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牡丹-洛阳牡丹:洛阳牡丹 |
洛阳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1.返回顶部 |
1、
-
中文学名:洛阳牡丹 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界: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被花植物亚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亚 科:芍药亚科 属:芍药属
目录
- 1 摘要
- 2 介绍
- 3 分布范围
- 4 生长环境
- 5 形态特征
- 6 声誉
- 7 应用
- 8 栽培技术
- ▪ 栽培历史
- ▪ 技术
- 9 病虫害防治
- 10 科研成果
- 11 主要价值
- ▪ 观赏价值
- ▪ 经济价值
- 12 主要品种
- 13 花会文化
- 14 名园简介
- ▪ 洛阳牡丹园
- ▪ 王城公园
- ▪ 西苑公园
- ▪ 牡丹公园
- ▪ 国色牡丹园
- ▪ 滨河公园
- ▪ 国际牡丹园
- ▪ 神州牡丹园
- ▪ 中国国花园
- ▪ 郁金香花园
- ▪ 其它观赏点
- 15 牡丹文化
2、
2.返回顶部 |
1、
摘要
洛阳牡丹 (7张)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原产于 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现在这一地区 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为落叶亚灌木。牡丹为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 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 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 “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 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雍容华贵、美艳绝伦而被称做花中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观赏花卉的上品,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繁荣。千百年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更为历代诗人、书画家称颂。而今,牡丹的相关产业已经遍地开花,但在栽培技术、生产规模、产业化程度等方面上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洛阳牡丹图集 (20张)
介绍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洛阳牡丹
牡丹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别名 : 百花王、鹿韭、木芍药、花王、富贵花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科属: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洛阳牡丹
目:毛茛目Ranales
洛阳牡丹
科: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属: 芍药属Paeonia
种:牡丹 P. suffruticosa(其他的 分类系统将芍药科作为 毛茛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 Paeonia)。)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
生长环境
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 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 喜光,亦稍耐阴。 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 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 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 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是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中的名句。
欧阳修强调“地脉”,什么意思?这决不是说洛阳的土地肥沃,氮、磷、钾不缺,而首先是指洛阳的地气、王气。
洛阳牡丹甲天下,得益于洛阳的山川形胜。而洛阳的山川形胜,托起了十三朝古都、六朝 陪都,坐上了105位皇帝。君临天下,才有了让他们“养眼”的牡丹;有了装扮他们首善之地人居环境的牡丹;有了他们粉饰太平的牡丹。
当然,牡丹不单为他们而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
洛阳这个地方很怪。牡丹长得好好的,但到了外地,就慢慢退化了,至少是花朵没有过去大了。而外地的牡丹本来一般化,到了洛阳,一下就变支楞了。这是一位园林工作者的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除却人为的因素,洛阳确实是牡丹的天堂。 “洛阳居三河间,古善地。”其气候基本与中国“二十四节气”同步,四季分明,很符合牡丹的生长周期。“立春”时节,牡丹的幼芽开始膨大,并逐渐绽裂,而这时洛阳的平均气温已回升到0℃以上,适宜牡丹发芽。“谷雨”时节,洛阳气温稳定在17℃左右,牡丹自然进入开花期。洛阳冬季没有东北寒冷,夏季没有南方湿热,有利于牡丹的冬眠、越夏。
河洛地区有黄河、洛河、伊河等众多河流,由于它们的共同冲积,形成了洛阳盆地。洛阳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较大,这对相对喜爱稍显干旱而怕涝的牡丹生长十分有利。
2004年4月,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和洛阳市地矿局还公布一项科研成果,经过对560平方公里土壤的考察研究,发现洛阳一带土壤的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锰、铜、锌、 钼元素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有效态含量是其他地区平均含量的20多倍。这些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促进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洛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如此丰富,在于伊洛流域广泛分布着古老火山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冲积、搬运,形成了洛阳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是花卉种植的特色。由此可见, “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这一民间谚语千真万确,而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也不是一句虚话、套话。
人为和自然的结合,叫天人合一。洛阳牡丹得到大自然的爱怜,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庶民的钟情,得到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定然会开出国色天香,“竞夸天下无双艳”,“万家流水一城花”。
形态特征
洛阳牡丹
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
声誉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赞誉,故洛阳有“牡丹城”之称。在我国只有山东菏泽的牡丹可与之比美,洛阳牡丹之所以著名,与其历史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极盛的宋代,品种多至100余种,品名也极为雅致,有的冠以姓氏,如魏紫、姚黄;有的标以产地,如丹州红;有的以其形态和花色取名,如绣球、九蕊珠、无瑕玉等等。现在还特地新辟专门培植牡丹的花圃,牡丹品种已达370余个,其中 魏紫、姚黄、豆绿、墨魁、二乔、娇容三变等名贵品种数十个,植株100多万株。
