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生日快乐:CSS之父Håkon Wium Lie访谈录

20年前的今天(10月10日),Opera CTO Håkon Wium Lie发布了Cascading HTML style sheets – a proposal。假如Paul McCartney是一名Web开发者,并在今天写下《Sergean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那他一定会这样写:

It was twenty years ago today
That Håkon wrote a doc to say
That if the Web's gonna last a while
Then we need a way to define style.
So may I introduce to you
a way to add visual treats:
It's Sergeant Håkon's Cascading Style Sheets!

不过,当我们找到Paul家,请他为我们唱这首歌的时候,他却拒绝了,而且放出了他的看门狗FontTagBgcolor。那还是算了,为纪念这个好日子,Bruce面对面向Håkon提了一些问题,关于CSS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CSS的构想诞生于20年前。你对自己这个宝贝、孩子、小青年的成长感到满意吗?

当然,我对CSS的发展非常满意。CSS是Web规范的一块基石,有了CSS网页漂亮多了。HTML依旧生机勃勃就是CSS成功的明证。不过就像一个年青人一样,它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你说过自己建议CSS是“要拯救HTML”,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没有CSS,那么HTML恐怕会与今天大不相同。有桌面出版背景的作者认为它没有标签,很不习惯。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自己发布的第一个网页就使用了带有文本内容的图片,历史存档在这里。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发展下去,Web就会变成一台巨型传真机,文本图片可以传来传去。但对视障用户或者搜索引擎而言,这就很讨厌了。我建议CSS就是想阻止这种发展势头,同时为作者提供一种表达自己设计意图又不必增加新HTML标签的方式。

在第一稿建议中,有一个影响百分比说明符,像h1.font.size = 24pt 100%,就是这样描述的:

该行末尾的百分比表示要求的影响程度(这里是100%)。如果它在一个初始样式表(如用户控制的样式表)里面,则这个要求可以满足,比如用Helvetica来显示所有标题元素。如果这个语句来自后来的样式表,则保证满足未声明影响的样式。

为什么又抛弃了?

这种办法是想把作者和用户的要求与偏好组合到一起,是受了MIT Media Lab的一个思路的启发,他们认为未来电视可能不会提供亮度和色彩的控制,而是会控制色情和暴力,或者左派、右派之类的。我的CSS建议是想着有一把滑尺,作者对滑尺的一端有完全控制力,而用户则对另一端有完全控制力。在滑尺中间,浏览器又可以混入一些要求,从而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办法对有的属性管用(如font-size),但对另一些属性(如font-family)则不行。Bert在对第一稿的回复中批评了这个思路:

我觉得把两种设计方案折中成一个中性样式表的思路是错误的。如果我要求蓝黄,而别人要求黄蓝,那怎么办?结果难道是绿绿吗?谁希望看到标题很新潮,而正文却使用Helvetica?

我回复道:

有些属性可以混合,有些不行。“加权平均数”的典型应用是弱化作者的个性化倾向,比如建议的字号大小,而用户仍然可以对此有所控制。当然不一定非要使用这个功能,尽管“100%”等于二进制的“1”,但在二进制里反过来则不行。我认为计算机接口的二进制有点过。

当然,Bert是对的(通常他都是对的),那样的话不仅不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新问题,所以我就抛弃了混合的思路。

上面使用的是JS风格的点语法。后来为什么又改了?

你管它叫JS风格的语法,这很有意思。我在提出CSS建议的时候,JavaScript还不存在呢,所以我不可能借鉴它的语法。实际上这个写法借鉴了X11 Window System中的X资源,那是MIT的又一个令人激动的项目。

之所以CSS语法由font.size改成font-size,有两个想法。首先,连字符让属性更像书面英语,让人觉得亲切易懂。其次,DSSSL和DSSSL-Lite就使用这种连字符属性名。编写过DSSSL-Lite第一稿的James Clark参加了W3C关于样式表的第一次研讨会,Bert和我就从DSSSL中借鉴了连字符。说到不方便,就是连字符在数学里表示减号,有时候会给解析器制造点麻烦。

Bert Bos是怎么参与进来的,你们俩怎么分工?

Bert Bos审阅了我的建议初稿。他的背景和兴趣跟我有点不一样,但在他写完了他的建议后,我们很快意识到我俩的建议可以整合成一个。那时候,CERN不再支持Web项目,而W3C成立了。于是我就在INRIA组建了W3C的欧洲分支,立刻聘用了Bert。CSS1的大部分内容都是1995年7月我们在索菲亚安替城(Sophia-Antipolis )用白板讨论出来的。Bert直到现在还在索菲亚安替城的W3C上班。每当我遇到棘手的技术难题,都会想起Bert和那块白板。

说到对CSS做出过贡献的人,我不能不提Thomas Reardon和Chris Wilson,他们都是微软的。Thomas是IE(Internet Explorer)的项目经理,他很早就想到了为Web引入样式表。Chris Wilson是负责把CSS加入IE3的程序员。IE3的实现很不标准,但别忘了它是在CSS1制定完成前发布的。Simon Daniels(也是微软的)用IE3写了一些叫人过目不忘的演示。他们的工作表明了一家大软件公司在支持刚刚诞生的标准。

有其他竞争性的建议吗?为什么你们的比别的好?

