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1)数组的元素个数是固定的,而组成链表的结点个数可按需要增减;
(2)数组元素的存诸单元在数组定义时分配,链表结点的存储单元在程序执行时动态向系统申请;
(3)数组中的元素顺序关系由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确定,链表中的结点顺序关系由结点所包含的指针来体现。
(4)对于不是固定长度的列表,用可能最大长度的数组来描述,会浪费许多内存空间。
(5)对于元素的插人、删除操作非常频繁的列表处理场合,用数组表示是不适宜的。若用链表实现,会使程序结构清晰,处理的方法也较为简便。
数组的优点
随机访问性强
查找速度快
数组的缺点
插入和删除效率低
可能浪费内存
内存空间要求高,必须有足够的连续内存空间。
数组大小固定,不能动态拓展
链表的优点
插入删除速度快
内存利用率高,不会浪费内存
大小没有固定,拓展很灵活。
链表的缺点
不能随机查找,必须从第一个开始遍历,查找效率低
2.Hashmap实现原理
1、map.put(k,v)实现原理
(1)首先将k,v封装到Node对象当中(节点)。
(2)然后它的底层会调用K的hashCode()方法得出hash值。
(3)通过哈希表函数/哈希算法,将hash值转换成数组的下标,下标位置上如果没有任何元素,就把Node添加到这个位置上。如果说下标对应的位置上有链表。此时,就会拿着k和链表上每个节点的k进行equal。如果所有的equals方法返回都是false,那么这个新的节点将被添加到链表的末尾。如其中有一个equals返回了true,那么这个节点的value将会被覆盖。
2、map.get(k)实现原理
(1)先调用k的hashCode()方法得出哈希值,并通过哈希算法转换成数组的下标。
(2)通过上一步哈希算法转换成数组的下标之后,在通过数组下标快速定位到某个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什么都没有,则返回null。如果这个位置上有单向链表,那么它就会拿着K和单向链表上的每一个节点的K进行equals,如果所有equals方法都返回false,则get方法返回null。如果其中一个节点的K和参数K进行equals返回true,那么此时该节点的value就是我们要找的value了,get方法最终返回这个要找的value。
相比 jdk1.7 的 HashMap 而言,jdk1.8最重要的就是引入了红黑树的设计,当hash表的单一链表长度超过 8 个的时候,链表结构就会转为红黑树结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好处就是避免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链表变得很长很长,在查询的时候,效率会非常慢。
3.TCP和UDP的区别,那个速度更快
TCP的优点: 可靠,稳定 TCP的可靠体现在TCP在传递数据之前,会有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而且在数据传递时,有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机制,在数据传完后,还会断开连接用来节约系统资源。 TCP的缺点: 慢,效率低,占用系统资源高,易被攻击 TCP在传递数据之前,要先建连接,这会消耗时间,而且在数据传递时,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拥塞控制机制等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要在每台设备上维护所有的传输连接,事实上,每个连接都会占用系统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 而且,因为TCP有确认机制、三次握手机制,这些也导致TCP容易被人利用,实现DOS、DDOS、CC等攻击。
UDP的优点: 快,比TCP稍安全 UDP没有TCP的握手、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等机制,UDP是一个无状态的传输协议,所以它在传递数据时非常快。没有TCP的这些机制,UDP较TCP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就要少一些。但UDP也是无法避免攻击的,比如:UDP Flood攻击…… UDP的缺点: 不可靠,不稳定 因为UDP没有TCP那些可靠的机制,在数据传递时,如果网络质量不好,就会很容易丢包。 基于上面的优缺点,那么: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TCP: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有要求的时候,比如:整个数据要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对方,这往往用于一些要求可靠的应用,比如HTTP、HTTPS、FTP等传输文件的协议,POP、SMTP等邮件传输的协议。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TCP协议的应用如下: 浏览器,用的HTTP FlashFXP,用的FTP Outlook,用的POP、SMTP Putty,用的Telnet、SSH QQ文件传输 …………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UDP: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要求不高的时候,要求网络通讯速度能尽量的快,这时就可以使用UDP。 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UDP协议的应用如下: QQ语音 QQ视频 TFTP ……
有些应用场景对可靠性要求不高会用到UPD,比如长视频,要求速率
小结TCP与UDP的区别:
1.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3.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4.流模式与数据报模式 ;
5.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差别
TCP UDP
是否连接 面向连接 面向非连接
传输可靠性 可靠 不可靠
应用场合 少量数据 传输大量数据
速度 慢 快
TCP与UDP区别总结:
1、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
3、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UDP是面向报文的