应用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 丛植或片植。也适于 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 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 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栽培技术
栽培历史
洛阳牡丹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 "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近代生物学先驱 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 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隋代
隋代, 隋炀帝(公元605-618 )时“辟地周二百里为 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代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
洛阳牡丹
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 李隆基之召,到 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裁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这也说明了,中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
唐代洛阳人宋单父,精于园艺,他种的牡丹,红白斗色,变异千种,被时人尊称为花师,惊服他有“幻世之绝艺”。惜此高超绝艺,无著录传世。宋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载, 宋时有一复姓东门、人称“门园子”的人,是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请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来年春天见花再付钱,接活一株,价值五千。 张邦基《墨庄漫录》亦载, 宋徽宗宣和年间,洛阳有一位欧姓花师,用药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开浅碧色,人称“欧家碧”,极为珍贵,每年作为贡品,供奉朝廷。
洛阳牡丹
宋代洛阳牡丹的栽培管理,在择地、栽植、浇灌、施肥、修剪、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技术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明清时期,牡丹的栽培技术更加趋于完善。花工们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等8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并付诸实现。古代洛阳牡丹的栽培技术,至今对牡丹的生产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代洛阳人在恢复和继承矛盾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各种技艺均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对牡丹的促成栽培技术,已能使其从9月上旬到翌年自然花期之前近200 天。牡丹花期控制技术已基本达到花随人意,周年开花。
宋代
(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
洛阳牡丹
,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 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随着 政治中心的转移和 洛阳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 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盛。从 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所列60多个品种看,大都是从洛阳引进的。明代,盛极一时的 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许多是从洛阳引进的老品种。清代, 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阳牡丹又直接或间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足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当今洛阳牡丹更传到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荷兰、 南非、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牡丹栽培历史可列表如下。
洛阳牡丹
朝代年代栽培中心
隋581-618洛阳
唐618-907长安
五代907-960洛阳
北宋960-1127洛阳
南宋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清1644-1911曹州(菏泽古称)
技术
牡丹的园艺品种,是从野生种经长期的自然杂交,人工选择培育进化而来的。
一、土壤选择与整地
牡丹的园艺品种,是从野生种经长期的自然杂交,人工选择培育进化而来的。野生牡丹长期在高山森林边缘和林间隙地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遗传性状,其性宜凉畏热、喜燥厌湿。
栽种牡丹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若土壤过于粘重,就要加以改良,即用沙和充分腐熟的厩肥掺拌,然后深翻40~50cm。在长江流域(或降水较多的地区)则要做成高床或种在有一定坡度的土地上,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ph值6.5~7.5)为好,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牡丹的园艺品种,是从野生种经长期的自然杂交,人工选择培育进化而来的。野生牡丹长期在高山森林边缘和林间隙地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遗传性状,其性宜凉畏热、喜燥厌湿。
栽种牡丹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若土壤过于粘重,就要加以改良,即用沙和充分腐熟的厩肥掺拌,然后深翻40~50cm。在长江流域(或降水较多的地区)则要做成高床或种在有一定坡度的土地上,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ph值6.5~7.5)为好,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二、栽植季节与方法
牡丹虽是木本小灌木,但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不同,一般树木以冬季和早春栽植为好,而牡丹必须在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栽植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十一月份以后,栽植越晚第二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三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因此,牡丹栽植季节的选定极为重要。
在栽植方法上,古时洛阳花农就有丰富的经验。据《洛阳花木记》记载:“凡栽牡丹不能太深,深则根不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的原栽植痕迹)齐土面为好。”又有挖土坑须量花根长短,为深浅之准。坑要宽大而平,土要肥而细,还要在坑下筑一小土墩,上尖下宽,将新栽牡丹于土墩上坐定,然后整理花根,让根自然垂下,勿使弯曲,然后覆土……”,这一栽植方法沿用至今。
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使根顺直,再逐层将土填实。栽后即浇水,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