样式表语言的建议大概有十来个吧。不过,这些建议并不都适合Web。比如,浏览器会渐进地渲染并显示文档,那就必须处理找不到样式表的情况。能上网的设备也不少,需要能够为不同的设备编写样式表。因此,样式表语言必须能表达可伸缩且适应性强的设计。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研究领域,我为此还写过一篇博士论文,其中比较了不同的样式表建议的手段。

当然,你的第二个小问题,我肯定就比较主观了。但我相信CSS确实具有几个显著的特性,特别适合在Web上使用:层叠、伪类和伪元素、向前兼容的解析规则、支持不同的媒体类型、重点突出选择符,还有特别棒的em单位。

你(和Bert)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我的博士论文专有一章说明CSS的问题。确实有问题,甚至有些都是自找的。但CSS1遇到过的最大的问题并非其设计(设计还是相当好的,我觉得),而是最初的实现。Jeffrey Zeldman曾提到这个情况:

如果Netscape 3忽略应用到元素的CSS规则,并随意为页面中的每个结构化元素都添加一些空白,如果IE4能正确处理但填充却很拙劣,那怎么写CSS才能放心?有些开发者为此根本就不会写CSS。有人写了一个样式表来补偿IE4的缺陷,写了另一个样式表纠正Netscape 4的错误。

微软和网景(Netscape )在这个问题上都有责任,而我们——我、Bert、W3C——如果能依照CSS1规范拿出一套测试也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第一个真正的CSS测试是1998年10月份才出现的,那就是Todd Fahrner发布的Acid测试。那个测试很有创意、一目了然,让开发者马上就知道自己是否通过了测试。一开始,没有一款浏览器能通过测试。但自从有了这个测试,加上CSS社区的强力推动,事情开始有了转机。WaSP在推动标准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Opera浏览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向世人展示CSS实际上是可以正确实现的。在了解到Opera的CSS实现非常彻底(比微软和网景都强太多)之后,我加入了Opera。

我在加入之前,Opera就以其浏览器能装进一张软盘(1.44 MB)而著称。“装进一张软盘”在当时是个很厉害的标志。添加对CSS的支持之后,浏览器有点“发福”,Opera不能再那么宣传了。“几乎可以装进一张软盘”听起来可没原来那么牛。

最初的Acid测试之后又出现了Acid2和Acid3,背后的逻辑都一样:一个可视化的高要求的网页,用于测试各种CSS特性。Acid2的推出是受到比尔·盖茨一封公开信的激发,那封信赞美了互操作性。让IE7遵循CSS标准看起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了,随后微软就受到了Acid2的挑战。公平地讲,其他浏览器也有问题,Acid2让它们暴露了很多bug。微软的IE7对Acid2视而不见,但随后的IE8却完美地通过了测试,挺神奇的。现在的浏览器也都能了。

为什么你决定在盒模型中使用外边距、内边距、边框声明宽度,而没有使用IE5的box-sizing: border-box盒模型?

这两种盒模型都有相应的用武之地。如果你想拉伸一张图片以填充整个内容盒子,那么就要使用最初CSS的盒模型。如果你认为内边距和边框不应该扩展到某个区域之外,那IE5的盒模型更合适。个人认为,CSS盒模型的用途更广一些,可一些我很敬重人都不这么认为。这个冲突现在已经通过增加对box-sizing属性的支持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我一直非常不喜欢绝对定位。是我的问题吗?规范中怎么会加入这个特性呢?

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1996年的一些激烈的争论。简单地说,就是微软在一个叫做CSS Regions: Absolute Positioning and Z-Ordering的草案中提出了绝对定位这个特性(没记错的话,当时的讨论仅限于W3C成员的邮件列表;最接近的公开文档是WD-positioning)。有些新成立的CSS工作组成员持保留意见,Bert和我写了一个简单的反对案。我们提议删掉position属性(用display代替),只描述相对定位(从而有时间好好讨论绝对定位)。但微软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建议,不情愿删掉这个功能。最终,唯一重要的变化就是添加了rightbottom属性(平衡lefttop),以及position: fixed。这就在后来的CSS2中体现了出来。

跟你一样,我也一直不怎么喜欢绝对定位。有人说,绝对定位在Web上已经有了它的位置,而我时不时会用它实现一些编码不太可能实现的效果。

我曾听人说过不应该使用浮动来布局,因为这不是浮动特性“设计的初衷”,浮动最初只是为了实现图文绕排的。这样用有问题吗?

图文绕排是一个基本的布局技术。因此毫无疑问,浮动应该可以用于布局。我希望CSS能进入屏幕分页展示这个领域。在分页内容时,浮动会更重要,因为你可以把元素浮动到屏幕的上头和下头。

如果你能施展魔法,那你最希望当前CSS中的哪些东西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又希望添加并让哪些东西瞬间无所不在?

我希望清除特定于浏览器版本的代码,比如

你可能感兴趣的:(css,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