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而类和对象阶段,主要研究的就是封装特性。何为封装呢?简单来说就是套壳屏蔽细节。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封装:
比如我们的电脑或者手机,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包装的非常精致的东西, 里面的各种核心(线路板, CPU等)是看不到的,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封装.
对于电脑这样一个复杂的设备, 提供给用户的是开关机, 键盘输入, 显示器, USB插孔等功能让用户和计算机进行交互, 但是我们看不到它的内部核心硬件, 就是说它把一些东西给封装起来了, 然后提供一些公开的功能.
封装: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来和对象进行 交互.
初步的认识Java代码中的封装:
对 类 内部的实现细节 进行隐藏/封装;
对外 只提供一些公开的接口 供其他的用户进行访问.
要实现封装, 就要修改一些数据的权限, 这些权限就由访问修饰限定符来进行修改.
Java中提供了四种访问限定符: private, default, protected, public.
要了解封装需要先行了解访问限定符, 但是我们先通过以下例子来感受一下, 如果没有封装会出现什么问题.
public是公开的, 所有人都能去使用它, 既然使用了就要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封装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访问限定符.
private私有的(只能在当前类的内部进行访问), default默认的 , protected受保护的, public公开的(不管在哪都可以访问)
class Person { // 可以定义一个 Person
// 对类内部细节进行隐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String sex; // 默认是default权限
// 对类外提供公开接口: set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s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 成员方法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name + " 年龄: " + age);
}
// 编译器可以自动生成getter和setter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zhangsan";
person.setName("zhangsan");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Name());
}
}
No |
范围 |
private |
default |
protected |
public |
---|---|---|---|---|---|
1 |
同一包中的 同一类 |
√ |
√ |
√ |
√ |
2 |
同一包中的 不同类 |
√ |
√ |
√ |
|
3 |
不同包中的 子类 |
√ |
√ |
||
4 |
不同包中的非子类 |
√ |
比如:
public: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谁都可以看得到
default: 对于自己家族中(同一个包中)不是什么秘密,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隐私了
private: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说明】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 => " + this.age + "->" + classe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Li leilei", 18);
Student s2 = new Student("Han MeiMei", 19);
Student s3 = new Student("Jim", 18);
s1.print();
s2.print();
s3.print();
}
// 在类外对classes赋值
Student.classes = "Java1111";
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称为静态成员变量,由于静态成员变量不在对象中, 所以它最大的特性是: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是所有对象所共享的。
【静态成员变量特性】
1. 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是类的属性,所有对象共享的,不存储在某个对象的空间中
2. 既可以通过对象访问,也可以通过类名.访问,但一般更推荐使用类名访问
3. 类变量存储在方法区当中
4. 生命周期伴随类的一生(即:随类的加载而创建,随类的卸载而销毁)
public void print() {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 => " + this.age + "->" + classes);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 => " + this.age + "->" + this.classes);
// this.时编译器没有提示classes选项, 但写了并不报错(一般不用这种写法)
}
// 静态成员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func(){
// 静态方法中不能调用this
// this.print(); // er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classes = "Java1111"; // 没有new对象也可以访问classes, 并且不管new了多少对象, 它只有一份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Li leilei", 18);
student1.classes = "hello"; // student1.时编译器没有提示classes选项, 但写了并不报错(一般不用这种写法)
student1.print(); // 不加static必须通过对象的引用来访问
Student.func();
}
Java认为这种写法语法上是正确的, 但是classes是静态的, 并不在对象中, 所以一般不写这种代码出来.
一般情况下不去通过this或者对象的引用去访问, 而是通过类名来访问. (静态方法同理)
在静态方法内部, 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的数据成员和成员方法.
Java中, 被static修饰的成员方法称为静态成员方法,是类的方法,不是某个对象所特有的。静态成员一般是通过静态方法来访问的。
【静态方法特性】
1. 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是类方法
2. 可以通过对象 调用,也可以通过类名.静态方法名(...) 方式调用,更推荐使用后者
3. 不能在静态方法中访问任何非静态成员变量
4. 静态方法中不能调用任何非静态方法,因为非静态方法有this参数,在静态方法中调用时候无法传递this引用
5. 静态方法无法重写,不能用来实现多态.
注意:静态成员变量一般不会放在构造方法中来初始化,构造方法中初始化的是与对象相关的实例属性
静态成员变量的初始化分为两种:就地初始化 和 静态代码块初始化。
1. 就地初始化
就地初始化指的是:在定义时直接给出初始值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gender;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score;
private static String classRoom = "Java1111";
// ...