栽培密度应视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以80~120cm为宜(每亩460—1040株);若培育商品牡丹销售,株行距50~60cm(每亩1850~2670株)。
牡丹虽是木本小灌木,但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不同,一般树木以冬季和早春栽植为好,而牡丹必须在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栽植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十一月份以后,栽植越晚第二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三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因此,牡丹栽植季节的选定极为重要。
在栽植方法上,古时洛阳花农就有丰富的经验。据《洛阳花木记》记载:“凡栽牡丹不能太深,深则根不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的原栽植痕迹)齐土面为好。”又有挖土坑须量花根长短,为深浅之准。坑要宽大而平,土要肥而细,还要在坑下筑一小土墩,上尖下宽,将新栽牡丹于土墩上坐定,然后整理花根,让根自然垂下,勿使弯曲,然后覆土……”,这一栽植方法沿用至今。
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使根顺直,再逐层将土填实。栽后即浇水,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
栽培密度应视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以80~120cm为宜(每亩460—1040株);若培育商品牡丹销售,株行距50~60cm(每亩1850~2670株)。
三、常用繁殖方法
牡丹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播种)和无性繁殖(嫁接、分株)两种方法,但以无性繁殖为主,其中尤以嫁接、分株应用为多。
1、播种
播种繁殖由于繁殖系数大,多用于培育砧木和杂交选育新品种。药用牡丹栽培则主要用种子繁殖。
牡丹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种子繁育后代。经人工长期培育后,牡丹雄雌蕊退化,多变为花瓣,大多失去结实能力。因此无性繁殖成为保持牡丹优良性状的主要繁殖方法。据观察,牡丹花型进化程度越高(即花朵层次多、起楼),雌雄蕊退化越严重,结实的可能性越小。只有单瓣、半重瓣的品种和凤丹可以结种子。
牡丹种子的采收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荚果内种皮由白色变为蟹青色为度。牡丹种喜嫩不喜老。没有充分老熟的牡丹种子其很多特性尚未固定,种下后不但容易发芽,还易产生变异,形成新的品种。老熟的牡丹种子当年 播种萌芽率低,部分种子到下年才萌动发芽。
牡丹种子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到翌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提前撤去覆盖物,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一次,四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两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但未经嫁接的播种苗大多开白色单层花,极少数开红粉色多层花。 [2]
牡丹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播种)和无性繁殖(嫁接、分株)两种方法,但以无性繁殖为主,其中尤以嫁接、分株应用为多。
1、播种
播种繁殖由于繁殖系数大,多用于培育砧木和杂交选育新品种。药用牡丹栽培则主要用种子繁殖。
牡丹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种子繁育后代。经人工长期培育后,牡丹雄雌蕊退化,多变为花瓣,大多失去结实能力。因此无性繁殖成为保持牡丹优良性状的主要繁殖方法。据观察,牡丹花型进化程度越高(即花朵层次多、起楼),雌雄蕊退化越严重,结实的可能性越小。只有单瓣、半重瓣的品种和凤丹可以结种子。
牡丹种子的采收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荚果内种皮由白色变为蟹青色为度。牡丹种喜嫩不喜老。没有充分老熟的牡丹种子其很多特性尚未固定,种下后不但容易发芽,还易产生变异,形成新的品种。老熟的牡丹种子当年 播种萌芽率低,部分种子到下年才萌动发芽。
牡丹种子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到翌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提前撤去覆盖物,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一次,四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两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但未经嫁接的播种苗大多开白色单层花,极少数开红粉色多层花。 [2]
2、嫁接
嫁接是繁殖牡丹优良品种,并能保持品种优良、品种遗传性状的最好方法,可以较快地大量繁殖,提高优良品种的繁殖系数。通过嫁接,提高牡丹观赏品质和应用价值。
⑴、砧木的选择
嫁接砧木用2~3年生凤丹或芍药播种苗的根;根茎粗1cm以上的播种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且成活后植株生长旺盛。
⑵、接穗的选择
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一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之为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和一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⑶、嫁接方法
嫁接是繁殖牡丹优良品种,并能保持品种优良、品种遗传性状的最好方法,可以较快地大量繁殖,提高优良品种的繁殖系数。通过嫁接,提高牡丹观赏品质和应用价值。
⑴、砧木的选择
嫁接砧木用2~3年生凤丹或芍药播种苗的根;根茎粗1cm以上的播种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且成活后植株生长旺盛。
⑵、接穗的选择
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一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之为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和一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⑶、嫁接方法
①枝接:牡丹枝接时间一般在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进行,气温以15~28℃为宜。具体方法是:
挖出砧木去净根上泥土,放入500倍甲基异柳磷和托布津混合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晾干药液。切去砧木上有芽眼的根茎以上的部分,用利刃从中间劈开,插入已削好的接穗,要把形成层对齐(即皮层相互对齐);若砧木和接穗粗细不一致,只要一面对齐即可。用麻皮从上到下绑紧,再用稀稠适中的泥糊均匀涂抹在切口上,务必要把伤口完全糊住。按规定深度栽植,栽植深度以伤口与自然地面齐为宜。随后封土为垄,垄高以能把接穗完全埋没为度,过深影响成活率,过浅接穗易干枯。20天内不可浇水,以免影响愈合;次年三月上旬成活出土,一般成活率达80%以上。成活后若干旱三月中旬后每半月浇一次水,浇两次水中耕锄草一次;四月下旬后每月可施肥一次,以粪尿为好,亦可施尿素(每亩5公斤左右);六月下旬可施一次磷钾肥(每亩5~7公斤);两年后即可出圃销售或移栽。
②芽接:牡丹的芽接主要用于更换品种或培养一株多花色(什样锦)的植株。芽接时间以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为宜,操作时间宜在10~17时,此时皮层宜分离、粘合。将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连同形成层一起取下,保留完整的木质芽基;用同样方法将接穗上的芽剥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基上。注意二者要相互吻合,最后用嫁接胶带扎紧。接后一个月,认定接芽已成活时,揭开胶带去掉砧木上赘芽。砧木上的叶片应保留,使养分集中于接芽,利于当年形成饱满花芽,翌年即可开花。
