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决定这次技术驱动的重构,需要架构升级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业务边界更清晰
重构之后的需求边界从产品侧就能够确定,如果新增仓配时效计算规则需要修改或新增内核计算,其他业务的需求基本组件化时效中修改即可;
业务逻辑更聚合
组件化中整合业务逻辑;
内核计算逻辑更纯净
一套时效计算缓存,节省一半硬件资源费用;
增加系统复用性,一套计算模式同时支持预约和非预约两种模式,支持结算和商详,下单前和下单后的场景;维护一套内核计算逻辑代码,与具体业务分离,节省更多人力资源;
现有业务接口:
根据业务特点,**将原来的8种业务时效计算接口聚合为3个核心通用计算接口,消除了5种业务的特殊处理接口。**重新定义设计新的内核计算接口:京准达时效、标准时效、仓自提时效。减少了大量重复代码,避免改一个需求就要改好多相同的地方,便于统一管理。
新core系统三个核心接口方法可以为多个业务系统提供服务
系统重构相关业务如下图所示,
主要变更点:
系统重构业务
组件化时效中对新接口进行适配,可用切量开关进行控制
怎样保证系统重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重构前后一致性验证上线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单测覆盖和流量回放验证;上线后通过多维度切量开关进行控制,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1700+个测试用例,覆盖大部分单一业务场景和部分组合业务场景。
通过实时引流线上流量,回放到重构后的系统中。流量回放过程中发现差异,分析具体原因,发现多个重构测试用例未覆盖到的复杂场景问题。
eg.全球购商品满足城配转普通时效走大宗时效的场景:正常逻辑是①全球购商品命中了城配逻辑;②全球购不支持城配时效,需要转普通时效;③转成普通时效后又命中大宗业务场景。重构时从①走到了③,城配时效和大宗时效是互斥的,所以无法转换成大宗时效,调整转换逻辑后导致和重构前时效不一致,这种场景负责涉及业务配置很多,很难通过测试用例覆盖,流量回放验证是很好的验证方案。
由于系统架构调整以及新接口的设计和老架构存在差异,导致采购、全球购、控单等业务场景下返回的起始日历日期不一致,实际可用日历和波次是一致的,所以这种是预期内的差异,导致流量回放时diff率较高,页面配置的忽略字段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首次采用自定义脚本进行差异对比,自定义实现排序和忽略项设置,将不影响时效的差异对象忽略掉,减少diff干扰。
对未通过测试用、流量回放差异,研发测试分别列出清单,研发、测试、产品组会进行沟通,对系统现状和业务影响范围进行评审,确定最终处理方案。
测试中发现的问题验证修复后,确认达到业务要求和上线标准,才可以灰度上线。
灰度发布时,只接入一小部分流量,并及时跟踪和分析线上的 log 与监控告警,并关注用户反馈一有问题及时解决。当新系统趋于稳定时,逐渐加大灰度发布的范围和接入的流量,同时继续跟踪线上 log 与监控告警。
上线后用白名单用户进行验证。
系统上线后,支持用户PIN的百分比进行切量,灰度验证实现平稳过渡。
新老逻辑组件可以一键切换,如发现问题可快速切回原逻辑,快速止损,保证线上系统安全;
◦ 测试用例发现5个BUG,修复遗漏边缘业务逻辑和处理逻辑错误等问题;
◦ 流量回放中发现7个BUG,修复530标位、京准达时效类型等线上bug;
系统重构总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不仅会碰到技术的挑战,需要思考用什么方案更合理;也会碰到难以理清的业务逻辑,需要将产品、研发、测试摇到一起追思忆往;还会发现历史的“bug”,让人纠结要不要“更正”;都很耗费发量。
1、流量回放阶段,由于出参数据填充方式变化,导致无法比较,通过自定义脚本的方式解决。
2、自提时效多仓场景新架构无法支持,协同产品、业务优化原有多仓场景的处理方式,既解决问题又优化了线上处理逻辑。
重构有利于项目的健壮和精简,平时要养成重构的好习惯,“小步快走”,尽量避免留着统一重构的思想,积累很多技术债后重构精力、时间成本很大,风险也会大很多。如果重构任务艰巨,需要提前做好迭代计划,重构方案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如何分阶段实施,小步快走层层分离的策略就相当于搭建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是一种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有效手段。更多关注“明天价值”,当发现好的数据结构、好的思想的时候,甚至一个变量名或方法名,把以前写的代码重写一下;
何时进行重构最好遵循“三次法则”,如果一件事需要做一两次,可以不着急重构;但是如果需要重复三次甚至以上的话,就该考虑着手去重构了,保持系统的健康状态。
公司业务在快速发展中,系统重构期间,需继续保持业务需求的迭代速度,可以适当增加人员。
系统重构前需要对业务足够熟悉(包括边缘业务),重构时可能会遇到看着重构代码一样,实际代码的执行顺序影响业务的前后依赖或优先级,最后影响结果的输出,在复杂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很难发现问题。
上线后跟踪系统运行实际性能变动、资源消耗、稳定性。重构中发现了系统中存在相似的业务处理逻辑、城配相关的逻辑过于复杂等问题,下一步与产品业务沟通是否可以进行精简,重构不是终点,更像是起点。
作者:京东物流 崔海君
来源:京东云开发者社区 自猿其说 Tech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