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首部开销20字节;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
6、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
4.Http报文头所包含的内容
1.通用首部
通用首部字段(General Header Fields)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两方都会使用的首部。
Cache-Control:用来声明服务器端缓存控制的指令。包括请求设置指令和响应请求指令。
请求控制指令如下。
no-cache:不使用缓存实体,要求从 Web 服务器去请求内容。
max-age:只接受 Age 值小于 max-age 值的内容,即没有过期的请求对象。
max-stale:可以接受过去的对象,但是过期时间必须小于 max-stale 值。
min-fresh:接受生命期大于其当前 Age 跟 min-fresh 值之和的缓存对象。
响应控制指令如下。
public:可以用 Cache 中内容回应任何用户。
private:只能用缓存内容回应先前请求该内容的具体用户。
no-cache:可以设置哪些内容不被缓存。
max-age:设置响应中包含对象的过期时间。
ALL: no-store 不允许缓存。
Connection:在请求头中,close 告诉 Web 服务器或者代理服务器,在完成本次请求响应后断开连接,无须等待本次连接的后续请求,keep-alive 告诉 Web 服务器或者代理服务器,在完成本次请求响应后保持连接,等待本次连接的后续请求。在响应头中,close 连接已关闭。keep-alive 保持连接,等待本次连接的后续请求,如果浏览器请求保持连接,则该头部表明希望 Web 服务器保持连接的时长(秒),例如,keep-alive:300。
2.请求首部
请求首部字段(Request Header Fields)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报文时使用的首部。补充了请求的附加内容、客户端信息、响应内容相关优先级等信息。
Accept:告诉 Web 服务器自己能接收什么媒体类型,/ 表示能接收任何类型,type/* 表示接收该类型下的所有子类型,一般格式为 type/sub-type,多个类型使用 q 参数分割,q 的值代表 quality 请求质量,反映了用户对这类媒体类型的偏好程度,例如 Accept: text/plain; q=0.5, text/html, text/x-dvi; q=0.8, text/x-c。
Accept-Charset:浏览器接收内容的字符集,通常是 utf-8。
Accept-Encoding:浏览器接收内容的编码方法,例如指定是否支持压缩,若支持压缩的话支持什么压缩方法,具体如 Accept-Encoding:gzip, deflate, sdch。
Accept-Language:浏览器接收内容的语言。语言跟字符集是有区别的,例如中文是语言,中文有多种字符集,big5、gb2312、gbk 等。该参数也可以设置多个,如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Authorization:当客户端接收到来自 Web 服务器的 WWW-Authenticate 响应时,后面可以用该头部来携带自己的身份验证信息给 Web 服务器直接进行认证。
3.响应首部
响应首部字段( Response Header Fields)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报文时使用的首部。补充了响应的附加内容,也会要求客户端附加额外的内容信息。
Accept-Ranges:Web 服务器表明自己是否接受获取某个实体的一部分(比如文件的一部分)请求,这里主要用于部分文件传输,实际上我们用的比较少。bytes 表示接受传输多大长度内容,none 表示不接受。
Age:一般当服务器用自己缓存的实体去响应请求时,可以用该头部表明实体从产生到现在经过了多长时间,如 Age: 3600。
Etag:对象(比如 URL)的标志值。一个对象(如 HTML 文件)如果被修改了,其 Etag 也会被修改,所以 Etag 的作用和 Last-Modified 差不多,主要供 Web 服务器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改变。例如前一次请求某个 HTML 文件时获得了其 Etag,当这次又请求该文件时,浏览器就会把先前获得的 Etag 值发送给 Web 服务器,然后 Web 服务器会将这个 Etag 值跟该文件当前的 Etag 值进行对比,判断文件是否改变。
4.实体首部
实体首部字段(Entity Header Fields)针对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实体部分使用的首部。补充了资源内容更新时间等与实体有关的信息。
Allow:该参数头部可以设置服务端支持接收哪些可用的 HTTP 请求方法,例如 GET、POST、PUT,如果不支持,则会返回 405(Method Not Allowed)。
Content-Encoding:与请求头的 Accept-Encoding 对应,指 Web 服务器表明使用何种压缩方法(gzip,deflate)压缩响应中的对象,例如,Content-Encoding:gzip。
Content-Language:与请求头中的 Accept-Language 对应,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响应的媒体对象语言。
Content-Length: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 HTTP 请求内容的长度。例如,Content-Length: 1024。
Content-Range:Web 服务器表明该响应包含的部分对象为整个对象的哪个部分。
Content-Type:与请求头的 Accept 对应,指明 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响应的对象的类型。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5.Handler底层原理
6.Binder底层原理
7.Glide实现原理
8.APP性能优化
9.Flutter/React Native底层原理
10 .有哪几种引用,有什么区别
11 .线程同步的方法,有什么区别,怎么避免死锁
12.进程和线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