③皮下接:时间必须在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气温20~25℃时伤口易愈合。接穗长4~8cm,多选花芽;在接穗下部2~3cm处两面各削一刀,长削面约3cm、短削面约1cm,削口要平滑。选植株粗壮侧枝作砧木,在其上部光滑的枝段侧面,削一个2~3cm长的接口。将接穗稍斜插入砧木切口底部,使二者形成层密接对紧;若粗细不一致,一侧对准即可。用嫁接胶带、麻绳等材料从上向下绑缚接口,然后用塑料袋将接穗及接口罩住,在距接口1cm处将塑料袋口扎紧,能保温保湿,避免雨水渗入,提高成活率。
3、分株
分株亦称分根。牡丹是丛生灌木,多数品种根须处经常产生不定芽而萌发枝干。一丛正常开花的多年生牡丹有多达十余条枝干,每枝下有3~5条根供给养分、水分,而各枝又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分株繁殖时必须看准其根相互连接的关系,顺其“纹理”自然之势进行分株,切不可乱扯硬分。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十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十一月底。若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分株过晚,其新生根少而短,来年发芽时因新生根较少,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差,苗株长势弱甚至死亡。
挖出砧木去净根上泥土,放入500倍甲基异柳磷和托布津混合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晾干药液。切去砧木上有芽眼的根茎以上的部分,用利刃从中间劈开,插入已削好的接穗,要把形成层对齐(即皮层相互对齐);若砧木和接穗粗细不一致,只要一面对齐即可。用麻皮从上到下绑紧,再用稀稠适中的泥糊均匀涂抹在切口上,务必要把伤口完全糊住。按规定深度栽植,栽植深度以伤口与自然地面齐为宜。随后封土为垄,垄高以能把接穗完全埋没为度,过深影响成活率,过浅接穗易干枯。20天内不可浇水,以免影响愈合;次年三月上旬成活出土,一般成活率达80%以上。成活后若干旱三月中旬后每半月浇一次水,浇两次水中耕锄草一次;四月下旬后每月可施肥一次,以粪尿为好,亦可施尿素(每亩5公斤左右);六月下旬可施一次磷钾肥(每亩5~7公斤);两年后即可出圃销售或移栽。
②芽接:牡丹的芽接主要用于更换品种或培养一株多花色(什样锦)的植株。芽接时间以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为宜,操作时间宜在10~17时,此时皮层宜分离、粘合。将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连同形成层一起取下,保留完整的木质芽基;用同样方法将接穗上的芽剥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基上。注意二者要相互吻合,最后用嫁接胶带扎紧。接后一个月,认定接芽已成活时,揭开胶带去掉砧木上赘芽。砧木上的叶片应保留,使养分集中于接芽,利于当年形成饱满花芽,翌年即可开花。
③皮下接:时间必须在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气温20~25℃时伤口易愈合。接穗长4~8cm,多选花芽;在接穗下部2~3cm处两面各削一刀,长削面约3cm、短削面约1cm,削口要平滑。选植株粗壮侧枝作砧木,在其上部光滑的枝段侧面,削一个2~3cm长的接口。将接穗稍斜插入砧木切口底部,使二者形成层密接对紧;若粗细不一致,一侧对准即可。用嫁接胶带、麻绳等材料从上向下绑缚接口,然后用塑料袋将接穗及接口罩住,在距接口1cm处将塑料袋口扎紧,能保温保湿,避免雨水渗入,提高成活率。
3、分株
分株亦称分根。牡丹是丛生灌木,多数品种根须处经常产生不定芽而萌发枝干。一丛正常开花的多年生牡丹有多达十余条枝干,每枝下有3~5条根供给养分、水分,而各枝又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分株繁殖时必须看准其根相互连接的关系,顺其“纹理”自然之势进行分株,切不可乱扯硬分。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十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十一月底。若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分株过晚,其新生根少而短,来年发芽时因新生根较少,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差,苗株长势弱甚至死亡。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牡丹种苗质量,提高观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在洛阳主要危害牡丹的病害有:牡丹的红斑病、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炭疽病、牡丹锈病、牡丹病毒病、牡丹环斑病等。防治方法: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喷撒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五月至八月每20天左右喷石灰倍量式的波尔多液。
危害牡丹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上害虫介壳虫类和刺蛾类等。
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每年分别在三月中下旬、九月上中旬用500倍的甲基异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围撒施呋喃丹颗粒剂,操作方法为:环绕牡丹根部周围开沟,沟深5cm,撒施呋喃丹后覆盖,可防治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防止地上害虫的方法:用500倍的甲胺磷和500倍的氧化乐果混合后喷雾或用800—1000倍的杀扑磷喷雾防治。
在洛阳主要危害牡丹的病害有:牡丹的红斑病、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炭疽病、牡丹锈病、牡丹病毒病、牡丹环斑病等。防治方法: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喷撒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五月至八月每20天左右喷石灰倍量式的波尔多液。
危害牡丹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上害虫介壳虫类和刺蛾类等。
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每年分别在三月中下旬、九月上中旬用500倍的甲基异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围撒施呋喃丹颗粒剂,操作方法为:环绕牡丹根部周围开沟,沟深5cm,撒施呋喃丹后覆盖,可防治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防止地上害虫的方法:用500倍的甲胺磷和500倍的氧化乐果混合后喷雾或用800—1000倍的杀扑磷喷雾防治。
科研成果
洛阳牡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 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 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洛阳地区具有丰富的牡丹资源,是中国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据统计, 中国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共有8种、两个变种、1个亚种、1个变型,其中洛阳就有两个种。以这些洛阳原生种为主,繁育并形成了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 中原牡丹品种群,辐射、传播至全国各地,并不断繁衍,形成当地的生态型品种。据统计,如今包括传统品种、新品种和从国内外引入品种,洛阳共有960个牡丹品种,占全国牡丹品种总量的67.25%,洛阳已经成为中国牡丹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洛阳市地质矿产局和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证明,洛阳牡丹开得硕大鲜亮确实与洛阳的独有地脉有关。
