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Redundant Array of l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2. 把多快独立的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储存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3. 组成磁盘阵列的图通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
4. 常用的RAID级别:RAID0,RAID1,RAID6,RAID1+0等
RAID 0
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位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
RAID 0只是单纯的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
RAIO 0补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1.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2.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
3.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1.N(N>=3)块盘组成阵列,一份数据产生N-1个条带,同时还有一份效验数据,共N分数据在N块盘上循环均衡存储
2.N块盘同时读写,读性能很高,但由于有效验机制的问题,写性能相对不高
3.(N-1)/N磁盘利用率
4.可靠性高,允许坏1块盘,不影响所有数据
1.N(N>=4)块盘组成阵列(N-2)/N磁盘利用率
2.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效验信息块
3.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
4.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 ”写损失“,因此写性能较差
1.N (偶数,N>=4)块盘两两镜像后,再组合成一个RAID 0
2.N/2磁盘利用率
3.N/2块盘同时写入,N块盘同时读取
4.性能高,可靠性高
阵列卡时用来实现RAID功能的板卡
通常时由I/O处理器、硬盘控制器、硬盘连接器和缓存等一系列组件构成的
不同的RAID卡支持的RAID功能不同
例如支持RAID0、RAID1、RAID5、RAID10等
RAID卡的接口类型
IDE接口、SCSI接口、SATA接口和SAS接口
2.1开机自检
主盘BIOS的设置对CPU、内存、显卡、键盘等设备进行初步检测,检测成功自行启动。
2.2MBR引导
当从本机硬盘中启动系统时,首先根据硬盘第一个扇区中 MBR的设置,将系统控制权传递给包含操作系统引导文件的分区,运行在MBR扇区里的启动GRUB引导程序
2.3GRUB菜单
GRUB引导程序通过读取GRUB配置文件/boot/grub2/grub.cfg,来获取内核和镜像文件系统的设置和路径位置
2.4加载Linux内核
Linux 内核是一个预先编译好的特殊二进制文件,介于各种硬件资源与系统程序之间,
负责资源分配与调度。内核接过系统控制权以后,将完全掌控整个 Linux 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
2.5init进程初始化
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内核把init进程加载到内存中运行
1由Linux内核加载运行/sbin/init程序;
2init进程是系统中第一个进程,是所有进程的父进程;
3init进程的PID(进程标记)号永远为1.
1)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格式
2)在grub中stage1 stage1-5 stage2已经被取消
3)grub2使用模块机制,通过动态加载需要的模块来扩展功能,这样做的好处允许core镜像更小
4)支持自动解压
5)配置文件的不同最明显的。
各个级别的作用
0(poweroff.target):关机
1(rescue.target):单用户模式
2、3、4(mulit-user.target):多用的文本界面
5(graphical.target):多用的图形界面
6(reboot.target):重启
1 单用户模式,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录(只能通过实机进去),该模式的进入方式百度操作即可;就像windows下的安全模式登录;(进入单用户模式的时候root不需要密码就可以登录,所以在此模式下可以修改root密码)
2 多用户模式,没有NFS和网络支持;
3 完整的多用户文本模式,有NFS和网络,登录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4系统未使用,保留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例如在笔记本电池用尽时,可以切换到这个模式来做一些设置; 5
图形化模式,登录后进入图形GUI模式,X windows系; 6
重启模式,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运行init6机器就会重启
由Linux内核加载运行 /sbin/init程序
init进程的PID(进程标记 )号永远为1
init进程的PID(进程标记)号永远为1
Systemd
Systemd时Linux操作系统的一种init软件
CentOS中采用全新的Systemd启动方式,取代传统的SysVinit
CentOS7运行的第一个init进程时/lib/systemd/system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8b6e5a0a934c439691dda281c46ed45b.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6ICB6LW15a2mY29kaW5n,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pic_center)
故障原因
病毒、木马等造成的破坏
不正确的分区操作、磁盘读写误操作
故障现象
找不到引导程序,启动中断
无法加载操作系统,开机后黑屏
解决思路
应提前作好备份文件
以安装光盘引导进入急救模式
从备份文件中恢复
(1)备份MBR扇区数据
在关机的状态下添加一块硬盘
使用fdisk命令进入/dev/sdb进行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盘标识符 0xf80eaf9f 创建新的 DOS 磁盘标签。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磁盘 /dev/sdb:21.5 GB, 21474836480 字节,4194304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f80eaf9f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区号 (1-4,默认 1):1
起始 扇区 (2048-41943039,默认为 2048):
将使用默认值 2048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
K,M,G} (2048-41943039,默认为 41943039):
将使用默认值 41943039
分区 1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20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盘。
格式化一下
[root@localhost ~]# mkfs.xfs /dev/sdb1
meta-data=/dev/sdb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1310656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