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

前言

本节我们将学习相机标定对极几何两部分的内容。

在相机标定部分,我们将学习直接线性变换(Direct Linear Transform, DL,张正友标定法(Zhang’s Method)和 Perspective-n-Point (PnP) 这三种方法。

在对极几何部分,我们将了解极平面、基线、极点和极线等概念,以及相机相对位姿估计和对极约束。

一、相机标定

1.1  相机内外参

内参:描述相机本身的属性,同一相机,内参固定

外参:描述相机的姿态、位置,随时间变化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相机的成像过程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张图片

1.2  相机标定概述

通过实验的方法计算和估计相机内外参数的过程称为相机标定(Camera Calibration)

相机标定的应用有:

• 矫正透镜畸变(内参标定)

• 建立相机成像几何模型,实现三维重构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张图片

相机标定的意义:

相机标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标定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相机工作产生结果的准确性

做好相机标定是做好后续工作的前提

下面讲解三种相机标定的常见方法:

直接线性变换 (Direct Linear Transform, DLT)——同时估计内外参

张正友标定法 (Zhang’s Method)——估计内参

Perspective-n-Point (PnP)——估计外参

1.3  直接线性变换(DLT)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3张图片

1.3.1  基本设定

已知:部分参考点在图像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 求解:相机的内参矩阵、外参与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4张图片

1.3.2  世界坐标系到图像坐标系的映射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5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6张图片

1.3.3  关于矩阵M自由度的解释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7张图片

1.3.4  DLT算法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8张图片

1.3.5  小结

DLT方法通过计算未标定数据 (Uncalibrated Camera)的映射参数矩阵,来计算相机内外参

需要已知至少6个观测点的世界坐标和图像坐标

当已知观测点近似落在同一平面时,DLT求解不稳定

1.4  张正友标定法

【参考文献】

Zhang,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EEE TPAMI, 2000

1.4.1  标定工具:标定板

相机标定往往需要观测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但是世界坐标不易测量

因此,引入二维标定板

由规则的黑白棋盘格构成,尺寸已知

网格点可以被角点检测算法自动、准确检测出

在标定板上建立世界坐标系,标定板位于Z=0平面,网格点作为观测点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9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0张图片

二维标定板的优势如下:

  1. 观测点世界坐标易得
  2. Z=0降低了求解复杂度

1.4.2  从世界坐标系到图像坐标系的映射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1张图片

• 用于描述两个平面之间的映射关系

• 共有3 × 3 = 9个元素,但由于齐次性,自由度为8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2张图片

1.4.3  求解内参矩阵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3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4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5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6张图片

1.4.4  张氏标定法基本思路和流程 

  1. 在标定板上建立世界坐标系,并以不同的位姿对其拍摄3张以上图像(可以晃动标定板或改变相机姿态)
  2. 利用角点检测算法对每张图中标定板上的网格点进行检测,每张图选取4个以上网格点作为标定点,并读取标定点的图像坐标和世界坐标
  3. 利用3张图像的观测点列出3个方程组,通过SVD分解计算3个单映矩阵
  4. 利用三个单映矩阵 列出6个关于矩阵 的方程,并利用SVD分解求出  
  5. 由于 = −⊺− ,对求出的 进行cholesky 矩阵分解: = ⊺→ = −⊺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7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8张图片

1.5  PnP

1.5.1  基本设定

已知:至少3个参考点在图像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相机的内参矩阵

求解:外参,即估计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位置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19张图片

1.5.2  基本思路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0张图片

二、对极几何

2.1  对极几何(Epipolar Geometry)简介

以上三种相机标定方法均需图像中观测点的世界坐标

相比于世界坐标,观测点的图像坐标更容易获取

给定同一场景的两张图像,能否仅根据对应点的图像坐标估计相机的相对姿态?

利用对极几何约束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1张图片

2.2  对极几何的基本设定

, 是同一场景拍摄的两张图像,, 是拍摄时的相机中心

相机的相对运动/姿态为 ,

换言之,以相机的相机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相机的外参是,

空间中的点在两图中投影为,

平面  称为极平面 (Epipolar Plane),   称为基线(Baseline),基线与 的交点 ,  称为极点 (Epipole),极平面与两张图像的交线 (, 称为极线 (Epipolar Line)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2张图片

2.3  极线的物理意义

  1. 在仅已知投影点坐标的情况下,无法获得3D的具体未知,只能推断出点在投影射线
  2. 直线在图像上的投影就是极线
  3. 所以空间中投影在图像位置上的点在图像上对应点位于直线
  4. 换言之,图像上的一个点与图像上的一条直线对应

2.4  极线的解析式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3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4张图片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5张图片

【对极约束】

计算机视觉基础(9)——相机标定与对极几何_第26张图片

2.5  相机相对位姿估计与对极约束

  • 给定两张图8个以上对应点,可以通过8点法求解线性齐次系统求出基础矩阵,然后如果相机已经进行标定(即 已知)可以求出本质矩阵,并进一步求出两个相机的相对位姿
  • 由于本质矩阵的齐次性,无法只通过对应点估计出相对位姿的绝对尺度
  • 如果已知两个相机的相对位姿,可以求出基础矩阵,进而获得极线的位置。点在图像上的对应点搜索空间可以从整幅图像缩小到极线上

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相机标定和对极几何的基本概念。重点需要掌握直接线性变换和张正友标定法的基本流程,知道这两种方法需要几个观测点和几张图像能完成标定。还需要知道对极几何中极平面、基线、极点和极线的基本概念并在图中对应。最后需要掌握极线解析式的推导过程,知道两个约束关系以及其代表的物理含义,知道相机的相对位姿估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视觉基础,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相机标定,对极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