据介绍, 伊河洛河带来的火山岩元素沉积下来,使洛阳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含量平均高出26.7倍,加上该地区适宜的气候,使得洛阳牡丹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洛阳牡丹
当前,洛阳牡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0多项,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20个;率先在国内制定执行牡丹种苗、盆花质量标准;率先申请注册牡丹“地理标志”,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当前牡丹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美国、荷兰、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洛阳新建了一批高档次牡丹观赏园,为延长花期专门建造了高山牡丹园、晚开牡丹园,使全市牡丹高档观赏园达到12个,观赏面积达4000多亩,牡丹自然花期从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并通过人工技术措施,实现花开花落随人愿,催花牡丹四季开放。
河南洛阳依靠科技力量,对多个品种牡丹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大力培育推广新品种。当前,洛阳已拥有黑、红、黄、绿、白、紫等9大色系的牡丹品种1100多个,数量达4000多万株。
洛阳牡丹
2007年4月2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经专家论证认定,洛阳 邙山为中国野生牡丹最主要的发源地,位于洛阳 国家牡丹园内的“凤丹牡丹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存的数量最大的“千年牡丹群”。
据介绍,邙山古代又称 凤凰山,“凤凰山牡丹”简称凤丹牡丹。汉代就有凤丹牡丹的药用记载,距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
专家指出,牡丹枝条属半木质结构,很难长得高大,一般寿命在百年左右。洛阳国家牡丹园内的千年凤丹牡丹群,非常壮观又独具特色,花期长达一个多月。
当前全国牡丹野生种有8个品种,其中河南就有6个, 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最主要的发源地。专家认定, 传播牡丹的历程为洛阳、四川、陈州、亳州、曹州。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牡丹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牡丹 全身还都是宝,花、种、根、粉都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除观赏外,其根可入药,称“丹皮”,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神农尝百草总结出《神农本草经》,将牡丹列为“中品”,“除症结瘀血,安五脏”。此外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如今洛阳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产品, 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妆品、 牡丹精油
洛阳牡丹
、 牡丹保健茶系列产品,以及 牡丹月饼、牡丹饺子、牡丹滋补靓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如今,洛阳市已经申请获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的国家专利20余项,为牡丹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洛阳邮政局还开发出“千枚牡丹”个性化邮票系列产品,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在种植设计上,牡丹常构成园林的主体,形成牡丹景观,多则千株或没数万株,或丛植,或群植,如 王城公园、西苑公园,暮春时节,牡丹盛开,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艳冠群芳,蔚为壮观。另外,用于鲜切花,被用作插花观赏和礼仪之花。二是作为药用。牡丹根中含有的 牡丹酚原疳,为主要药用成分,具有镇痛散瘀和抑菌作用。三是用于食用。据史料载,牡丹花的食用始见于宋代。牡丹花瓣、花粉经化学分析,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物质,食之有病可医,无病可增加营养,强身健体。烤鸭的饮食文化中,有菜肴、花酒、点心等,从用料上讲,有以花为主料者,有为辅料者,牡丹花在烹调上有煎、炸、蒸、酿等制法。
洛阳牡丹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见于唐代记载。白居易《移栽牡丹》诗中有“金钱买得牡丹栽”的词句。其价值有数十千买一株的,有数万买一株的,还有“一朵值千金”的。牡丹花王姚黄、花后魏家花嫁接苗的一个接头竟值钱五千。明代亳州人尚以黄金购洛阳牡丹一株魏家花者。民国时期,由于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牡丹“花价甚廉”(李健人《洛阳古今谈》)。当代洛阳牡丹商品化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商品生产基地,采用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优惠政策,至1990年商品牡丹发展至600亩,总株数达百万株以上。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开辟了国外市场,出口到法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使洛阳牡丹誉满天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洛阳牡丹也有代言人了,他的名字叫“ 小破孩”。4月8日上午10时,“小破孩”代言洛阳国家牡丹园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洛阳国家牡丹园用洛阳人自己创作的动漫角色进行形象代言,标志着洛阳文化产业的第一个“卡通大使”诞生。
主要品种
洛阳牡丹演化的结果,使得牡丹的观赏价值大大提高,但也造成了牡丹有性繁殖能力的降低。千百年来,洛阳花师们正是利用牡丹的这种演化、变异,经过自然和人工选择,创造出数以百计的牡丹新品种,对花卉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洛阳牡丹品种的颜色是随着新品种的培养而不断增多。洛阳野生牡丹为白色的杨山牡丹和 紫斑牡丹以及其他牡丹种,经过人工栽培后,唐时出现了黑色(如军容紫),宋代出现了黄色(如姚黄等)、绿色(如欧家碧)、紫色(如左花等)和复色(如添色红)以及奇特的转枝花(如潜溪绯)等。此外,洛阳牡丹还出现了许多过渡性的花色。而今,洛阳牡丹的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截止1990年的统计,洛阳牡丹品种属红色系的204个,白色系67个,粉色系133个,黄色系11个,紫色系69个,蓝色系26个,绿色系4个,黑色系20个和复色系4个,总计538个。矛盾品种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产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形。以姓氏得名者如姚黄、 魏紫、欧家碧;以产地得名者如洛阳春、潜溪绯、寿安红;以颜色取名者如鹤翎红、胭脂红。一些牡丹花,则冠以俊美的品名,如醉 杨妃、玉天仙、二乔等。还有寓意深妙而又典雅的称呼,如 璎珞宝珠、飞燕红妆、雪夫人、粉香奴等。每个品种差异分明,各具特色。
由 国际牡丹园培育的黑桃皇后、东篱银南等6个新品种正式通过有关部门鉴定,至此,洛阳牡丹由2007年的1030种增至为1036种。
记这些年来,以洛阳牡丹研究所为龙头,我市的高等院校、园林单位等协同攻关,牡丹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已使我市的牡丹研究进入了基础理论、高新技术实用性开发研究的新阶段,为洛阳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仅拿牡丹品种这一项来说,我市当前已超过千种。如今通过国家花卉协会认定的洛阳牡丹品种已经达到960个,数量在国内外城市中遥遥领先。
2008年春节从花色单一到品种繁多,由国内品种到国外品种,洛阳春节催花牡丹在多年探索发展基础上,当前催花品种已达50多个.姹紫嫣红的各色牡丹装点节日市场,美化百姓生活.
