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实战:亲自写红黑树之四 插入insert的平衡

        本文承接自:

        算法实战:亲自写红黑树之一-CSDN博客

        算法实战:亲自写红黑树之二 完整代码-CSDN博客

        算法实战:亲自写红黑树之三 算法详解-CSDN博客

目录

一、入口

二、普通二叉树插入

三、插入后的平衡

四、算法解惑


一、入口

        入口点仿照stl:

	//如果second为false则已经存在,发生了覆盖,用GetOldValue获得被覆盖的值
	pair insert(T_DATA const& data)
	{
		T_COMP comp;
		return insert(data, comp);
	}
	pair insert(T_DATA const& data, T_COMP& comp)
	{
		m_OldValueSeted = false;//清除被覆盖对象的有效标志

		pair ret;

		ret.first = end();
		ret.second = false;
		if (tree_head->free_head < 0 && m_array.Capacity() <= m_array.Size())
		{
			thelog << "超出容量限制" << ende;
			return ret;
		}

		try
		{
			ret = _insert(data, comp);
		}
		catch (exception& e)
		{
			thelog << e.what() << ende;
		}
		//thelog<<"insert ret "<

        入口点首先处理了需要扩展容量的情形,这个扩展指的是树的删除链表为空,需要从底层数组申请空间的情形。

        我的实际应用场景更复杂些,如果底层数组也满了,就会再申请一块共享内存,由于两块共享内存地址地址无法连续,我用了一个地址映射表,从索引到数据要经过查表转换,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把底层操作抽象出来的原因。

        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GetOldValue函数,用来返回被覆盖掉的值。这个功能到底应不应该存在,见仁见智。

        T_COMP不理解就无视它,知道默认就是用“<”就可以了。

二、普通二叉树插入

        普通插入很简单,由一组“_insert()”函数实现,前导“_”数量不同,表示不同的调用级别。

        普通插入后由_RB_insert_Balance(position)函数完成平衡。如果忽略这一句就是普通插入。

        如果是覆盖,则只替换数据,树结构不变,不需要平衡。

三、插入后的平衡

        代码是比较简单的:

	void _RB_insert_Balance(T_SHM_SIZE x)
	{
		T_SHM_SIZE p = TREE_NODE::at(x).hParent;
		if (!_isRed(p))return;

		//连续红,需要调整
		bool isLeft = (x == TREE_NODE::at(p).hLeft);
		T_SHM_SIZE g = TREE_NODE::at(p).hParent;
		bool isL = (p == TREE_NODE::at(g).hLeft);
		T_SHM_SIZE u = (isL ? TREE_NODE::at(g).hRight : TREE_NODE::at(g).hLeft);

		if (_isRed(u))
		{
			//u为红只需要染色,然后递归
			TREE_NODE::at(p).bColorRed = false;
			TREE_NODE::at(u).bColorRed = false;
			TREE_NODE::at(g).bColorRed = true;
			_RB_insert_Balance(g);
		}
		else
		{
			if (isL)
			{
				if (isLeft)
				{//LL
					_RRotate(g);
					_exchage_color(p, g);
				}
				else
				{//LR
					_LRotate(p);
					_RRotate(g);
					_exchage_color(x, g);
				}
			}
			else
			{
				if (isLeft)
				{//RL
					_RRotate(p);
					_LRotate(g);
					_exchage_color(x, g);
				}
				else
				{//RR
					_LRotate(g);
					_exchage_color(p, g);
				}
			}
		}
	}

        x 插入的新节点

        p x的父节点

        u x的叔叔,也就是p的兄弟

        g x的祖父,也就是p和u的父节点

        _isRed(h) 判断节点是不是红色

         _LRotate(h) 左旋,只改变父子关系,颜色和数据不变

        _RRotate(h) 右旋,只改变父子关系,颜色和数据不变

        _exchage_color(h1,h2) 交换两个节点的颜色

四、算法解惑

        这个算法的原则其实很简单,不是双红不用处理,是双红则:

  1. 如果上一层两个都是红,则g必然是黑(红黑树规则),于是就将上一层两个都变成黑、g变成红,于是下面符合规则了,但是g变成了红,可能造成新的双红,于是再对g做平衡。这个过程可能一直递归到顶。
  2. u是黑,挪一个红过去。具体挪法分四种情形。听起来也不简单?

        其实吧,所谓“u是黑”,意思是u是空啊,u不是空的话g左右两边深度就不一样了,违反红黑树规则。所以双红其实就是g下面只有一个红节点,新的节点有挂在了这个红节点下面,也就是“g-红-红”,只需要重新布局,改成g下面一边一个就行了。

        而第一种情形的“u是红”呢,就是g下面两个都是红,新的节点又挂在其中一个下面,也就是“g-红红-红”,不可能再有别的黑色数据节点(不是空)存在。

        是不是豁然开朗?

(这里是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造轮子(我的可重用代码),算法,红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