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TTL电平标准即低电压三极管-三极管逻辑电平标准是EIA/JESDSA的一种通用的3.3V电平标准,该标准的输入输出供电电压(VCCO)为3.3V,不需要参考电压(VREF)和终端电压(VTT)。LVTTL电平标准终端连接示意图如下所示,包括单向的和双向的终端链接方式。
LVTTL电平标准的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注:VIH是输入高电平,VIL是输入低电平,VOH是输出高电平,VOL是输出低电平
- 内部电压Xilinx简称VCC,Altera简称VCCINT;IO电压Xilinx简称VCCO,而Altera简称VCCIO
- FPGA的IOB被划分为若干个组(bank),每个bank的接口标准由其接口电压VCCO决定,一个bank只能有一种VCCO,但不同bank的VCCO可以不同
LVCMOS电平标准即低压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平标准是JEDEC(JESD8-5)的一种通用电平标准,该标准在V5系列FPGA中包括LVCMOS12、LVCMOS15、LVCMOS18、LVCMOS25和LVCMOS33。LVCMOS电平标准终端连接示意图如下所示,包括单向的和双向的终端链接方式。
常用的LVCMOS电平标准为LVCMOS33和LVCMOS25。
LVCMOS33电平标准的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LVCMOS25电平标准的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PCI电平标准即外设器件互联电平标准,该标准支持33MHz和66MHz的总线应用,包括PCI-X、PCI-33、PCI-66等各类电平标准,该标准的输入输出供电电压(VCCO)为3.3V,不需要参考电压(VREF)和终端电压(VTT)。
PCI33_3和PCI66_3电平标准的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PCI-X直流电平标准的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GTL电平标准即冈宁收发器逻辑电平标准,是Xerox发明的一种高速总线电平标准,该标准需要差分放大输入buffer和漏极开路(高阻)输出buffer。GTL为类似CMOS的一种结构,输入为比较器结构,比较器一端接参考电平,另一端接输入信号。1.2V电源供电。
不连接VCCO的电路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GTL标准不需要VCCO,但GTL_DCI标准需要连接1.2V的VCCO。其电路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GTL电平标准的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低电压差分信号)是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 NS,现TI)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信号传输模式的电平标准,它采用极低的电压摆幅高速差动传输数据,可以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连接,具有低功耗、低误码率、低串扰和低辐射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串行高速数据通讯场合当,如高速背板、电缆和板到板数据传输与时钟分配,以及单个PCB内的通信链路。
LVDS技术规范有两个标准,即TIA(电讯工业联盟)/EIA(电子工业联盟)的ANSI/TIA/EIA-644标准(LVDS接口也因此称为RS-644接口)与IEEE 1596.3标准。
通常一个简单的点到点(point to point )LVDS的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基本优势是结构简单,功耗低,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传输5-10m。
LVDS电平标准采用一对(两根)差分信号线传输数据。
通过驱动3.5mA的稳定电流电源,可在100Ω終端时,以350mV这样非常低振幅的差动信号来高速传送数据。其数据传输速度在规格内限定最大为655Mbit/秒。但这并不是极限值。通过各半导体厂商独有的加工,可以完成3Gbit/秒左右的高速传输速度。
LVDS的差动信号波形的具体示例请见图2。
将两根差动信号–正电极信号(A+)和负电极信号(B−),以1.2V的共同电压(Voc)为中心,使2个信号间以350mV的电位差摆动。然后,用探针测定示波器的差动,会得到图2这样的信号波形。这就是两个信号的振幅差((A+)−(B−))。以差动探针测定,就能得到振幅差的计算结果。但是这样的信号波形并不是物理存在的。
LVDS的发送器与接收器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它使用两根线(即差分信号线)来传输一个信号,并且使用恒流源(Current Source)驱动,即电流驱动型(而TTL、CMOS之类电平标准为电压驱动型)。
从LVDS结构原理可以看出,一对差分信号线只能够进行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即单工通信(也称为点对点传输,point-to-point),但是我们常见的USB接口也只是使用一对差分信号线,为什么却可以双向传输呢?原因很简单,它是使用两对驱动器与接收器组合而成的,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种半双工(half duplex)的配置结构,也就是说,在任意时刻差分信号线仍然只能是往一个方向传输数据,但可以分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当驱动器1向接收器1发送数据时,驱动器2与接收器2相当于无效的,反之亦然。