在素有 牡丹之乡美誉的邙山镇,数万株催花牡丹在园艺工人的精心照料下,舒展枝条,吐露娇蕊,一株株各色牡丹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我市催花牡丹数量从当初几千盆已发展到当前的25万盆,在洛阳 景陵牡丹园,技术人员通过摸索试验,不仅掌握了国内牡丹品种催花技术,而且还使众多国外品种在洛阳扎根开花。如今的品种有洛阳红,珊瑚苔,白雪塔豆绿,二乔, 胡红,首案红,紫兰魁等品种,还有国外品种芳纪。花径和花王品种很多,2009年要催的品种有绿牡丹, 黑牡丹都要上市。
花会
宋代诗人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一文中写道: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阳的“地脉”使牡丹得天独厚。
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东端。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园林——西苑中就开始大量地种植牡丹。
洛阳是久负盛名的古城,先后有十余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九朝古城。洛阳牡丹始于隋、兴起唐、盛于宋,沿续至今。洛阳牡丹以品种繁多,花色奇丽而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传于世。
如今的牡丹花会,从形式和内容上已大大超过了历代。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定为市花,并将每年的 4月15日至4月25日定为牡丹花会。自1983年以来已举办过十九届牡丹花会。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呈现出花如海、人如潮、热闹非凡的海面。每届来洛参观牡丹的人次达百万以上。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洛阳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厂矿、机关、学校、宾馆。尤其是 中州大道两旁的花带中盛开的牡丹,使中外宾客一进入洛阳就感到“花城”的浓重气氛。
主要参观景点有“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神州牡丹园”、“花苑公园”、“牡丹公园”、“国色牡丹园”、“白马寺”、“白园”等等。
市内各类观赏牡丹80万株,360个品种,红、黄、绿、紫、粉、白、黑、蓝八大色应有尽有。这里展出的不仅有洛阳的古老品种,还有新育出的品种;不仅有四川、甘肃、安徽等地的国内珍稀品种,也有日本等国外品种,另外,还有一些原产于我国的野生牡丹品种等等。
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自从举办牡丹花会以来,大大促进了洛阳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观赏牡丹。
名园
洛阳牡丹园
位于市区北部邙山310国道与 机场路交叉路口的附近。建于1992年,总面积10hm*m,栽植牡丹近6.7hm*m,380个品种,约10万株。 1994年从日本引进‘金帝’、‘太阳’等著名国外品种11个,200余株。
王城公园
因建于古代东周王城的遗址上,故名王城公园。是洛阳观赏牡丹最重要的场所。始建于1956年,总面积37.07hm*m.栽植牡丹13340 m*m,共19800株,有320个牡丹品种。并从日本引进20多个日该品种。建有牡丹阁、 牡丹仙子花坛群等观赏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会期间,游人如织。最多的一天,游人达25万人次,盛况空前。园内还有周王城城墙遗址、汉墓壁画地下展室和古建筑风景区等,公园外的美术陶瓷公司出售精美的仿唐三彩工艺品。
西苑公园
位于洛阳市 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处,原名植物园,因建于隋代西苑遗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园。该园建于 1958年,总面积13.14hm*m. 种植牡丹10000m*m以上,近200个品种,共6000余株。该园风景秀丽,植物配置优美,是观赏牡丹的好地方。
全园占地面积13.3公顷,分为浏览区和生产管理区两大部分。游览区面积占四分之三。该区观赏植物按照"门、纲、目、科、属"的进化系统分类,结合园林艺术及景观需要进行配置,分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三个区。此区现已从国内外收集引种120个科、300多属的园林植物达八百多种。其中有中国特有的 乡土树种,又有国外名贵花木及珍奇植物,植物品种之多享誉中原。
公园内面积2.1公顷的园林建筑,采用青瓦粉墙,玲珑典雅的 江南园林风格,错落有致,构思精巧,可谓匠心别具。以1.6公顷的人工湖为中心的游览区,依山傍水,建有瀛洲、牡丹二岛,岛上奇花异木,亭阁相映成趣;曲桥、 平桥、拱背桥、荷叶桥、 玉带桥和树桩桥相沟通。湖之西石山、瀑布飞流;东有 平川,花木繁茂;南有牡丹园,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北有月季园、竹园、物种交替变幻。登高府瞰,湖光山色,绿树红花,游人轻舟,尽收眼底。湖周垂柳依依,樱花、碧桃争奇斗艳。一年一度的"樱花、碧桃游园会" 引得游人摩肩接踵、纷至沓来。相伴花会盛世,不断推陈出新的游园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游人如织。
牡丹公园
是洛阳以牡丹著称的公园。位于 涧西区西苑中路中段。建于1956年,总面积5.87hm*m。牡丹为该园的主要花木,有 牡丹花坛10个,总面积5660m*m种植牡丹3960株,200多个品种。园中牡丹以花大色艳而为游人称道。
牡丹公园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国营大厂、科研院所和商贸中心,东连牡丹路,南临西苑路,北、西同郊区工农乡 唐村为邻。牡丹公园始建于1956年,是在隋西苑遗址上规划建设的以洛阳牡丹文化为特色,应用现代园林建筑风格融水上娱乐、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全园规划用地总面64000平方米,绿地率 78.64%,绿化覆盖率81.82%
牡丹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有:牡丹观赏区、水上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生产区。
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种植草坪15000平方米,各类乔木4000株,花灌木4400株。植物种类丰富,季相变化鲜明,园林景观优美,生态质量上乘,深受广大中老年人欢迎。
花卉生产区,地处牡丹公园西北部,规划用地5300平方米,建有温室3栋,面积220平方米,每年生产草花约20万盆,温室花卉约3万盆,对城市节日彩化、美化,活跃城市生活发挥重大作用。 [4]
国色牡丹园
国色牡丹园又名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 位于洛阳市区北部邙山310国道旁。建于1985年,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牡丹基因库。因该园地处邙山,花期晚于市区,使迟来洛阳的游人,也能欣赏到洛阳牡丹的天姿国色。位于洛阳市邙山中沟西。占地面积700亩,其中牡丹观赏园分南园和北园,面积400亩,育苗300亩,搜集国内牡丹园艺品种500余个,野生种6个,培育新品种72个,数量50余万株,引进国外园艺品种100余个,数量5万株。年繁殖九大色系,品种齐全,花大色艳的优质商品牡丹30万株。当前,已成为野生牡丹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的国内最大生产基地。
