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美丽陶世界

上一章咱们说到,人们发明了陶器这样的宝贝,生活一下方便了很多,在这些陶器上,他们后来对陶器做了很多的事,这些事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几千年后的人们发现了各种形象的陶器文物,还在他们用过的陶器上发现了各种花纹和装饰,记录着他们的生活,现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博物馆里都能看到这些陶器文物。

从陶器纹饰上看,它们是在陶器制作过程中印刻上的,他们用手或者木片拍拍打打、用齿状器具压印或其他技术手段制造出这些纹饰,这已经被大量而普遍的考古学证据证明过了。

图片发自App

据记载,在距今7000至4000年前,生活在欧、亚地区的多个人类的族群先后开始烧制带有刻纹的人像和彩绘陶器。

图片发自App

尽管这些地区分布地域辽阔,在时间上也不相同,但这些陶器的基本风格却惊人的相似。以至于让我们猜想,在西亚和中亚地区,伴随着人类的定居生活,人们集中掌握了制陶技艺,所描绘的主题也都基本确定了,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无法在养那么多人了,于是一部分人只能离开聚居地往别处迁徙,于是陶器和纹饰也随着人群的迁移逐渐扩散开来。

从西亚向西,在今天的东欧等地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包括用粘土烧制的上面刻有抽象纹饰的人物,还有彩绘的陶制器皿。从西亚向东,在中国的河南、陕西、甘肃等地也发现了大量彩绘陶器。

当然以上只是推测,世界各地也有自己演化的路。中国最早的陶器艺术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和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至6000年。

图片发自App

其中《1979年裴李岗报告》里有三个陶器文物用碳14测定的年代数据,分别为ZK754号文物距今7445年+-20年,ZK753号文物距今7185+-200年,ZK751号文物距今7145+-300年。

图片发自App

遗址内陶器制品不仅题材广泛,有猪、猪头、羊和人像等,而且陶器上有各种线条装饰,还有把动物和陶器结合起来做有趣造型的陶器。

图片发自App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如我国的仰韶文化的陶鹰鼎、大汶口文化的陶鬶、梅堰遗址出土的海兽壶等都是注重造型与实用相结合的典范。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陶鹰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

其中陶鹰鼎于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高35.8厘米,口径是23.3厘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此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图片发自App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既强化了雄鹰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

这件陶器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陶塑艺术珍品。如果你要想去看看,可以去北京的国家博物馆看到它,这张图片就是我去国家博物馆拍摄到的。

我们下面来说说西亚那边的事,刚刚我已经提到,西亚和北非的埃及是人类文明生活最早的发源地。下面这件人体小雕像就来自于古代的两河流域,距今已经有650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小雕像中,宽阔、有棱角的肩膀和纤细的窄腰是典型的特征。

在这雕像中,人像一般双手叉腰,作出挑衅和生气的姿态,真不知道他是在对谁生气或者挑衅。你看他的手指和双腿用线条刻画,肩膀和背部有一些圆点,鼻子和下巴上印着五个浅孔,嘴唇很薄,微微向上翘起,粗粗的脖子支撑着一个三角形的大头,发型特别,高耸的头发用沥青裹着泥土做成,眼睛用深重的切痕表示,粗厚凸起的眼睛一直从鼻子延伸到脑袋后部。

图片发自App

一双大而奇怪的像爬虫一样的眼睛是这形式与众不同的面貌特征,被人称为蜥蜴头型人像。是不是有点像外星人?

这种风格的小雕像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一度非常流行,从公元前7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少延续了3000年之久。雕像的特征上完全像是爬虫,这样的形象代表着地下世界的创造者或神,肩膀上的圆点则标志着一定比例,这种神像被认为与蛇有联系,这种神叫“宁吉其达神”。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地球上各大洲的人们用火和泥土制造出了各种陶器,这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当时的人们在这些陶器上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想法,这为人类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使我们能够从陶器上看到远古人们的曾经生活的遗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十六章 美丽陶世界)