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whales
本文为心象PSY原创
班没少加,活没少干,心没少碎,怎么钱就少拿了呢?!这是年末图吉利的职场“压岁钱”吧…
From 心小象
对于职场人来说,2017年做项目的巅峰应该是王者荣耀团队120个月的年终奖。
而那张流传全国的年终奖地图,隔着屏幕都觉得辣眼睛:生而为人,平均工资没达标,年终奖还拖后腿。
再对比下身边“不景气”的金融、地产、互联网朋友,自己boss转入哪里是年终奖,那是年末图吉利的职场“压岁钱”,这是打发刚入社会的职场小孩呢吧!
班没少加,活没少干,心没少碎,怎么钱就少拿了呢?!自己跟年终百万的人,中间到底隔着几条银河?
年终奖成了很多人否定职业生涯的最后稻草,过去365天一片懊悔,年后跳槽的心小鹿乱撞。但是,你确定跳槽后年终奖就真的能多起来?
1 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都说,幸福来自于对比,偏偏人的心理又喜欢找同类最好的来对比。
不仅是你看到王者荣耀团队奖金的内心冲击,过年回家你爸妈(或亲戚们)那酸溜溜的口气:“啊拉,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小女儿,澳洲留学海龟回来进了XX集团,年终奖人家发了辆车。”
父母亲从来不会错过在过年吃饭时,这样的旁敲侧击,当头棒喝。都是女儿,怎么自己家女儿这么不争气?可是谁不想争气!衣锦还乡的,拿出一箱子钱摔在亲戚脸上,希望能治好他们的势利眼。
心中劝自己,和气生财。现实却是,行业之间就有天壤之别。怎么比!
金融、互联网、地产这些行业不仅集中着最优质的人才,而且真的是拿命在拼。比如去年12月中兴工程师跳楼,既是人生半局的中年危机,也是公司大环境改变后的牺牲品。
正像那句话说的: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人生真的没有NG。
高强度的竞争力才能抢到更大的蛋糕。那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利润增速最快的公司。与利润相比,120个月的年终奖只是“洒洒水”。
行业和平台不仅决定你薪水的下限,还有你年终奖的上限。
2 最好的,永远给最稀缺的
任何合理的制度都要基于人性。
许多人之所以将“年终奖发不发,发多少”作为跳不跳槽的原因,是因为年终奖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满足人性中对于社会、尊重的需求,正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归属阶段。
年终奖发得少=公司不重视我,那我还呆着干嘛?
但公司为什么不重视你呢?因为你做的工作本身就没什么价值,可以随便被取代。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激励保健理论”,人的工作动机主要有两个:
一是消除人们不满的保健因素。比如十三薪,比如每年的固定调薪,这些是可预期的。是公司“该给的”,并不会产生额外的兴奋。
另一个是给员工带来满意感的激励因素。比如某团队业绩十分突出,公司年终奖团队每人6位数。这个奖励不仅够多,而且是独一份的(稀缺的),能够大大提升整个团队的荣誉感、成就感。
不仅是年终奖,任何公司的任何岗位都是一样。最稀缺的岗位,一定是福利待遇最好的岗位。而待遇一般的岗位,只能靠着老板画饼充饥了。
所以,如果你换一家公司,仍旧是可以随便取代的那个,公司怎么会去激励你?
3 你的能力才是最好的年终奖
这句话并不是说给那些已经拿到“稀缺”年终奖的人。没人会嫌钱少,越多的钱才是越好的年终奖,这是肯定的。
当然,年终奖的关键,也并不是大V们关心的:拿完年终奖再离职,厚道吗?只要你在职的时候爱岗敬业,拿着该拿的钱,这才是一种职业道德。
“要勇于脱离舒适区!”这样的口号听听就好。能力不匹配哪里能有舒适区,要心小象这样的堂(ku)堂(bi)小编去搬砖才算磨练?
十三薪是大部分公司的常态,当然有比这更糟糕的年后失业,或者网传的各种奇葩年终奖。不可否认很多公司确实格局小,呆着就是职业生涯的无限消耗。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不要跳槽,而是怎么跳上更高的台阶。每年发的年终奖可以是一样的,如果每年的你都没变的话,就意味着落后了。
正如前面所说的,最好的永远是给最稀缺的。你要在纵向上不断拉升自己的水平,从普通菜鸟到行业大神,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带来的质变;你也可以围绕着自己的核心技能,横向上拓展组合自己的综合技能。
当你级数练得越高,或者岗位综合能力越强,公司要留下你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拥有更强的确定性。而确定性才是消灭职业焦虑情绪的大杀器,才是充实年终心态的最大奖励。
所以今年,在计算年终奖的时候,不如先替自己做一份年终总结。这样对于自己未来的成长,或许比年终奖的数字来得更重要。
但是,心小象还是好奇亲们年终奖收了多少?有没有土豪让心小象嫁入豪门!
图片来源:网络&《未生》
心象PSY(XinxiangPsy)-提供专业的心理学文章和心理测试,倡导泛心理阅读新方式,我们旨在这物欲横流的纷乱社会,陪你看清你自己,找到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这里不仅为你提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解析这个世界的内在规律,也是为你排忧解难的“解忧杂货店”,倾听你内心声音的亲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