指定为 exec, eval, single。
flags -- 变量作用域,局部命名空间,如果被提供,可以是任何映射对象。。
flags和dont_inherit是用来控制编译源码时的标志
返回值
返回表达式执行结果。
>>>str = "for i in range(0,10): print(i)"
>>> c = compile(str,'','exec') # 编译为字节代码对象
>>> c
at 0x10141e0b0, file "", line 1>
>>> exec(c)
0
1
2
3
4
5
6
7
8
9
>>> str = "3 * 4 + 5"
>>> a = compile(str,'','eval')
>>> eval(a)
17
这种预编译会快点么?还是可以怎么样?
我直接exec、eval字符串不就得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此一举
还是这样compile得到的中间变量c有一定的用?
猜测是不是如果某个字符串要多次exec、eval的话,这样就只用编译一次就可以反复调用,避免重复编译。
还是有其他更有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