2002年3月迎来了国色牡丹园发展的大好机遇,全面实施改扩建工程,新建了北院大门,停车场8000㎡, 休闲广场10000㎡,旅游公厕5座,铺设园林新道20000m,人工湖1500㎡,扩大国内外牡丹精品观赏园300亩,增加绿地20000㎡。栽植各类绿化树木1.2万株,园容园貌焕然一新,一个全新的国色牡丹将在牡丹花会笑 迎宾客。
滨河公园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千余年来,洛滨景色便使许多诗人流连忘返。早在三国时, 曹子建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 洛神赋》。号称 初唐四杰的王勃、 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曾徘徊洛宾,不忍离去。 唐高宗时,上官仪循着河堤,缓辔咏诗,洛滨景色之佳,可以想见。
国际牡丹园
洛阳国际牡丹园,地处机场路与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西出口交汇处的邙山镇,与 洛阳古墓博物馆隔机场路相望。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奇异绚丽的国内外牡丹名品,独具特色的建园设计,将使之成为国内高品位的牡丹观赏园与国际牡丹名品生产示范基地。
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晚花牡丹园及中外牡丹精品园,占地约30公顷。当前,该园已栽植国内牡丹品种300多个、日本、法国、美国等牡丹品种100多个、以及中国芍药品种300多个。牡丹自然花期为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自建园开始,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光临,是“洛阳牡丹花会”与“五一黄金周”期间赏花的好去处。 洛阳国际牡丹园观赏区由国际牡丹精品区、国内牡丹精品区、中外名优芍药区、中外寒 牡丹区等四部分组成,主要有四大特点,即“精、晚、新、奇”。
神州牡丹园
花是美的象征,爱美是人类的天赋。赏花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精神文明之举。
牡丹观赏区内定植牡丹30余万株,汇集国内外牡丹品种400多个,姚黄、魏紫、洛阳红、火炼金丹、飞燕红妆、玉版白、二乔、状元红、豆绿、 盛丹炉、蓝田玉、墨撒金、泼墨紫、茄蓝丹砂、夜光白、 青龙卧墨池、娇容三变、首案红、 赵粉、胡红、大棕紫、 王红、丹炉焰、冰凌罩 红石、洛神、似荷莲、朱砂垒、赤龙换彩、凌花晓翠、银粉金鳞、御袍黄、 葛巾紫、酒醉杨妃、冠世 墨玉、珊瑚台、 贵妃插翠、宝石兰等传统名品,雍容华贵,尽显芬芳;日该品种海黄、金阁、金帝、新七福神、白王狮子等;法国金色爱丽丝等海外奇葩争奇斗艳,各展英姿。
数百亩的牡丹花争相斗艳,形成花的海洋,赤、橙、黄、绿、青、蓝、紫万斑争荣。蝶恋蜂戏,凤舞龙翔,汪洋恣肆,光彩映天。春风拂面,阳光灿烂,和风熙瑞,天地生辉,设身处地,亦仙亦幻,使人心旷神怡。游客处处笑语,猝然妙趣横生,情意丝丝缠绵,与花比美,以花比心,连连道奇称颂,不仅浮想联翩,怦然心动,又可提笔述怀:“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应知我非世情,与尔相看动幽感。”
有稀世珍品──中华国粹百米牡丹艺术长廊;国韵阁内坐落着中国最大的 汉白玉欧阳修的雕像──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见证,四周陈列了20余幅当代国画大师的精品佳作,向中外游客系统讲述了洛阳牡丹发展的辉煌历程;富贵楼内大型室内写真喷绘,图文并貌,集中全面展示了 牡丹文化、牡丹技术、牡丹应用、牡丹艺术等,使人们深刻地了解了牡丹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神州牡丹园的优势之一是科技优势。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州牡丹园立足文化、依托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走在国际前沿。当前,我园已同 中国林科院、中科院上海植物研究所、 上海植物园、上海复旦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等大型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国家“863”牡丹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已落户神州牡丹园,牡丹高科技育种和新品种培育计划正在实施之中。为了加大牡丹的科研发展力度,我园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用于牡丹的科研和开发。并高薪聘请了10多名牡丹、芍药知名专家和博士后从事科研开发,把我园建成中国一个牡丹芍药科研中心。
中国国花园
中国国花园位于 洛南隋唐古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 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至 洛浦公园南堤。总规划设计面积1548亩。
自西向东共分为六个景区,即:西入口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历史文化区、堤面游赏区、东入口景区、生产管理区。其中种植牡丹3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 200余万株。在环境布置上以植物见长,自然流畅,突出体现了传统 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
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艳冠群芳的牡丹,千姿百态的植物、奇石叠翠的山峦、风情各异的亭台、碧水荡漾的湖泊、 古丰古韵的建筑……美景无限,占尽风流,国花园之美、之情、之幽,堪称洛阳园林之翘楚。
中国国花园的东主入口景区,主体是古建筑群,额基部的彩绘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绘有牡丹、 凤凰的彩图,象征着富贵、吉祥,并附有洛阳著名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 白马寺和享有盛名的“洛阳唐三彩”,个个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郁金香花园
位于洛阳 北邙山机场西路路口东,占地200余亩,种植有不同花色的郁金香50余种,牡丹近百种,并有芍药、月季、百合等各种名贵花卉,园内建有中外风格的廊柱、假山、花架、风车、屏风、花池等 园林小品,富有情趣,是旅游和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其它观赏点
洛阳国花园、先农牡丹园、 白云山高山牡丹园、 鸡冠洞高山牡丹园、 小浪底牡丹园、龙门西山牡丹园
牡丹文化