SSTL,即Stub Series Termination Logic, 短截线串联终端逻辑,和普通SDRAM的接口相比,DDR SDRAM接口电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接口电路设计复杂度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DDR SDRAM接口电路的不足所带来的系统瓶颈问题,SSTL接口电路设计技术应运而生,SSTL规定了开关特点和特殊的端接方案,它可获得高达200MHz的工作频率。
SSTL分为SSTL_3(3.3V)、SSTL_2(2.5V)、SSTL_18(1.8V)、SSTL_15(1.5V)(对应的VREF=VTT分别为1.5V、1.25V、0.9V、0.75V),对应不同的供电电压,SSTL是传输线终端匹配的,因此SSTL具有输出阻抗和匹配方法的要求,这使其在高速信号传输时降低了EMI,改善了建立时间。SSTL的输入是一个差分比较电路,一端为输入,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信号逻辑状态参考电平位VREF,而不再是GND,VREF为VDD的一半。DDR使用的就是SSTL电平标准。
SSTL与LVTTL驱动器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输入缓冲却非常不同。SSTL输入是差分对,因此输入级提供较好的电压增益以及较稳定的阈值电压,这使得对小的输入电压摆幅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
SSTL对于不同类型的驱动器有不同的参数。SSTL_3和SSTL_2定义了2类驱动器,以区别不同的终端匹配方案。SSTL_18没有明确的类型定义,但是,取决于终端环境,驱动器必须能够在输入缓冲处产生相应的电压摆幅。
另:
DIFF_SSTL:全称 Difference Stub Series Terminated,是带有差分功能的 SSTL。
Logic,差分短截线串联端接逻辑,是带有差分功能的SSTL。 DDR3 的管脚使用的是 SSTL 或者 DIFF_SSTL。
HSTL,即High Speed Transceiver Logic 高速收发逻辑,其最主要用于高速存储器读写,传统的慢速存储器阻碍了高速处理器的运算操作,此标准所要求的I/O结构是差分放大输入(一个输入内部关联成一个用户提供的输入参考电压,此电压用于单端输入)和使用Vcco的输出,VREF为VDD的一半。
在中频区域(100~180MHz),可供选择的单端信号IO结构有:HSTL、GTL/GTL+、SSTL、LVTTL。在180MHz以上,HSTL是唯一可用的单端IO接口。利用HSTL的速度,快速I/O接口明显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HSTL是高速存储器应用的I/O接口选择,同时也很完美地提供了驱动多个内存模块地址总线的能力。QDR使用的就是HSTL电平标准。
JEDEC定义了四种驱动模式:Class I~IV,其区别仅在于输出电流的不同:
• Class I:IOH≥8mA,IOL≥-8mA;并行终端负载
• Class II:IOH≥16mA,IOL≥-16mA;串行终端负载
• Class III:IOH≥8mA,IOL≥-24mA;并行终端负载
• Class IV:IOH≥8mA,IOL≥-48mA;并行终端负载
VCCO:端口电压,电平标准,同一个VCCO下可兼容不同的IO标准。
VREF:参考电压,给部分输入标准提供参考电压。
每个BANK只能有一个VCCO,同一个VCCO下的标准可以不同。不同BANK可支持不同的VCCO。这就是电平兼容,电平兼容如下:
内部电压Xilinx简称VCC,Altera简称VCCINT;IO电压Xilinx简称VCCO,而Altera简称VCCIO。
除了TTL、COMS接口电平之外,LVDS、HSTL、GTL/GTL+、SSTL等新的电平标准逐渐被很多电子产品采用, 比如:
- 液晶屏驱动接口一般都是LVDS接口
- 数字I/O一般是LVTTL电平
- SDRAM、DDR电平一般是HSTL、SSTL的
在这样的混合电平环境里面,如果用传统的电平转换器件实现接口会导致电路复杂性提高。利用FPGA支持多电平共存的特性,可以大大简化设计方案,降低设计风险
SSTL细分的话有:SSTL3、SSTL2、SSTL18、SSTL15分别表示3.3V、2.5V、1.8V 和1.5V电平标准
其中SSTL3用于SDRAM,SSTL2用于DDR,SSTL18用于DDR2,SSTL15用于DDR3
SSTL还会分等级,常用的是等级I和等级II,比如 SSTL18_II
IOB内部有多种输入输出缓冲资源(buffer resource),他们可以原语的形式调用,在Spartan-6系列里:
单端IO标准的原语如下5个:
原语 | 功能 |
---|---|
IBUF | 输入缓冲 |
IBUFG | 时钟输入缓冲 |
OBUF | 输出缓冲 |
OBUFT | 输出三态缓冲 |
IOBUF | 输入输出缓冲 |
同时有7个差分IO标准的原语:
原语 | 功能 |
---|---|
IBUFDS | 输入缓冲 |
IBUFGDS | 时钟输入缓冲 |
IBUFDS_DIFF_OUT | 取反输出缓冲 |
IBUFGDS_DIFF_OUT | 时钟取反输出缓冲 |
OBUFDS | 输出缓冲 |
OBUFTDS | 三态输出缓冲 |
IOBUFDS | 输入输出IO缓冲 |
每一种IO接口标准均有其特有的电压、电流、输入输出缓冲和端接匹配技术要求,IOB支持多种电平标准,用户可以自由灵活地为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IO电平标准,Spartan-6系列支持的IO电平标准如下:
标准 | 解释 | 用途及厂商 | 输入缓冲 | 输出缓冲 |
---|---|---|---|---|
单端IO电平标准 | - | - | - | - |
LVTTL | Low Voltage TTL | General purpose 3.3V | LVTTL | Push-Pull |
LVCMOS | Low Voltage CMOS | General purpose | CMOS | Push-Pull |
PCI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 PCI bus | LVTTL | Push-Pull |
I2C |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 | NXP | CMOS | Open drain |
SMBUS | System Management Bus | Intel | CMOS | Open drain |
