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的编译过程到底是怎样的,gcc命令其实依次执行了四步操作:
1.预处理(Preprocessing):将所有的#include头文件以及宏定义替换成其真正的内容
2.编译(Compilation):将经过预处理之后的程序转换成特定汇编代码(assembly code)的过程。
3.汇编(Assemble):汇编过程将上一步的汇编代码转换成机器码(machine code),这一步产生的文件叫做目标文件,是二进制格式。gcc
汇编过程通过as
命令完成:
4.链接(Linking):链接过程将多个目标文件以及所需的库文件(.so等)链接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 file)。
首先是如雷贯耳的,包括MSVC、GCC、Cygwin、MingW(Cygwin和MingW的英文发音),另外还有些小众和新秀,像ICC(Intel C/C++ Compiler)、BCC(Borland C/C++ Compiler,快销声匿迹了)、RVCT(ARM的汇编/C/C++编译器,内置在ARM的IDE——RVDS中)、Pgi编译器……其实有一大串,我们只要熟悉常用的最强大的几款就可以了。
MSVC
MSVC是微软Windows平台Visual Studio自带的C/C++编译器。
优点:对Windows平台支持好,编译快。
缺点:对C++的新标准支持得少。
GCC
GCC原名GNU C Compiler,后来逐渐支持更多的语言编译(C++、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Ada、Go等),所以变成了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编译器套装),是一套由GNU工程开发的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编译器。GCC是自由软件发展过程中的著名例子,由自由软件基金会以GPL协议发布,是大多数类Unix(如Linux、BSD、Mac OS X等)的标准编译器,而且适用于Windows(借助其他移植项目实现的,比如MingW、Cygwin等)。GCC支持多种计算机体系芯片,如x86、ARM,并已移植到其他多种硬件平台。
优点:类Unix下的标准编译器,支持众多语言,支持交叉编译。
缺点:默认不支持Windows,需要第三方移植才可用于Windows。
Cygwin
Cygwin是一个Windows下Unix-like模拟环境,具体说就是Unix-like接口(OS API,命令行)重定向层,其目的是不修改软件源码仅重新编译就可以将Unix-like系统上的软件移植到Windows上(这个移植也许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无缝移植)。始于1995年,最初作为Cygnus软件公司工程师Steve Chamberlain的一个项目。
和GCC的关系:Cygwin是让Windows拥有Unix-like环境的软件而不是编译器,GCC是安装在Cygwin上的编译器。
优点:可以比MingW移植更多的软件到Windows上,对Linux接口模拟比MingW全面。
缺点:软件运行依赖cygwin1.dll,速度受点影响。
注意:Unix-like模拟环境不是Unix虚拟环境,很多论述中都声称Cygwin是在Windows上尽可能模拟类Unix环境,这容易造成误解,好像类Unix的elf程序可以直接运行在安装了Cygwin的Windows上一样。Cygwin和Wine的思路是不同的。在Windows+Cygwin上你可以像类Unix那样使用命令行和编程,但elf等非exe格式的程序是不能被Cygwin运行的,所以Cygwin和Unix虚拟机、Wine是完全不同的,叫Unix-like环境,模拟非虚拟,是有限的选择性的模拟,请不要误解。
MingW
MingW(Minimalist GNU on Windows)是一个Linux/Windows下的可以把软件源码中Unix-like OS API调用通过头文件翻译替换成相应的Windows API调用的编译环境,其目的和Cygwin相同。从而把Linux上的软件在不修改源码的情况下编译为可直接在Win下执行的exe。
和GCC的关系:MingW是编译环境,不是编译器,GCC是MingW中的核心组成。
优点:在Win下可以和Linux一样的方式编译C/C++源码,可以说是Win版的GCC,其生产的Windows PE程序相比Cygwin不依赖任何第三方库,比Cygwin纯粹,理论上也更快速。
缺点:编译速度、编译出的程序在算法上可能都比MSVC慢。
注意:与Windows下其它编译器不同的是,MinGW与Linux下广泛使用的GNU近乎完全兼容,这意味着,在Linux下如何编译源代码,在MinGW中也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编译。有些Linux下的开发人员(比如开源阵营)发布的源代码通常只提供Linux下的编译方式,而不提供Windows下的编译方式(这可能与其不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有关),但确实有不少用户需要在在Windows下编译使用此源代码。这在种情况下,如果Windows用户想用VC、BC等编译器编译该源代码,必须重写Makefile(各种编译器所支持的Makefile不尽相同),工作量比较大不说,还很难保证不出错。MinGW的出现,提供了两个平台下的“跨平台编译方案”。MinGW与MSYS相配合,连./configure都有了。与GNU不同的是,MinGW编译生成的是Windows下的可执行文件(.exe)或库文件(.dll,.lib)——不过编译过程中的的中间文件仍然是.o文件,而不是.obj文件(这当然无所谓了,中间文件嘛,编译完成后就没有用了)。
现代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的基本设计概念,像进程线程地址空间虚拟内存这些都大同小异,二者之上的程序之所以不兼容,主要是它们对这些功能具体实现上的差异:
首先,是可执行文件的格式,Window使用PE的格式,并且要求以.EXE为后缀名,Linux则使用Elf。
其次,操作系统API也同,比如,Windows用CreateProcess()创建进程,而Unix-like系统则使用fork(),其他还有很多诸如spawn、signals、select、sockets等。
分析之后可知,要把Unix-like系统上的软件移植到Windows上,有几种思路:
第一种:修改软件源码并重新编译,这个方法最笨,类Unix下大量的软件要修改工作量很大,编译生成目标平台可执行文件格式。
第二种:不修改软件源码但把类Unix接口调用悄悄替换为WinAPI,还是需要重新编译,编译生成目标平台可执行文件格式。
第三种,无缝移植的运行环境,无需重新编译,在一种OS上建立另一中OS的应用软件虚拟环境(和虚拟机不一样),比如Wine(把Windows上的可执行程序直接原样移植到Linux上)。
gdb###
gdb是Linux环境下最强大的调试工具,可以调试未运行的程序或者正在运行的程序,还可以分析程序崩溃的coredump文件,这些的前提是,程序在编译时添加了-g选项打开了调试信息。
vs等编程工具中自带的debug 调试工具
vc或者vs等编程工具中自带的debug 调试工具,这种和编程结合在一起的调试工具有一点好处是,可以迅速定位到实际的错误代码,方便修改。
windbg
使用专门的调试工具,比如ollydbg ,windbg等,这些调试工具普遍功能更加强大,在未知源码的调试中比较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