洛阳是 “十三朝古都”, 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东傍 嵩山,西依秦岭,南含 伊阙,北靠邙山。 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载,形势甲天下”之誉。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故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之称。牡丹为我这园艺花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迩;以也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朝,隋炀帝(605-618年)“周二百里为西苑……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并记述了牡丹品种名称。宋高承也称“隋炀帝世始传牡丹”。可见洛阳为中国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当时,姚黄出自洛阳司马坡的姚氏家, 魏花出自晋宰相魏仁溥家。洛阳地方留守 钱惟演赏之曰: “人谓牡丹花王,‘姚黄’真可谓王,而‘魏花’乃后也”。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同时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今天,在迈进21世纪继往开来的今天,雍容富贵,情系万众的洛阳牡丹必定会益增美艳,倍崇尊荣。洛阳牡丹饮誉天下,得益于牡丹谱记的传世,它是研究牡丹的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洛阳牡丹的谱记资料甚为丰富,专门记述洛阳牡丹的名著就有宋代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建国后,洛阳人好花之俗更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洛阳市党政领导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民俗,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开发牡丹资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定牡丹为洛阳“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15~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1990年,洛阳已成功地举办了8届牡丹花会,每届接待海内外游客均在数百万人次。花会期间还举办牡丹灯会、经贸洽谈会和一些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洛阳文化艺术品也相得益彰。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向“专、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纸、玉雕、刺绣等牡丹工艺都有相应发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园地;以牡丹为特色的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用品等得到逐步开发;而在花会期间,《千枚牡丹》个性邮票发行仪式、牡丹婚典、牡丹摄影绘画展、盛唐歌舞《千年牡丹情》等活动的举办,“十万宫廷乐舞”、洛阳剪纸、“唐三彩”、“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开发,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
到了唐朝,作为陪都的洛阳,牡丹的种植更加广泛,洛阳牡丹品种更加丰富,并出现了从事牡丹专业人员。“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异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当时牡丹至少有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同时出现了重瓣品种。后唐庄宗(923-926)曾“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其规模不亚于长安唐宫。
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人对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谓天下真花独牡丹”。“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可见,牡丹人养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风民俗。其时,牡丹的栽培技艺普遍提高,在播种繁殖的同时,用嫁接的方法固定变异,牡丹“不接则不佳”,使得新品种不断出现。
纵观洛阳牡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代兴亡的演变史。难怪李格非叹曰:“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侯于园辅之废兴”,此言甚诚。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如今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洛阳牡丹已溶入了中国牡丹的花海之中,并且香飘海外。公元724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国;公元1656年荷兰开始引种;公元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培育出100多个园艺品种;美国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开始引进。
洛阳具有丰富的牡丹文化,它是 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从唐宋开始出现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已经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由于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至爱,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洛阳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和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们把牡丹比作造福人类的天使,反抗强权的正义化身,把她塑造成美丽、善良的仙女等等,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建国后,洛阳考古发掘墓葬中发现的有关表现牡丹内容的珍贵文物,以及现存的古代建筑上的牡丹纹饰,是研究牡丹史、绘画史、建筑史、雕刻艺术史等不可多得的资料。表现牡丹题材的戏剧歌曲、影视音乐以及工艺美术等作品争奇斗妍,琳琅满目。洛阳牡丹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河洛地域周边牡丹文化的发展,为形成中国的牡丹文化奠定了基础。
洛阳文化艺术品也相得益彰。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向“专、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 牡丹石、剪纸、玉雕、刺绣等牡丹工艺都有相应发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园地;以牡丹为特色的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用品等得到逐步开发,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宏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野生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日臻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具有深邃内涵的牡丹文化,在国际园艺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2、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洛阳牡丹/196243
2、
6.返回顶部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