SDIO | Secure Digital InputOutput | SD Card Assoc,Memory Card | CMOS | Push-Pull |
Mobile DDR | Low Power DDR | CMOS | Push-Pull | |
HSTL | High-Speed Transceiver Logic | Hitachi SRAM; IBM;three of four classessupported | Vref based | Push-Pull |
HSTL18 | High-Speed Transceiver Logic | Hitachi SRAM; IBM;three of four classes supported | Vref based | |
SSTL3 | Stub Series Terminated Logic for 3.3V | SDRAM bus; Hitachi and IBM; two classes | Vref based | Push-Pull |
SSTL2 | SSTL for 2.5V | DDR SDRAM | Vref based | Push-Pull |
SSTL18 | SSTL for 1.8V | DDR2 SDRAM | Vref based | Push-Pull |
SSTL15 | SSTL for 1.5V | DDR3 SDRAM | Vref based | Push-Pull |
差分IO电平标准 | - | - | - | - |
LVDS25;LVDS33 |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 High-speed interface, backplane, video; National, TI | Differential Pair | Differential Pair |
BLVDS | Bus LVDS | Bidirectional,multipoint LVDS | Differential Pair | Pseudo Differential Pair |
DISPLAY PORT | Auxiliary channel interface for DISPLAY PORT | Flat panel displays | Differential Pair | Pseudo Differential Pair |
LVPECL | Low Voltage Positive ECL | High-speed clocks | Differential Pair | N/A |
MINI_LVDS | mini-LVDS | Flat panel displays | Differential Pair | Differential Pair |
RSDS | Reduced Sw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 | Flat panel displays | Differential Pair | Differential Pair |
TMDS | 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 Silicon Image;DVI/HDMI | Differential Pair | Differential Pair |
PPDS | Point-to-Point Differential Signaling | LCDs | Differential Pair | Differential Pair |
Differential Mobile DDR | Differential LPDDR for CK/CK# | Differential Pair | Pseudo Differential Pair | |
DIFF_HSTL_I;DIFF_HSTL_III;DIFF_HSTL_IV;DIFF_HSTL_I_18;DIFF_HSTL_III_18;DIFF_HSTL_IV_18 | Pseudo Differential HSTL | SRAM | Differential Pair | Pseudo Differential Pair |
DIFF_SSTL3_I;DIFF_SSTL3_II;DIFF_SSTL2_I;DIFF_SSTL2_II;DIFF_SSTL18_I;DIFF_SSTL18_II;DIFF_SSTL15_II | Pseudo Differential SSTL | DDR, DDR2,DDR3 SDRAM | Differential Pair | Pseudo Differential Pair |
SDRAM从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代,分别是:第一代SDR SDRAM,第二代DDR SDRAM,第三代DDR2 SDRAM,第四代DDR3 SDRAM,现在已经发展到DDR5 SDRAM。
相关定义:
核心频率:为内存Cell阵列(即内部电容)的刷新频率
时钟频率:I/O Buffer(输入/输出缓冲)的传输频率(I/O频率或工作频率)
等效频率:指数据传送的频率(即数据频率)
关系:工作频率=核心频率×n/2;等效频率=工作频率×2(此处的2即DDR在上升下降沿都读写的原因);
从1~5DDR的核心频率没有多大的进步,频率一直在133MHz-200MHz之间徘徊,这是因为电容的刷新频率受制于制造工艺而很难取得突破(颗粒物理上原因)。但是内存的频率却一直在成倍增加,这因为采用了预取的技术。(一直没找到资料说明核心频率就是DDR外接CLK引脚的频率)
参考:
http://m.elecfans.com/article/1309878.html
https://www.doczhi.com/p-862400.html
https://blog.csdn.net/ys2333/article/details/106868355
https://www.cnblogs.com/lifan3a/articles/5217897.html
https://blog.csdn.net/qq_35569806/article/details/87920804
https://www.amobbs.com/thread-5743161-1-1.html
https://blog.csdn.net/u012489236/article/details/1077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