}
2. 静态代码块初始化
使用{}
定义的一段代码称为代码块。根据代码块定义的位置以及关键字,又可分为以下四种: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直接使用{}定义,普通方法块
int x = 10 ;
System.out.println("x1 = " +x);
}
int x = 100 ;
System.out.println("x2 = " +x);
}
}
这种用法较少见
构造块:定义在类中的代码块(不加修饰符)。也叫:实例代码块。构造代码块一般用于初始化实例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Student{
//实例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gender;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score;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I am Student init()!");
}
//实例代码块
{
this.name = "Java";
this.age = 66;
this.sex = "man";
System.out.println("I am instance init()!");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name: "+name+" age: "+age+" sex: "+sex);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tu.show();
}
}
使用static定义的代码块称为静态代码块。一般用于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gender;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score;
private static String classRoom;
//实例代码块
{
this.name = "Java";
this.age = 66;
this.gender = "man";
System.out.println("I am instance init()!");
}
// 静态代码块
static {
classRoom = "Java1111";
System.out.println("I am static init()!");
}
public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I am Student in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
Student s2 = new Student();
}
}
注意事项
当一个事物的内部,还有一个部分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进行描述,而这个内部的完整的结构又只为外部事物提供服务,那么整个内部的完整结构最好使用内部类。在 Java 中,可以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或者一个方法的内部,前者称为内部类,后者称为外部类。内部类也是封装的一种体现。
// OutClass是外部类
public class OutClass {
// InnerClass是内部类
class InnerClass{
}
}
【注意事项】
1. 定义在class 类名{}花括号外部的,即使是在一个文件里,都不能称为内部类
public class A{
}
class B{
}
// A 和 B是两个独立的类,彼此之前没有关系
2. 内部类和外部类共用同一个java源文件,但是经过编译之后,内部类会形成单独的字节码文件
先来看下,内部类都可以在一个类的哪些位置进行定义
public class OutClass {
// 成员位置定义:未被static修饰 --->实例内部类
public class InnerClass1{
}
// 成员位置定义:被static修饰 ---> 静态内部类
static class InnerClass2{
}
public void method(){
// 方法中也可以定义内部类 ---> 局部内部类:几乎不用
class InnerClass5{
}
}
}
根据内部类定义的位置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成员内部类(普通内部类:未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内部类 和 静态内部类: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内部类)
2. 局部内部类(不谈修饰符)、匿名内部类
注意:内部类其实日常开发中使用并不是非常多,大家在看一些库中的代码时候可能会遇到的比较多,日常开始中使用最多的是匿名内部类。
在外部类中,内部类定义位置与外部类成员所处的位置相同,因此称为成员内部类。
即未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内部类。
class OuterClass {
private int data1 = 1 ;
int data2 = 2;
public static int data3 = 3;
public void test() {
//static final int c = 0;
System.out.println("OuterClass::test()");
InnerClass innerClass = new InnerClass();
innerClass.func();
}
/**
* 实例内部类
* 1. 如何获取 实例内部类的对象
* OuterClass.InnerClass innerClass = outerClass.new InnerClass();
* 2. 实例内部类当中 不能有静态的成员变量. 非要定义,那么只能是被static final修饰的
* 3. 在实例内部类当中,如何访问外部类当中,相同的成员变量?
* 在实例内部类当中 获取外部类的this: OuterClass.this.data1
*/
class InnerClass {
public int data1 = 111;
public int data4 = 4;
int data5 = 5;
//public static int data6 = 6; //报错
public void func() {
System.out.println("InnerClass::func()");
/* OuterClass outerClass = new OuterClass();
System.out.println(outerClass.data1);*/
System.out.println(this.data1);
System.out.println(data2);
System.out.println(data3);
System.out.println(data4);
System.out.println(data5);
System.out.println(data6);
}
}
}
【注意事项】
1. 外部类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在实例内部类方法中直接访问
2. 实例内部类所处的位置与外部类成员位置相同,因此也受public、private等访问限定符的约束
3. 在实例内部类方法中访问同名的成员时,优先访问自己的,如果要访问外部类同名的成员,必须:外部类名称.this.同名成员 来访问
4. 实例内部类对象必须在先有外部类对象前提下才能创建
5. 实例内部类的非静态方法中包含了一个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
6. 外部类中,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内部类中的成员,如果要访问必须先要创建内部类的对象。
不想依靠外部类对象创建内部类对象, 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内部类定义成静态内部类.
被static修饰的内部成员类称为静态内部类。
class OuterClass2 {
public int data1 = 1;
int data2 = 2;
public static int data3 = 3;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out::test()");
}
/**
* 1. 如何获取静态内部类对象?
* OuterClass2.InnerClass2 innerClass2 = new OuterClass2.InnerClass2();
* 2. 静态内部类当中,不能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
* 需要通过外部类的对象的引用才能访问。
* 非要访问: OuterClass2 outerClass = new OuterClass2();
* System.out.println(outerClass.data1);
*/
static class InnerClass2 {
public int data4 = 4;
int data5 = 5;
public static int data6 = 6;
public void func() {
System.out.println("out::func()");
/*System.out.println(data1);
System.out.println(data2);*/
System.out.println(data3);
System.out.println(data4);
System.out.println(data5);
System.out.println(data6);
}
}
}
【注意事项】
1. 在静态内部类中只能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
2. 创建静态内部类对象时,不需要先创建外部类对象
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体或者{}中,该种内部类只能在其定义的位置使用,一般使用的非常少,此处简单了解下语法格式。
public class OutClass {
int a = 10;
public void method(){
int b = 10;
// 局部内部类:定义在方法体内部
// 不能被public、static等访问限定符修饰
class InnerClass{
public void methodInnerClass(){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
// 只能在该方法体内部使用,其他位置都不能用
InnerClass innerClass = new InnerClass();
innerClass.method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OutClass.InnerClass innerClass = null; 编译失败
}
}
【注意事项】
1. 局部内部类只能在所定义的方法体内部使用
2. 不能被public、static等修饰符修饰
3. 编译器也有自己独立的字节码文件,命名格式:外部类名字$内部类名字.class
4. 几乎不会使用
如下所示, 假设我们需要打印Person对象的age和name, 每次都需要自己写一个show方法:
class Person {
public int age = 66;
public String name = "Java";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name + " 年龄:" + age);
}
}
字段少的时候还能够接受, 但是字段一多就会降低代码编写速度, 并且代码冗余程度非常高.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show();
}
}
如果我们直接sout(person), 由于person是引用变量, 存储了new Person()
这个对象的地址, 于是会打印出类似地址的东西.
这个运行结果中, @前面的意思是, 输出这个变量的全路径, @后面的字符串我们先暂时简单认为是"地址", 是唯一的.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如何打印出来的呢? 我们看一下println:
可以看到, 它是调用的Object的toString, 那么我们就可以重写这个方法.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
"age=" + age +
", name='" + name + '\'' +
'}';
}
于是再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